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縣:小果子變致富“金果子”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4-20 10:17:57 編輯:蘇仁勝 點擊:
四月的五峰村,春風和煦,青澀的果子悄悄挂上樹梢,淳樸的農家庭院錯落有致,寬闊的便民村道縱橫交錯。誰能想到如今産業強、百姓富、環境美的五峰村,以前在村民眼中卻是一個山高路陡、地貧人窮的“山窩窩”,而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四川省屏山縣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黨建+産業”的發展思路,也離不開駐村工作隊的接續幫扶。
縣東有寶屏山,山如屏障,屏山縣因山而得名,而正如名字一樣,屏山山多地少,縣域面積1504平方千米,而可耕地的面積只有382.42平方千米,因地制宜,屏山農業選擇了以種植經濟果木為發展方向,而種植茵紅李則是百姓“眾望所歸”。為了將茵紅李變成“致富果”,屏山縣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以建立茵紅李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為主線,按照“黨支部引領合作社,合作社促進産業、産業聯結農戶”的思路,探索形成“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全面推行“七統一分”標準化管理,茵紅李種植的規模化、專業化、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截至目前,屏山縣茵紅李種植已達到12萬畝。
“以前,我們總以為果子多,效益就肯定好,但是經過專家技術指導後,我們才知道品質才是重要的,以前一斤只能賣1元,現在我家最高可以賣到3.5元。”正在地裏忙著給茵紅李疏果的村民説道。
為了提高茵紅李種植技術,屏山縣委、縣政府充分利用國家科技部對口幫扶和東西部協作幫扶機遇,引進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團隊,建立“屏山李”專家工作站和校地合作長效機制,攻克了屏山李土壤健康管理、袋果病、流膠病、增糖提質等技術難點。同時,整合縣鄉專業農業技術人才,組建特色水果科技服務團,創新開展“鄉村振興一線行”活動,通過理論教學、現場操作、實地參觀等方式,開展線下技術培訓66次,培訓農民4200余人,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50余名。在黨支部和科技特派員的精心指導下,茵紅李産業蓬勃發展,2021年實現産量13.6萬噸,産值達8.16億元。
“現在,周圍的其他村都很羨慕我們,特別是羨慕我們有一支真抓實幹、不怕吃苦的駐村工作隊,一個能帶領百姓發展致富的第一書記悅智勇。”説起五峰村的駐村工作隊,黨支部書記、主任張順平就喜笑顏開。
像這樣的駐村工作隊,在屏山一共有87支,分佈在11個鄉鎮87個村。為了實現鞏固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屏山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按照鮮明一個選派導向即因村選派駐村幹部、嚴格一套剛性標準即明確優選優派要求、規範一處歸口管理即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堅持一項長效機制即逗硬人員選派任務的“四個一”要求,精準選派258名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的優秀幹部開展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同時,圍繞産業發展、基層治理、建強堡壘等主題,通過座談、拉練、例會等形式,切實提高駐村工作隊為民服務意識和工作能力。就2021年一年,駐村工作隊就幫助銷售農副産品3000余萬元,推動村集體經濟收入破100萬元村40個。
“自從産業發展起來了,大家也願意留在家裏,既可以照顧老人,又可以帶小孩,空閒時還可以在周圍農業園區打零工,每天有150元的收入,這多虧了書記悅智勇他們的幫助。”正在基地務工的村民滿意地説道。為了提高村民的收入水準,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以村集體經濟公司為平臺,探索成立了勞務服務隊,主動對接專合社、企業和收購商,收集務工資訊,讓村民在家周圍也能打工掙錢。
春日的暖陽下,五峰村村民正在地裏幸福地忙碌著,挂滿枝頭的果實象徵著又是一個豐收年,而五峰村只是屏山縣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下的一個縮影,在這片土地上,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鋪開。(黃順超 張夢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