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七中初中部任珊:在青藤校園托舉學生未來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9-11 13:55:50 編輯:徐揚 點擊:
成都鬧市,一條北至紅星橋、南至新南門的寬闊大道——紅星路,不僅積澱了成都千年來的深厚人文歷史,而且見證了整個城市的歷史文脈。
紅星路83號,百年前成都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的舊址,煥然一新的成都市第十七中學(簡稱:成都十七中),用教學實力不斷闡釋著“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優秀教師成就優質學校!她,從青年教師到骨幹教師,從個人表率到帶領團隊……用青春和智慧書寫了一個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她是學校教師隊伍的一個縮影,她就是成都十七中初中部教務副主任任珊。
“211”課堂 保證教學品質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學校的初心和使命。
成都市第十七中學創辦于1941年,是成都市首批示範性高中。2013年7月,學校形成“一校兩址、初高中分設”的辦學格局,高中部位於錦江區較場壩東街48號,初中部位於紅星路二段83號。
2018年,任珊初次來到十七中初中部,五年時間裏,她成為十七中初中部的校園裏最忙碌的園丁,帶領團隊組織研討教育問題、制定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式……十七中初中部連創佳績,一首“自強不息,執著向上”的常青藤之歌從紅星路飛出,再現百年前的拳拳人文心。
“説實在的,雖然初中部鄰近春熙路、太古裏,但是我一次都沒好好去逛過,實在忙得抽不出時間。”2018年,原本在高中部任教的任珊被委派到初中部,同時擔任初2018級年級組長,面對新的學校、新的學生,任珊突然感覺到自己的責任和壓力變得很大。
她把凝心聚力、正面導向、激發潛力作為自己工作的重心,帶領團隊早起晚走,日以繼夜研究教學方式方法。2019年,任珊升任初中部教務處副主任,開始主持學校教務處工作。彼時,初中部裝修改造工程完成,學校舊貌換新顏。
“教學品質是學校的生命線,必須把狠抓教學常規和教研工作作為提升教學品質的兩大抓手。”在教學實踐中,初中部為學生們制定了貫串三年的的習慣養成教育,七年級以培養專注力和執行力為重點,八年級以時效與靈動為重點,九年級則以規劃和惜時為重點,有計劃、分步驟地培優育才。
為了提升教學品質,任珊還在學校提出並全面推行了“211”課堂模式:在課堂有限的40分鐘裏,老師用20分鐘時間講授當堂主要知識,10分鐘學生實踐,10分鐘互動交流,力求做到用20分鐘能把知識講清楚、講透徹,達成高效的課堂。在高效與精準的要求下,教師準備必須下大力氣字斟句酌地把備課做到非常詳盡的程度。
這一理念一定程度上與如今的“雙減”要求非常契合,“減”是為了“增”和“精”,課堂效率提升了,學生作業壓力減少了,成績穩步上升,學校教學成果喜訊頻傳,得到了錦江區教育部門的肯定和讚許,也得到了學生家長的認可。
師生共進 譽滿青藤校園
“這幾年,我最愧對的就是孩子。家裏的老人孩子有個頭疼腦熱一般都不會給我講,總是擔心影響我的工作。”當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時,家庭和工作一定會産生衝突,任珊表示,這些年最該感謝的就是家人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和全力的支援。
在初中部,為了提高教學品質,教師們總是堅持工作第一,對教學成果進行“閉環式”管理,從團體備課,到教學實施,再到成果檢驗,全體老師認真研討、實時分析,確保每堂課都優質高效。這種情況下,自然犧牲了一些陪伴孩子的時間。
以任珊為例,愛人不在成都,自己又忙於學校工作,下班後依然在進行教育教學研討是常有的事,她只好選擇把孩子送去半寄宿的民辦學校,自己則在孩子學校附近租房居住。當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匆匆趕往“家”裏,孩子也剛好晚自習下課。她換上居家的衣服,為孩子準備晚餐,了解孩子一天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輔導孩子作業。
好的老師,要終身學習!“為人父母者,誰不希望無時無刻陪伴孩子成長?但身為教師,就擔負了更多孩子的未來。”任珊表示,自己這些年多次獲得了許多表彰和榮譽,但最讓她自豪的,是與學校的老師一起迅速成長,托舉更多孩子實現了夢想,踐行了學校“自強不息,執著向上”的常青藤文化理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成都十七中黨支部書記、校長孫會敏表示,教師素質的提升是教育品質提升的前提和基礎,培養一支師德高尚、數量充足、本領過硬、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一直是學校發展的優先方向。學校堅持從師德、師能兩個維度,從新教師、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名師等多個維度,系統加強教師隊伍培養。
教師是教育改革、教育發展和教育教學實踐的主體和關鍵,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發展。任珊只是成都十七中教師隊伍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初中部現有在職教師176人,其中省特級教師1名,省級名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6名;市特級教師1名,市學科帶頭人2名,市級骨幹教師15人;錦江區特級教師5名,錦江區學科帶頭人2名,區級名師工作室4個,多人被聘為市區教科院學科中心組成員。全國、省、市、區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青年教師、教學能手、教壇新秀等75名。正是這一大批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教師,本著“美教精藝,正德厚生”的教風要求,在發展自己的同時,成就了一批批青藤學子。
“一百多年前,青年陳毅從這裡出發,走上振興中華的道路;一百多年後,十七中學子匯聚於此,邁向新一代的青春激蕩。我們作為紅星精神的接棒者,有責任讓學校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有義務讓每個孩子在此展露光芒。”(呂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