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悄然流逝,樂山市五通橋區在全省“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工作項目落地不到半年,圍繞服務項目化和便民服務型創建特點,將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貫穿到社區志願者隊伍培養、社區社會組織培育、三無小區治理、社區便民惠民全過程,逐步破解轄區“一老一小”幫扶關愛、社工人才和志願隊伍培養、三無小區治理、社區公共空間營造等多個社會治理難題。試點工作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以“五社聯動”作為凝聚廣泛社會資源參與社區治理的行動框架,以“外引內育、以社孵社”培育五通橋本土社區社會組織,以“時間銀行、以志自治”建立志願激勵體系,以“活動排單、便民惠民”推進居民服務常態化,以“項目牽動、社區合夥”連結社會慈善資源探索社區經濟,實踐探索出樂山市五通橋區竹根鎮“4435”的社區治理工作模式,給出了社區治理的樂山五通橋答卷。
“四”中心社區陣地親民高顏值
“五社聯動”之社區“兩委”。社區“兩委”充分利用社區親民化陣地改造契機和聯動專業社工機構進行陣地氛圍營造和便民服務提升,並按照“黨建+社區”“社區+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社區志願者”“社區志願者+社工”“社工+社會慈善資源”的“五社聯動”工作模式實踐,先後整合投入省、市、區各部門資金300萬元,親民化改造總面積2800m2,在試點社區打造出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孵化中心、社區志願服務體系建設中心、社區社會工作便民服務中心,“四”中心為一體的高顏值社區治理新場景,營造出治理溫馨家園。
“四”動力 社會組織培育新征程
“五社聯動”之“社會組織”。五通橋區竹根鎮以省級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為契機,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社會組織發展。以“外引內育、以社孵社”的新理念,築巢引鳳4家專業社工組織(樂山綠城青少年服務中心、樂山善行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樂山市市中區芮愛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樂山群力社會組織發展中心)協助五通橋區培育本土專業社會組織4家,同時挖掘、培養社區志願服務骨幹,以培育專業化服務隊伍和骨幹為動力,逐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社區服務網路,開展基層治理、社工服務以及志願服務等活動項目。
“三”機制 社區治理鞏固強保障
“五社聯動”之“社工和社區志願者培育機制”。五通橋區以竹根鎮為試點,以建隊伍、做服務、樹品牌的工作思路,打造出“竹夢同行”志願服務隊IP品牌。截至目前,“竹夢同行”志願服務隊已實現了竹根鎮轄區內全社區覆蓋,註冊志願者超過500余人,並結合社區需求和特色,茶花社區匯聚了一大批以服務兒童為主的高校大學生志願者,岷江社區匯聚了一大批以助力小區矛盾糾紛調解服務的“公檢法”為主的專業社工和志願人才。同時,“竹夢同行”志願服務隊建立了“有統一隊服、有隊伍培訓、有實踐服務、有積分存摺、有表彰激勵”的“五有”志願服務激勵培育機制建設。項目還將開展“內訓外訪”“公益創投”“社工培訓”“年終表彰”“公益文創”等服務內容,為挖掘、引導、激發各社區專業社工人才、社區居民志願者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五社聯動”之“項目督導和排單式活動溝通機制”。五通橋區第二批省級社區治理試點從項目開始之初就引入了第三方項目全過程督導單位,並形成了《五通橋區竹根鎮社區治理試點項目指導手冊》,做到了每季度定期進行2次項目資料標準化、財務資料規範化的過程督導。對於每月活動竹根鎮建立起,社區與社會組織間的“周計劃”“月總結”“季研判”的溝通機制,有力地保障了項目的有序、高效的推進。同時,在區政府辦出臺了《關於印發五通橋區各鎮人民政府政府購買服務實施意見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為社會組織引入和培育營造良好的發展生態環境。
“五社聯動”之“社會慈善資源探索社區可持續發展機制”。五通橋區竹根鎮整合社區資源,發展“社區合夥人”,孵化出樂山首家“童萌親子園”社區普惠性早教品牌項目;結合“雙減”政策,引入各類藝術類培訓機構,打造出“童趣成長屋”可造血項目品牌;依託社區便民惠民服務需求,在試點社區註冊成立了“聚鄰里社區服務公司”,形成“社區+社區合夥人+社區公司”共同持股分成的發展模式,多措並舉探索社區可持續發展的社區經濟機制。同時,結合省、市民政工作部署,針對重點關注“一老一小”問題,聯動樂山市慈善總會、樂山市未保中心、五通橋區新聯會、社會組織等多方單位,共同參與“大愛樂山 呵護你成長”慈善關愛大行動,為五通橋區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助力發揮積極作用。
“五”聯動 社區品牌項目添活力
五通橋區竹根鎮結合各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引入專業社工人才圍繞五通橋區竹根鎮各試點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社區服務項目化、社區便民服務、探索社區經濟、三無小區治理5各方面聯動發力,打造社區治理品牌項目,最終形成五通橋區竹根鎮社區“硬體上有改觀,軟體上有提升,服務上有亮點,場景上有呈現”的社區治理示範引領作用。
茶花社區依託社區2、3樓公共空間,打造五通橋區首個普惠性0-3歲的社區親子早教示範中心“童萌親子園”項目和3-12歲兒童藝術培養的“童趣成長屋”項目,以及成立五通橋區首個“鄰聚裏社區便民服務公司”,公司落戶社區陣地,項目與服務有機結合,實現社區居民服務“全齡域”覆蓋。
岷江社區結合社區居民矛盾糾紛調解等治理需求,整合社區豐富的“公檢法”各部門專業的法律知識人才資源,重點組建起一支“岷法姐姐”專業普法講師團志願者隊伍,開設普法講師團為講師的“岷法學院”普法講堂,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知識,促進社區治理成效轉化。同時,岷江社區積極探索智慧型便民服務平臺“岷江雲聯”系統搭建,實現一鍵撥號,3分鐘內完成全社區4000余名群眾語音通知到位的便民服務創新實踐。
市建會社區三無小區治理、老舊小區較多,居民凝聚力不強等治理需求,項目依託錦繡竹根B區和市建會小區為試點單位,開展“樂享家園”三無小區治理項目,探索市建會社區三無小區治理的居民議事會、網格業委會、網格管家和典型案例,形成居民共建共治共用的社區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開展“樂享家園”居民議事會5期,成功協商解決社區商戶、住戶下水道共用疏通問題,小區用電欠壓,社區公共空間合理使用等問題。
黃桷井社區根據社區高齡、獨居老人多,老人老年生活單一和缺少親情陪伴等需求,分別採取了組建黃桷井社區“彩虹藝術團”豐富老人老年生活興趣愛好,開展“爺爺奶奶一堂課”讓老人餘熱繼續發光發熱等舉措,服務社區老人100余人,提升社區老人晚年生活幸福指數,增加老人親情陪伴和心理健康度,提高老人發光發熱溫度。(五通橋區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