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自貿區②|川南臨港片區:刷新“稅務速度” 加碼惠企力度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3-26 11:12:07 編輯:李光超 點擊:
2017年4月掛牌以來,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即將走過五年不平凡的歷程。近日,我們走訪一線前沿,感受稅務改革創新的熱浪,記錄稅收服務自貿區建設的步伐。
順著蜿蜒的沱江,行走的第二站,我們來到川南臨港片區。清晨,“隆隆”的轟鳴聲穿透繁忙的瀘州港,一艘艘滿載集裝箱的貨輪起錨開航,強勁的馬力捲起千層波浪。
自貿區機遇與港口優勢疊加,5年間,川南臨港片區這片僅19.99平方公里的“小小試驗田”,大膽試、大膽闖,累計形成389項創新成果,樹起內陸開放型經濟的新標桿。

“春江水暖鴨先知”,稅收無疑是觀察營商環境變化的一個絕佳“切片”。從優化辦稅流程到加快退稅速度,從“單槍匹馬跑企業”到成立自貿區稅收服務和管理團隊,在稅收政策服務的全力支援下,川南臨港片區鼓起風帆,踏浪遠航。
創新——28項舉措刷新“稅務速度”
自誕生之初,自貿試驗區就肩負著改革創新的使命。創新在哪?川南臨港片區用不斷刷新的“稅務速度”來回答。
初春的上午,當我們來到盈田智慧終端産業園內的四川英望科技有限公司時,工人們正爭分奪秒加緊生産最近收到的一批8000萬元海外訂單。
公司總經理李龍艷邊走邊向我們介紹,英望科技是一家專門從事智慧終端及其軟硬體設計、製造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産品遠銷迪拜、孟加拉、泰國等地,頗受市場青睞。得益於川南臨港片區在全國率先打造的“生産型企業出口退稅服務前置”模式,趕在企業辦理出口退稅申報之前,稅務部門就提早介入調查,給企業省下至少1個月的函調時間。
“不到兩小時就完成了出口退稅的全部手續,給我們企業帶來了速度和便利性。”李龍艷對此很是驚喜。
不只李龍艷有這般感受,走訪中,“自貿區辦稅效率高”幾乎是受訪企業的共識。1天、1小時……不斷更新的時間刻度,折射的是稅收服務自貿區建設的力度。

