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鋒區代市鎮小學校:領略光影之美 皮影戲走進課堂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4-17 10:09:03 編輯:陳蓉 點擊:
武松哈哈大笑説:“原來是這樣,可我喝了三碗怎麼一點兒不醉呢?”
酒倌説:“我這酒叫‘出門倒’,勁兒在後頭哩!”
“好!精彩!”4月13日,廣安市前鋒區代市鎮小學校(以下簡稱代市小學)皮影工作坊內傳來陣陣掌聲、歡笑聲。

一個戲臺,一束燈光,幾個學生,幾張皮影。一幅兩平方米不到的幕布背後,《武松打虎》這一膾炙人口的故事在同學們靈活的手指下被生動演繹。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的皮影戲,在代市小學煥發生機,迎來了一批新的追隨者。
從零開始 皮影教學走進校園
引進皮影戲是代市小學落實“雙減”政策的具體實踐之一。但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歷來是一件難事。
2021年3月,代市小學組織成立了皮影戲工作坊,但前鋒區境內無皮影戲傳承人、學校無師資、無隊伍、無道具、無基礎。從一開始,學校面對的就是零基礎的現實情況。

“為了辦好皮影課,我們選派骨幹教師學藝,組建團隊摸索技巧,開發課程、培養師資、課堂實踐,一步步從無到有地艱難探索和改良優化。”代市小學皮影戲教師黃波説。

黃波作為代市小學皮影戲團隊的發起人之一,在皮影戲的教學上下足了功夫。“零基礎”的他利用業餘時間與其他美術教師一起學習皮影製作、皮影表演,並根據學校實際編寫了皮影戲教學教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代市小學的皮影課正式辦起來了。
皮影戲教學的師資“軟體”得到了解決,但教學環境的“硬體”條件還是十分簡陋。“以往的皮影戲課程都是借用的學校實驗室。”黃波介紹,實驗室不僅不適合皮影戲教學,在課程安排上也十分緊湊。
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黃波、楊柳等幾位學校美術教師聯合向校領導建議,希望為皮影工作坊設置單獨的場所。這一建議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援,2021年10月,代市小學為皮影工作坊配置了專門的場地,並且搭建了戲臺,方便同學們練習皮影表演。

教學有方 影文化浸潤童心
用PVC板替代牛皮、馬克筆代替水彩顏料……在代市小學皮影工作坊,同學們正在學習製作皮影。
“畫稿、分稿、上色到上關節,我們6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獨立地完成一套皮影人物的製作。”黃波介紹自引入皮影戲後,代市小學皮影工作坊已有50多名學生能夠獨立製作皮影、表演皮影戲。目前,學校編排有《武松打虎》《王小二》《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熊大熊二》四個節目。
“皮影課很有趣,用自己的雙手把中國的民間故事和傳説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這種體驗是平時的學習中體會不到的。”學生王博詩説。

在皮影戲人才隊伍越來越壯大的同時,代市小學皮影工作坊還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去年,該校皮影工作坊在廣安市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節美術類作品暨藝術實踐工作坊展評活動中進行了展演,受到參展單位及主辦方的一致好評。
“我覺得學校開展的這個皮影戲活動,既能培養我們的興趣愛好,又能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學生李心語表示,能夠學習並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她感到很榮幸和驕傲。
皮影戲這一傳統技藝鐫刻著歷史的印記,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也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代市小學開展的皮影戲特色美學美育課程,讓學生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産魅力的同時,用傳統文化滋潤童心,樹立文化自信,也為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前鋒區融媒體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