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衣被”之志 練“錦繡”功夫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以紡織文化興職業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10-09 12:37:05 編輯:徐揚 點擊:

作為西南地區知名的紡織專科學校,擁有83年校史的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成都紡專”),一直致力於以文興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紡織文化育人積澱深厚。針對文化育人與專業教育割裂、師資能力不強、實踐環節薄弱、環境氛圍不濃等問題,成都紡專依託國家骨幹高職院校建設及系列教改研究項目,以思政引領、道技融合為理念,確立了“衣被天下、禮布四方的家國情懷,求實創新、追求卓越的職業精神,崇正義、尚和合的修身之道”的優秀紡織文化內涵,持續開展優秀紡織文化育人研究與探索,經過7年的實踐,培養出一批批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紡織工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帶頭人。
思政引領、道技融合
創新理念文化育人
“西蜀山高,岷峨水長,秉嫘祖情懷係家邦。為我河山織錦繡,誓為盛世添華章。行大道,德高揚。櫛風沐雨,歷艱自強。行大道,德高揚。衣被天下,禮布四方。”
一曲《衣被天下》,唱出了成都紡專人的家國情懷,也彰顯了成都紡專以思政為引領、以道技融合為方式、通過優秀紡織文化育人的理念創新。
成都紡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培養家國情懷、職業精神、修身之道為核心,以技傳道、培根鑄魂,將優秀紡織文化融入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在技能傳授中讓優秀紡織文化“隨堂潛入”,讓青年學生在濃厚文化氛圍中感悟與傳承嫘祖精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為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紡織工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帶頭人提供了理論指導。
在實踐探索中,成都紡專形成了優秀紡織文化育人五大課程群: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為指引,將紡織強國大任融入思政課程,豐富思政課程內容,構建“立德鑄魂”思政課程群;將自強不息、敬業樂群、家國情懷等育人元素融入通識課程,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品賞析”等10余門課程,構建“潤心啟智”通識課程群;將衣被天下、為民造福的紡織情懷融入專業課程,重構“服裝産品設計”等22門課程,構建“強技培根”專業課程群;將“針心針意”“精益求精”等匠心元素融入專業實踐,開發“服裝工藝實訓”等9門課程,構建“篤行致遠”綜合實踐課程群;將紡織非遺等傳承元素融入社會培訓,開發“羌族服飾”“藏族飾品設計與創作”等10門課程,構建“傳承創新”培訓課程群。
文化為脈、“四位一體”
創新體系培育英才
在確立了文化育人的理念之後,成都紡專將紡織文化元素融入課堂,創新形成了“四位一體”優秀紡織文化育人體系。
構建了“立德鑄魂”思政課程群、“潤心啟智”通識課程群、“強技培根”專業課程群、“篤行致遠”綜合實踐課程群、“傳承創新”培訓課程群五大課程群,開展傳授式育人,以優秀紡織文化涵育青年學生及社會學員。
創建了以校黨委書記領銜的“德技雙馨”“大先生”團隊,整合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文化課教師、技能大師、輔導員、黨員幹部中的優秀師資,實現了“經師”與“人師”相統一。學校成立黨建樣板支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名輔導員工作室、思政名師工作室,通過“三心雙藝”黨建品牌和黨支部工作坊創建、“經師”“人師”選樹等方式,提升“傳道”能力;成立文化傳承工作坊、服裝技能大師工作室、教學創新團隊,通過教學品質工程建設、“成紡嫘湖”人才梯隊建設等方式,提升“授業”能力。
將優秀紡織文化實踐育人融入第二課堂、專業教育、創新實踐,“三維並重”形成了“紡織文化+”的實踐育人新方法,實現了將紡織文化內化於心、外化于行。學校打造緙織社、經緯工藝社等品牌學生社團,做特“紡織文化+第二課堂”實踐育人;將文化育人實踐融入現代紡織技術、紡織品設計等專業實訓,做精“紡織文化+專業教育”實踐育人;建設全國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色達非遺展覽館等,做強“紡織文化+傳承創新”實踐育人。
通過打造“軟硬兼備”的優秀紡織文化育人大環境,開展“立體浸潤”式育人,學校讓紡織文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建成校史館、紡織博物館、蜀繡研究中心(繡藝苑)、蜀錦傳習所、紡織印染藝畝園等人文景觀和文化育人場所,打造“情懷深”的“硬環境”;創作“華夏母親”嫘祖故事圖、校歌《衣被天下》、大型舞臺劇《錦記》等作品,打造“底蘊厚”的“軟環境”。
