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邊彝族自治縣地處西南小涼山區,彝區、山區、貧困地區三重疊加,為解決峨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中部分群眾因案致貧、因案返貧問題,“索瑪古覺”團隊應運而生。
2017年來,團隊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17件,救助33人,發放救助金42.82萬餘元,許多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家庭得以走出生活困境。
以建章立制為支撐點 推進司法救助規範化
制定《關於加強脫貧攻堅中刑事被害人國家司法救助實施辦法》,在全省彝區率先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機制,成立“加強脫貧攻堅中刑事被害人國家司法救助工作辦公室”,建立健全救助線索相互移送、定期聯繫、會議通報等系列制度,做到快速救助、長效推進。
團隊在日常工作中,與鄉村振興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拓展司法救助案件線索。在司法救助案件辦理中加強與政法委、財政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最大程度簡化救助程式,快速發放救助資金,實現救助款救貧又救急。
近日,團隊收到鄉村振興部門移送的一起司法救助線索稱,王某某因交通意外事故花費醫藥費53萬餘元,通過各種渠道的賠付報銷後仍有較大資金缺口,該家庭返貧風險較高,尤其是兩個未成年子女就學壓力較大,團隊在調查核實後,立即對該家庭啟動司法救助程式。
以“德古”參與為突破點 推進司法救助特色化
與司法部門、“德古”協會聯合製發《關於德古參與國家司法救助的實施辦法》,在全省彝區率先建立“德古”參與司法救助工作機制,切實發揮全縣17個彝區鄉鎮55名註冊“德古”熟悉法律政策、了解群眾訴求、維護社會穩定等優勢,助力司法救助工作縱深推進。
團隊在案件線索摸排過程中,將“德古”作為線索摸排的延伸觸角,在日常工作中主動挖掘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最大程度實現“應救盡救”。在發放救助金時,邀請“德古”參與監督使用情況,實現司法救助金專款專用。
團隊在辦理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屬司法救助案中,為防止被害人家屬按照彝族習俗向邛某某父母索要高額死亡賠償金,以及發生家支之間的群體性糾紛事件,多次邀請縣維穩辦、當地“德古”參與矛盾化解調處。經調處,邛某某家屬同意向受害方家屬登門致歉,雙方家庭通過司法程式解決問題,雙方家支日漸激化的矛盾得以平息。
以綜合救助為關鍵點 推進司法救助多元化
團隊在辦案過程中,積極協調建立國家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相銜接模式,與民政、教育、衛健等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從醫療救援、生活救助、殘疾保障、心理輔導等方面多措並舉,實現“多元救助+矛盾化解+鄉村振興”多贏效應。
團隊始終堅信,司法救助案件絕不是單純的資金救助。每辦理一起案件,團隊都對救助對象實施“回訪+項目”式幫扶,定期走訪了解其衣食住行、就醫、子女就學等生産生活情況,全程動態跟蹤救助。
在辦理被害人娜子某某(脫貧戶)近親屬申請司法救助一案中,團隊積極與民政部門協調,將娜子某某的3個未成年子女納入事實孤兒進行長期救助,協調教育部門免除學雜費,與教育局、關工委等部門聯合開展心理疏導,團隊成員對救助對象進行結對幫扶,定期回訪,切實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陳星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