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紮實推進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解決群眾密切相關的揪心事、煩心事、操心事,打通基層治理痛點難點堵點,樂山市金口河區金河鎮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創新“黨建+協商”議事法,打造群眾能夠參與、便於參與的“有事來協商”開放平臺和暢通渠道,有效疏通鄉村治理瓶頸,逐步形成“事務共議、資源共用、難題共解、發展共促”的良好格局。2021年以來,金河鎮被評為“市級鄉村振興示範鄉鎮”,吉星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曙光村、吉星村先後被評為“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等榮譽。
建機制搭平臺、架起鄉村治理“連心橋”
圍繞“什麼人”協商,優選議事“三標準”成員。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協商民主的全過程、各環節,成立鎮黨委副書記為站長的政協鄉鎮聯絡站,按照“聯絡站長+政協委員+協商人才+群眾代表+其他”的協商隊伍結構,制定協商議事成員選拔“三條標準”,力爭最廣泛、最有效、最真實的收集和反映民意,將“有威望、有公德心、有熱心”的能人達人、鄉賢代表、種養殖大戶等人員列入議事成員,建立《金河鎮政協聯絡工作站“有事來協商”人才庫》。目前,聯絡站現有站長1名,工作人員2名,區政協委員2名,社情民意觀察員8名,人才庫儲備20人。
圍繞“怎麼樣”協商,規範議事“三部曲”流程。為確保議事流程高效有序,研究制定《金河鎮有事來協商工作指南》,緊扣議題確定、方案制定、召開會議、成果報送、跟蹤問效“五大環節”,譜寫流程“三部曲”,解決“議什麼、怎麼議、議的效力”等問題。凡確定議題必經公開徵集、研究甄選、報審備案“三個步驟”,協商議事須把握擬制方案、調查研究、會議協商“三個環節”,成果轉化要確保結果報送、督促辦理、跟蹤問效“三個落實”。
圍繞“哪些事”協商,建立議事“三四五”機制
通過民生、發展、問題三個導向,關注民生實事、發展大事、關鍵“小事”,從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利益問題出發徵集議題;從事關鎮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中選擇議題;從群眾關注的焦點、難點和反映強烈的問題中確定議題。落實徵集民意、協商議題、協商結果“三步公開”;做到委員牽頭、有序平等、理性合法、適時有效“四個堅持”;突出議鎮域發展規劃、民生實事辦理、疑難矛盾糾紛、鄉村産業振興、鄉風民俗革新“五個重點”。
強組織解難題、打通鄉村治理“中梗阻”
“四方借力”助推議事“高質高效”。向黨組織借力,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強化最大政治引領力;向政協委員借力,激發為民幹事熱情,增強委員履職執行力;向鄉賢達人借力,緊扣群眾利益無小事,提高鄉賢能人向心力;向區級部門借力,聯合部門齊抓共管,群策群力解難題,提升行業聯控公信力。
“陣地聚力”強化議事“常態長效”。通過協商議事使鄉鎮幹部“沉”下去、政協委員“動”起來、居民群眾“融”進來,投入資金15000余元打造接地氣、有活力、促和諧的協商陣地“金河議事堂”,進一步築牢面對面服務群眾的“前哨陣地”,形成“找準問題—有地協商—跟蹤落實”的閉環管理。平臺建設以來,有效解決群眾佔地賠償、造林補助款發放、土地流轉、環境整治等難點痛點問題10余個。目前,成功打造區級“有事來協商”示範平臺點1個,面積約50平方米,建立8個村級議事平臺。
“靶向發力”錨定議事“發展成效”。將“為民解難、凝聚合力”貫穿協商全過程,常議群眾“柴米油鹽”,常嘗百姓“苦辣酸甜”,將協商議事與基層治理、積案化解緊密結合,全面聚智匯力,以破解十餘年信訪積案為打響協商“最強音”的“開門首件事”,開展協商議事10余次,對協商達成一致的意見實行掛牌銷號制度,協商結果持續動態跟蹤、轉化落實,通過“落實好”促進“議得好”,化解以往村民“找人難”“解決難”“追蹤難”等諸多問題。
共商議繪同心、開啟鄉村治理“金鑰匙”
唱響“好聲音”。緊緊圍繞區委“1168”發展思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找準“小切口”、關注“大民生”,共組織開展調研活動2次,協商議事典型案例3件,收集社情民意30件;充分發揮協商優勢,薈萃人才、廣泛聯繫,在服務基層治理、助力鞏固脫貧成效、助力鄉村振興等取得積極成效,當好黨委政府“好幫手”。
形成“金點子”。每月逢1、4、8,每週逢週二被確定為金河鎮各村(社區)的“集中説事日”,由村黨支部組織常職幹部、村輔警、法律明白人、糾紛調解員、群眾代表等同堂共議,動員黨員幹部群眾互相“説事”,建言獻策,形成村級發展“金點子”。
畫出“同心圓”。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金河鎮力爭將“有事來協商”打造成謀劃發展、助困幫扶、矛盾排解的“金字招牌”,求得“最大公約數”,讓“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成為黨員幹部、居民群眾齊抓發展的共識,為振興鄉村、激發治理內生動力增添亮麗風景,全面增強群眾獲得感,提升社會滿意度,形成共治、共用、共建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