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鄉村 以文旅促振興的“後半篇”美畫卷呼之欲出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3-07 16:30:19 編輯:蘇仁勝 點擊:
2020年的夏天,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半篇”文章的指導意見》,對統籌抓好鄉鎮和村(社區)撤並後的各項工作作出了具體安排,要求著力發揮改革聚合效應,推動“物理合併”真正産生“化學效應”。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這個“後半篇”書寫的情況進展如何?
2022年的春天裏,我們在興文縣的鄉村裏看到,圍繞“後半篇”的活效應,當地正把鄉村文旅經濟、鄉村康養經濟、鄉村特色種養殖經濟等因地利地融為一體,以文旅促振興、以文旅帶振興,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答卷。
在九絲城鎮,興文縣以改革為契機,聚攏鄉村兩級合力,立足紅軍長征遺跡等,著力解決紅色景點“小、散、弱”,基礎設施配套落後、形象不突出等問題,以“傳統+現代、長期+短期、産業1+2+3”的鄉村旅遊新模式為著力點,全力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興文公園)建設,延續紅色血脈,振興鄉村經濟。從2021年開園以來,已接待遊客3萬餘人次,增加當地居民就近務工200余人,推動餐飲、物流等行業快速發展,帶動周邊村民每人平均增收400余元。 

在共樂鎮,興文縣以全省“合併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村共樂村為樣板,圍繞共樂鎮農業型中心鎮的發展定位,明確稻蝦産業和休閒農旅産業方向,以“山頂竹林旺、山腰瓜果黃、山腳蔬菜綠、田裏稻花香”為産業佈局,採取“抓統籌融合、抓資源增收、抓業態發展、抓管理提升”等有效舉措,打造稻蝦共養基地,推動農旅深度融合,形成垂釣、採摘、觀光的立體農業發展格局。圍繞核心區水田發展1400畝稻蝦産業,組建稻蝦專業合作社,與潤億澳龍養殖公司和山朵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鎮級農發公司合作,以科技支撐稻蝦産業綠色高效發展,2021年綜合産值達1200余萬元,解決周邊200余名閒置勞動力和貧困戶務工需求,確保群眾穩定增收。
在大河苗族鄉、僰王山鎮等平壩區域,興文縣大力發展水稻+澤瀉(一種中藥)的輪作模式——利用水稻收割後的稻田閒置期種植澤瀉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據了解,澤瀉一般在每年8月中下旬種下,采收期從當年12月底持續到第二年2月底。澤瀉育苗、移栽種植、管理和採挖需要大量人工,這為周邊許多村民提供了就業的機會,而村民流轉稻田又可獲得土地流轉費用。目前,當地已流轉土地1500畝,澤瀉總産量達到22萬多公斤,預計年産值472.5萬元;每天用工達1500余人次,每名工人平均每天工資85元,“稻+澤瀉”的發展模式初步成形。
在仙峰苗族鄉,興文縣支援群魚社區村瞄準當地森林覆蓋率超過81.5%的優勢,發展方竹、中苗醫藥、鄉村旅遊、康養等特色産業,緊緊圍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興文縣探索實踐的黨的領導、村民自治、村資管理“三位一體”基層治理體系落地生根,建成仙雲峰旅遊度假區,方竹高産示範基地2萬畝,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0萬元,把曾經的煤炭村打造成了全省鄉村振興示範村和全市鄉村旅遊重點村,實現從“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轉變,探索出了一條偏遠高寒山村走向富裕美麗新村的蝶變之路。也因為這些努力,該村還榮獲了“四川省十大幸福美麗新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依法治理民主法治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正是通過改革帶來的凝聚力、內生力、發展力,立足各鄉村實際的興文縣,正把發展文旅、農旅、康養之旅的樂章寫進了以文旅促振興的“後半篇”,讓更過硬的産品走出去,讓更旺盛的客流走進來,“化學效應”中穩步變革的興文鄉村正在不斷躍進!(興文縣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