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安:非遺進校園 學生成為“守藝人”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5-09 09:59:33 編輯:陳蓉 點擊:
操場上,1800余名學生,右手拿著一隻竹筷,左手舉著一個盤子,伴隨著《三字經》音樂節奏進行敲擊,清脆悅耳的聲音頓時響徹整個校園。這一幕發生在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思源小學校陽光大課間,全校學生練習非物質文化遺産——四川盤子。
前鋒區思源小學校校長鄒家榮介紹,四川盤子是四川極具代表性的一類曲種,通過敲盤心、盤邊等不同部位,能敲出不同旋律。去年秋季開始,該校便將四川盤子作為特色課程,利用大課間進行編排,深受學生們的喜愛。目前,學校已經編排四川盤子曲目12首,並在全區進行了展演。


前鋒區思源小學全校學生正在練習四川盤子

“以前不知道,一根筷子一個盤子就可以敲出旋律,太神奇了。”前鋒區思源小學校六年級學生蘭馨非常自豪,練習大半年後,她已熟練掌握了四川盤子的敲擊技巧。如今,家裏來了客人,蘭馨便會現場“炫技”,向大人們普及四川盤子相關知識。
每週星期五上午大課間,位於華鎣市的廣安實驗中學,未進校門便聞曲聲。“打快板、笑開顏,高高興興走上前,我把黨史來宣傳……”在全校師生齊參與的多聲部快板伴奏下,中國共産黨百年黨史以“説唱”形式得以生動講述。在這所學校,從校長到老師再到學生,人人會快板,個個有特長。


廣安市實驗中學學生正在練習打快板

岳池縣茍角鎮作為廣安唯一書法類的“四川民間藝術之鄉”。在茍角小學,每一位學生的書包裏都會裝著幾支毛筆,而教他們書法的老師,大多時候都不是學校教師,而是當地在書法方面略有造詣的人,當地的廚師、醫生、農民都曾作為該校的書法兼職教師。
廣安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廣安市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將非遺傳承作為課後服務和大課間的重要內容之一,推動非遺項目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提高廣大師生對文化遺産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前鋒區思源小學學生正在打連響

非遺進校園,學生成為“守藝人”。目前,廣安市所有中小學均將傳承非遺項目列入了“必修課”,這些非遺項目可以是市轄區範圍的,也可選擇市轄區以外的。在這種模式下,鄰水烙畫、手掌木偶,武勝剪紙、竹絲畫簾,岳池燈戲、清音等一大批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進入校園,有效解決了非遺項目的傳承難題。(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