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造學社與李莊 那段不可磨滅的舊時光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4-29 20:00:53 編輯:蘇仁勝 點擊:
4月26日,位於月亮田景區的中國營造學社陳列館揭開神秘面紗,重新在世人眼前亮相。“營造之路”“不為繁華”“營造密碼”三個展區吸引了眾多遊客參觀。作為研究中國傳統營造學的學術團體,營造學社緣何落戶李莊?近六年的光陰裏,營造學社的專家學者們又與李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中國營造學社成立於1930年,以中國古建築為主要研究對象。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國營造學社被迫南遷,輾轉經過武漢、長沙、昆明。1940年10月底,中國營造學社到李莊,駐進距鎮上約1公里的上壩村月亮田,歷時六年。
在這排黛瓦板墻的建築中,居住著中國建築史學界有名的前輩,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陳明達、羅哲文等。
梁思成是個曠達的學者,以前總是從容不迫地專注于研究、繪圖和野外調查。此時作為營造學社的“大家長”,他不得不奔忙於李莊和重慶之間籌措資金,維持學術單位的正常運轉。
月亮田的房屋雖然狹窄,條件也相當艱苦,但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能夠有一個安寧環境進行學術研究已經不容易了。六年的光陰裏,他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完成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梁思成創作了中國第一部完備而系統的經典——《中國建築史》。《中國建築史》是梁思成研究中國建築的扛鼎之作,也是中國現代建築科學的開山之作。
1945年,歷時8年之久的中國全面抗日戰爭已見勝利曙光。梁思成預見到戰後重建對於建築人才的緊迫需要。3月9日,他從李莊致信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建議成立建築系。
在信中,他首先強調了建築的重要性:“居室為人類生活中最基本需要之一,其創始與人類文化同古遠,無論在任何環境之下,人類不可無居室。居室與民生息息相關,小之影響個人身心之健康,大之關係作業之效率,社會之安寧與安全。”
抗日戰爭勝利後,營造學社遷回北平。梁思成率領中國營造學社的人員加盟清華大學,創辦了中國建築研究所和清華大學建築系,後發展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2006年,李莊鎮月亮田的中國營造學社舊址,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建築科學的搖籃”,成了中國建築師的朝聖之地。
李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為大師學者們提供了一張寧靜的書桌。月亮田那個默默無聞的小院,成就了一段光輝的歷史。
八十年過去了,人們整理了大師學者們在李莊的故事,那段漸漸被遺忘的歷史又開始被人訴説,大師的後人、弟子以及再傳弟子、慕名而來的當代學者也開始來到李莊,找尋夢裏的故事。
如今的李莊,營造學社舊址被很好地保護起來,月亮田也經過了重新開發打造,並新建了中國李莊文化抗戰博物館,對張家大院進行了修繕提升,改成了中國營造學社陳列館。
中國營造學社陳列館是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後,全國第二個系統性展示中國營造學社的前世今生、後續發展學術成就、重大發現的陳列館。展品一部分來自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一部分由學社成員的後代以及相關學術機構、高校捐贈,包含大量珍貴的手稿、文獻、歷史圖片等資料。
光陰不再,儘管大師們都已故去,但那些珍貴的史料重新展現在世人眼前,也還原了大師們對李莊深深的情緣。(楊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