近年來,沙灣區以省級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區試點為抓手,充分發揮黨建在基層治理中固本培元、穿針引線作用,圍繞陣地親民化改造、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健全完善制度和共建共治共用氛圍營造等主要內容,抓細抓實項目計劃實施,探索形成了一套城鄉社區治理“沙灣模式”,治理成效逐步顯現,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
實施親民化改造,促硬體上有改觀。堅持“示範引領+輻射帶動”思路,對6個社區開展了親民化改造,通過挖掘社區文化、提煉社區精神、打造社區品牌,把社區建成“居民大客廳”。從規模來講,改造後的社區均超過了300平方米,南陵社區超過了1000平方米;從佈局來講,均實現了“去行政化”,按照“一加一減”方式,將最大的面積和最方便的空間留給了居民;從功能分區來講,以滿足居民需求為導向,實行“一對一”全崗通辦公區,分類設置共用書吧、共用廚房、共用工具、社會組織孵化等功能分區,社區功能佈局更加科學合理。
注重多元化參與,促軟體上有提升。成功孵化全市首個社區社會組織行業促進會,培育引導25家社區社會組織登記備案,常態化引入優秀社會組織示範帶動,大力整合本土社會組織力量參與社區治理;挖掘本土社工人才,組建“580社工服務隊”提供心理疏導、資源連結等專業服務,常態化開展“微訴求”徵集系列活動;成立“居民議事廳”,發揮“雙報到”黨員和社區骨幹作用,推動各級各類資源、服務、力量向社區集聚,發動1200余名群眾廣泛參與,形成了居民事居民議、居民辦、居民享的治理格局。
滿足個性化需求,促服務上有亮點。針對社區兒童需求,開設“海星沙畫”,免費提供場所、每週免費開設沙畫培訓班;針對鄰里氛圍不濃問題,創新開展“沫若友鄰節”,在鄰里間開展“互敬、互愛、互幫、互助、互學、互比”形式豐富的“六互”活動8場次;針對困難群體就業、就學等需求,引導公益慈善力量助力,開展“三送服務”(送慰問、送崗位、送技能)等系列活動30余次,建立社區手工工坊,實現“家門口就業”,進一步提升了居民獲得感、幸福感。
探索多樣化形態,促場景上有呈現。創新實施“商社聯盟”,通過社區優質服務引導吸納兒童培訓機構等社區商家入駐;開展“銅河印象”系列活動,採取圖文展覽、故事講述等方式,喚起居民共同記憶,增進情感認同和社區歸屬感;開設“社區能人直播間”,挖掘小區治理骨幹28人,用身邊人講述身邊事,引起居民治理共鳴,社區治理形態更加豐富。(汪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