近幾年,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興起,外貿企業的市場空間隨之擴容。在川南臨港片區,將企業辦理退稅時間從十天縮短到一天的“增值稅增量留抵即報即退模式”,為企業迅速盤活資金。
踩著跨境電商的風口,瀘州臨港自貿投資有限公司打造的“洋淘港”一躍而成內地重要跨境電商平臺之一。業務量指數級增長的同時,公司財務負責人倪賢容敏銳地感受到,現金流壓力逐漸增大。好在,“指尖退稅”新模式為洋淘港帶來“及時雨”,去年,企業享受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85萬元。
“有了現金流支援,我們不僅拿下瀘州市首單保稅備貨進口業務,去年還成功投用全省首個跨境電商一體化智慧倉儲。”談及公司的營業狀況,倪賢容很高興。
創新從未止步,5年來,依託自貿區先行先試優勢,川南臨港片區在稅務創新上頻頻探索,先後推出28項便民辦稅創新服務舉措。其中,“生産型企業出口退稅服務前置”模式、“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智慧輔助申報服務”模式分別被國務院列入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批、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
開放——專業“智囊團”跑出稅務溫度
自貿試驗區,站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展示開放中國、促進自由貿易。
探路尋路,每走一步都不容易。在川南臨港片區,企業出海同樣道阻且長。有的企業因不了解他國稅制,對境外涉稅風險心存憂慮;有的企業則因發展模式單一,亟待轉型。
針對企業的不同困擾,川南臨港片區匯聚稅務系統內金融、國際貿易、稅收、海關、資訊技術等領域人才,創新組建自貿區稅收服務和管理團隊,“智囊團”主動出擊,集中力量因企施策,用專業服務傳遞稅務溫度。
“外貿出口原本佔我們公司貿易總額的98%,去年我們大半的訂單運輸滯緩,運輸週期普遍延長,甚至比預計延長4個月,嚴重影響了公司貨物保質期和回款週期。”談到此前企業遭遇的難處,銷售部負責人李嫻嘆了口氣。
李嫻所在的四川彼得貿易有限公司是川南臨港片區一家主營飼料添加劑、防毒劑銷售出口的外貿企業,受疫情和國際形勢影響,集裝箱運價持續攀升,公司訂艙困難,出口貿易受損明顯,資金無法及時回籠。
眼看生産經營陷入困難,公司上下萌生出轉型的念頭,打算在拓展國際市場、穩住海外訂單的同時,出口轉內銷,盡可能打開國內市場。然而,突然調轉方向做內銷,市場資訊缺失,産品又急需出手,彼得貿易面臨諸多新難題。“出海難,掉頭也難。”李嫻坦言。
得知企業情況後,瀘州市稅務局自貿區稅收服務和管理團隊通過大數據篩選,向其推送了4戶下游企業,“牽線搭橋”助其敲定1戶合作企業,順利達成合作意向。萬事開頭難,靠著出口與內銷“雙腿”走路,彼得貿易的轉型已“轉”出新機遇,2021年公司內銷業務量360余萬元,同比增長兩成。
與我們交談的一會兒功夫,李嫻的電話響個不停,電話那頭是全國各地來的訂單。“有稅務部門的支援,我們就像裝了彈簧,渾身繃足了勁兒。”李嫻笑著説。
“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單迴圈,而是開放互促的國內國際雙迴圈,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雙迴圈’背景下,川南臨港片區是四川改革開放的新高地,稅收則在這片試驗場上充分發揮自身力量,助推開放之門越開越大。”團隊導師、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評價道。

發展——減稅降費加碼惠企力度
世界銀行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對自貿試驗區而言,營商環境優化尤為重要。
如同“春江水暖”,企業和企業家對營商環境的感知最敏銳,也最深刻。5年間,川南臨港片區的企業合計減免稅費額超3億元,享受稅收優惠的戶數也逐年增多。不僅如此,稅務部門通過“數字畫像、精準定制”,按照企業登記的註冊類型、所屬行業、認定資格等加貼“屬性標簽”,為企業送上專屬稅收政策“工具箱”,陪伴它們從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
“這是我們和自貿區一同成長的五年。”在瀘州京川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總經理黃啟洲告訴我們,2017年川南臨港片區揭牌那天,京川集團也註冊成立。從單做手機,到生産主機板、液晶顯示屏等産品,逐步形成産業鏈配套,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減稅降費的落地見效。
“5年裏我們累計享受稅費減免300多萬元,光是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就減了180多萬,另外還緩繳稅款800多萬元。減也好退也好,都是真金白銀的支援。”黃啟洲説。
與京川集團同年成立的智慧終端企業四川友信達科技有限公司,則更多受益於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疫情衝擊下,“宅”經濟帶來電子消費品需求高漲。“海外倉庫庫存消化飛速,客人加大了採購力度,今年的訂單已經有兩三千萬。我們需要開闢新的生産線、加大設備投入,為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我們還得加大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的力度。”財務負責人沈茂清言談中透著緊迫。目前,友信達在分體式電池耐用、設備雙向充電等領域立項研發獲得授權專利22件,産品走向中東、南美洲等地。
儘管研發面臨資金壓力,稅收優惠政策卻在另一頭加碼助力,近三年該公司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持續走高,2021年預計突破300萬元。
“減稅降費為企業創新發展攢足了後勁。”沈茂清説。而近期,全國兩會公佈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帶來又一波好消息,沈茂清數著日子,盼著好政策快點落地。
政策先行先試,創新有效有力,隨著國家系列新的稅費支援政策在川落地生根,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美好未來,正躍然天府畫卷之上。(劉艷婷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