“四位一體”的優秀紡織文化育人體系,以優秀紡織文化內涵為主線,實現“傳道”與“授業”深度融合,學校不僅涌現出龔婷婷等優秀學生代表,更有獲得“成都市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成都工匠”等榮譽稱號的時玉鳳等新生代教研生力軍。
以文興産、以産興村
創新路徑助力振興
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學校,成都紡專從2016年至今開辦各類非遺普及和研修培訓班十余期,幫助群眾傳承發展非遺技藝、奔向美好未來。
成都紡專充分挖掘優秀紡織文化,以優秀傳統文化賦能民族産業,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將“四位一體”優秀紡織文化育人體系延伸到廣大鄉村,開創了“以文興産、以産興村”優秀紡織文化育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特色道路。
學校先後選派“大先生”團隊9名成員挂職幫扶、16個黨支部結對幫扶,開展民族服飾、紡織非遺等技能培訓,培育鄉村紡織文化産業;通過“高校+支部+農戶”的方式,與地方共建14個手工合作社,培養幾十名致富能手;幫扶色達縣創建牦牛絨民族文化産業、馬邊彝族自治縣創建彝繡非遺文化産業,助力四川阿壩、甘孜、涼山、廣安等地實現集體脫貧、鄉村振興。
成都紡專先後開展了“2017四川藏區民族服飾普及培訓”“2018藏繡和藏族服飾普及培訓”“2018彝繡和彝族服飾普及培訓”“2019藏族編織技藝普及培訓”“2019彝繡創新設計與産品開發”“2020四川民族服飾傳承與創新設計研修”“2020四川民間刺繡傳承與創新設計研修”等課程,培養出多名非遺傳承帶頭人。其中彝繡創業傳承人喬進雙梅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中國非遺年度人物稱號。
文化為本、立德樹人
人才培育成效顯著
“這裡的走線需要調整一下,這個部分剪裁還不是很合體……”在成都紡專的課堂上,時玉鳳正在指導學生練習服裝製版技術。
今年21歲的時玉鳳是成都紡專的一名教師,也是2021年“成都工匠”榮譽稱號獲得者。但在校園裏,教師們更習慣將她當成一名學生——她是成都紡專服裝專業189班畢業生,于2020年從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時裝技術(世賽)項目第4名,入圍國家集訓隊。畢業之後,她選擇留校成為一名教師,培育更多對紡織行業心懷熱愛的人才。時玉鳳認為,自己取得的成就與成都紡專優秀紡織文化育人體系密不可分,自己只是學校育人成果的一個縮影。
7年來,成都紡專優秀紡織文化育人令6萬餘人受益,培養新時代高素質紡織技術技能人才2.4萬餘名,其中包括全國技術能手1人、全國行業能手3人、“成都工匠”2人;學生獲“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銀獎2項、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獎項6項;在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高職)上的排位和2019年省級大學生競賽獲獎人數都居於全省高職院校前列;學生獲批專利27項、開發文創産品400余套;為民族地區培訓2100余人,2人成為省級大師,12人成為市級大師。
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綜合辦學實力顯著提升:建設全國黨建樣板支部2個,主持民族文化國家專業資源庫2個、國家人文社科項目1個,建成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集訓基地1個、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2門、“電腦繡花”等省級創新創業示範課程2門,獲批省級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2項,主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賞析》等教材10部,制定蜀繡羌繡職業技能標準2項。學校獲得中國特色高水準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省級“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學校、四川省高校定點扶貧先進單位、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中國紡織服裝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榮譽。
成都紡專辦學歷史悠久,作為四川省高職院校的“國家隊”,面對“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競爭態勢,當前學校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堅持“文化為魂、制度為基、師生為本、品質為先”,深入推進“雙高”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建設職教本科進程,在新時代為黨的教育事業和四川教育“鼎興之路”作出更大貢獻。(蔡玉波 石靜 周紅 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