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縣:林下經濟助推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16 16:48:00 編輯:蘇仁勝 點擊:
林業歷來是高縣農業支柱産業之一。全縣現有森林面積98.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0.2%。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高縣依託豐富的林業資源,按照“宜養則養、宜種則種”原則,緊扣“在興林中富民,在富民中興林”的目標,因地制宜,以短養長,以長補短,探索形成了以林禽、林經、林旅為主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促進了全縣林業産業健康持續發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摁下了鄉村振興“快進鍵”,助推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林下養殖趟出“致富路”
“咯咯咯、咯咯咯……”初夏時節,在高縣蕉村鎮吉新村的山林裏,偉誼家庭農場主徐明偉正忙著給他的“寶貝”們喂食,一串呼喚聲中再撒出幾瓢金黃的玉米粒,一群群烏骨雞就從四面八方奔來。
 “每天林下跑,吃的蟲和草。這些雞有個統一的名字叫‘酒都鳳雞’。”徐明偉介紹説,他養的“跑山雞”每天從林間覓食雜草、蟲子等食物,節省了不少糧食,排出的糞便又滋養了林地土壤。周圍的山林全是它們的“運動場”,因為充足的運動量讓它們體格健壯,肉質鮮美,所以市場價格不錯。2021年,徐明偉的家庭農場出欄3萬餘只雞,銷售收入400萬元,實現養雞和林木經濟雙贏。今年第一季度,他就銷售了8000余只雞,銷售收入近90萬元。 
在高縣,利用山林、竹林養雞、養鵝等禽類的村民還有很多。林下養殖不僅鼓起了村民的腰包,也促進了林業産業的發展,在該縣鄉村振興道路上劃下濃墨重彩的一筆。2021年,高縣林下養殖總産值達到1.6億元。其中,林下集中養殖戶310余戶,出欄禽類49.3萬隻,銷售收入近8300萬元。
林經套種耕出“好錢景”
沿著蜿蜒的山村公路,走進高縣嘉樂鎮兩河村的柑橘産業示範園,園內套種的花生嫩芽散發出縷縷的清香。
該園建於2019年,佔地200余畝,採用“村集體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40余戶村民將土地入股村集體公司。今年,在村集體公司統籌下,柑橘園套種花生,預計每畝産值增加2000元。
“柑橘産業園不僅讓村民有了土地分紅,套種其他經濟作物,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節約了柑橘園管理成本,還讓部分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該鎮農技站負責人張豐明説,目前已有近20余名村民在産業園務工。2021年,該鎮有“桑+紅薯+蔬菜”“桃+蔬菜 +大豆”“柑橘+花生”等林下套種模式,全年林下套種産值達800萬元。
嘉樂鎮是高縣林下套种經濟作物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高縣立足實際,結合産業發展現狀,不斷推廣使用 林下間套種技術。各鎮林下間套种經濟作物面積不斷擴大;間套種技術由低效向高效升級;間套種種類擴展到瓜類、豆類、葉菜類、中藥材等;間套種模式向多次、立體化發展……林下間種套種成了高縣別致的“耕種圖”。
生態旅遊繪出“振興圖”
徜徉林蔭小道,極目青翠茶園,可垂釣、採摘、品茗、觀光,可品咂“最憶是鄉愁”的美好滋味,可體悟“悠然見南山”的恬淡閒適……這裡是“宜賓後花園”——高縣來復鎮大屋村。
大屋村位於高縣北部,距宜賓市區僅12公里。該村茶葉核心示範區面積達8000余畝,是“四川十佳生態宜居村” “四川省鄉村旅遊精品村寨”。
近年來,大屋村充分發揮宜賓市區近郊的區位優勢,依託茶産業,茶旅、農旅相融發展。隨著雲鋒旅遊、林峰農業、紅竹溝生態園、蕓藝花卉、優友特等企業入駐,以及大雁嶺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的啟動,該村走上了以康養、休閒、體驗、文創、電商等新業態為主的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之路。2020年,該村境內大雁嶺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21年,該村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産業億元村,全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超過2.5萬元。
大屋村是高縣發展林下經濟帶旺森林康養旅遊的縮影。近年來,高縣不斷開拓林業興村富民新局面,探索發展林下旅遊産業,讓林地逐漸形成了融山水觀光、康養休閒、文化體驗等多種旅遊功能,實現了森林富集區變成靚麗的風景區、共同富裕的惠民區,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陳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