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奮鬥沃土” 厚植“基層之樹”——記江安縣夕佳山鎮大田社區村駐村隊員吳開來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3-28 09:53:54 編輯:蘇仁勝 點擊:
基層是落實方針政策、共謀百姓福祉的最後一公里。做好基層工作,不但能夠連通起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拉近幹群之間的距離,還能為推動黨的事業夯實基礎,將決策與部署落實落細,推動基層治理取得新成效。2021年6月,吳開來同志接受組織安排,任夕佳山鎮大田社區村駐村工作隊員。自駐村以來,始終牢記組織安排的工作任務和肩上的使命擔當,在充分調研和多方求證的基礎上,提出了“山頂林竹旺、山腰高粱紅、山腳油茶綠、壩下産業興、河道兩旁美、社區路通暢”的村集體發展總體思路,持續鞏固拓展大田社區村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聚力業興旺,培育鄉村振興之“根”
把産業興旺作為振興鄉村的首要任務牢牢抓在手上,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與動力,深入實施現代農業産業培育計劃,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大力推進經營主體轉型升級,有力促進“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化,以農家樂、美麗村莊經營為重點的鄉村旅遊蓬勃發展。
依託稻田資源和田型優勢,實施田型調整、水土改良、品種優選、種養迴圈等,貫徹落實以水産養殖為龍頭的發展定位,形成水田稻“漁”共生、旱地糧經複合、農家林果家禽的特色農業體系。依託農村電商、觀光農業、健康養生、休閒養老等新産業新業態,迅速“補位”,打造成為稻魚共生、三産共融、人文共續的樣板村。
聚焦生態宜居,塑造鄉村振興之“形”
打破“城市中心主義”的發展理念,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佈局,制定出臺了《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全域促進人居環境大改善,實現了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房前屋後整整齊齊、雜物堆放有規可循、垃圾投放規範處置,在空間形態上既保持魚米之鄉優美的田園風光,又呈現先進和諧的現代文明。在整村道路兩旁規劃景觀綠化、修建便民步道,白天綠樹成蔭、傍晚行人如織、夜晚路燈成排。
聚焦民生短板,托住鄉村振興之“底”
按照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衡發展的思路,著力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整合銜接。聚焦民生收入短板,統籌全村資源優勢,以“租賃老舊住宅”“生活生産技能培訓”“統籌謀劃産業”“拓展産業行銷”等模式,助農增收。
聚焦社會和諧,傳承鄉村振興之“魂”
紮實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落實上級黨委宣傳部門工作要求,配置有標準農家書屋、有展覽展示、有文化團體、有禮儀傳習、有素質培訓、有村規民約、有“精神口號”。統一推進規劃編制、村莊設計、農房設計等,保護鄉村傳統特色文化,留住“鄉愁”。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創新農村基層社會管理,有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
聚焦人才振興,夯實鄉村振興之“基”
重點培養“學歷+技術+創業+文明素養”的返鄉大學生,加快建設新農村建設領軍型人才隊伍;實施“農業農村後備人才培養工程”,定期定向培養基層農業農村人才。通過一系列政策支援,吸引了一大批“田秀才”“能工巧匠”“時代鄉賢”等傑出鄉土人才,激發了農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民主推選村支書、民主評議履職情況、依法公開村務、財務等情況,有力推動了農村基層黨建全面進步。
經多方論證,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創新推廣市場化運營模式,以遴選、招聘等形式,吸納本土大學生返鄉發展,參與進村集體公司等,配合推動播音講解、旅遊導遊等項目,有力有效推動了本土大學生就業與返鄉的有效銜接。有意識地培養村後備人才,發展年輕黨員,將村發展理念、未來規劃一以貫之地傳承下去。
聚焦改革創新,注入鄉村振興之“能”
緊盯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敢啃農村改革硬骨頭,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注入新動能。
對全村99戶脫貧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及其他農戶入戶摸排,通過深入農戶,與他們面對面、實打實交談,仔細詢問,並與外出務工人員利用電話溝通,全面了解農戶“一低五有”“一超六有”“兩不愁、三保障”達標情況。目前,大田社區村廣大群眾生産生活秩序良好,外出務工人員均已找到了適合自己掙錢的務工崗位,在脫貧攻堅結束之後,“一低五有”“一超六有”“兩不愁、三保障”方面均已達標。(江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