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有200畝撂荒地,這個數字不算少!治理撂荒多年的耕地,也不是隨便説説這麼簡單!對於外來業主看不起的地塊,村集體當業主接手種水稻,廣安區彭家鄉觀音村的做法值得點讚!
近日,在彭家鄉觀音村5組,地處巴廣渝高速公路下方的一條狹長的山溝中,一塊塊除去雜草和平整後的田地已露出新鮮的褐色泥土。不遠處,多臺挖掘機正轟鳴著開挖調型剩下的田地。在一塊覆蓋農膜的稻田中,觀音村支部書記杜全麗和群眾一起,正忙碌著培育旱育秧。
一個村的200畝土地為什麼連片撂荒?彭家鄉農技站站長蔣長虹告訴筆者,觀音村這200畝土地集中在山溝中,由於修建巴廣渝高速公路,泥沙從高處衝到低窪處的稻田裏,堆積厚度達到10多公分。高速路通車後,村民以前種地所走的道路已走不通,需繞行高速公路才能到地裏,加之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導致山溝中的200畝稻田已撂荒8年以上,野草長到了一人多高。
今年來,廣安區委區政府加大撂荒地治理力度,確保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實現耕地應種盡種。為讓村裏沉睡8年多的200畝撂荒地重現生機,彭家鄉嘗試引進業主到觀音村流轉這片撂荒地,但業主看到沉積的泥沙和荒蕪的雜草,直接掉頭離開了。
不能再撂荒下去了!觀音村支部書記杜全麗下定決心,“引不來業主,我們村集體接手幹!”在彭家鄉黨委政府的支援下,3月初,6台挖掘機進入觀音村,對這片撂荒地進行高標準農田改造。緊接著,杜全麗和班子成員湊齊1.2萬元資金,購買稻穀種、農藥、農膜,並組織10多名村民來到地裏,在調型出來的兩塊田地裏培育旱育秧。“起溝、平廂、澆水、施肥、播種、蓋膜……活路環環相扣,最多的1天有19個人在現場幹活。”杜全麗表示。
蔣長虹算了一筆賬:按每畝稻田收穫水稻1000斤計算,這200畝耕地可實現水稻産量100噸,按去年水稻市場價計算,保守估算可實現産值22萬元。“除去人力工資、田間管護及水稻機收等各項成本,可為村集體創收15萬元左右。”蔣長虹説道。
“村集體當業主,我們幾個村幹部雖然辛苦很多,但看到撂荒地得到了治理,村集體有了收入,再辛苦也值得!”杜全麗坦言道。(張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