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誠:愛上“竹筒飯”的返鄉創業“明星”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2-24 11:17:50 編輯:蘇仁勝 點擊:
他年少外出闖蕩,賺得人生“第一桶金”;他回鄉過年,愁鄉鄰所愁,毅然決定回鄉創業,把大山的綠色食品搬上城裏人的餐桌;他與竹“結緣”,愛上“竹筒飯”,成為創業“明星”……他就是高縣復興鎮返鄉創業人員、宜賓宜之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誠。
外出闖蕩  賺得人生“第一桶金”
初見王誠,他正在車間反覆叮囑工人在保證生産安全和産品品質的前提下加緊生産,按時完成顧客訂購的産品。 
 王誠是“90後”,在復興鎮,年紀輕輕的他已小有名氣,因為他是當地一名返鄉創業的“明星”。
説起創業,身材瘦小但很精幹的王誠打開了“話匣子”。他説2012年他外出闖蕩,來到重慶,因為自己一直對電腦“情有獨鍾”,沒事總喜歡琢磨電腦,於是就找了一份電腦維修的工作,開始了他異鄉打拼的生活。
半年後,王誠開始“觸網”,與志同道合的宜賓老鄉、湖南朋友一起,合夥做起了電商,主要銷售墻紙、墻布等裝修材料,開啟了人生的創業生涯,一幹就幹了三年多。
在這三年多裏,吃苦耐勞的王誠不僅積累了寶貴的銷售經驗,還搭建了不少網路銷售平臺,也結識了一群網路銷售精英,人生的“第一桶金”賺得盆滿缽滿。
回鄉創業  農産品銷售搭上電商快車
時光荏苒,一晃就到了2017年春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外打拼成長起來的王誠也不例外,春節前夕,安排好手裏的事後,趕回復興鎮老家和家人團聚。
回到家鄉,王誠看到很多綠色農副産品滯銷甚至爛掉,鄉鄰們望而生嘆,無計可施。
這一幕,深深地觸動了他。
“這裡是生我養我的故鄉,這些農副産品是城裏人根本買不到的綠色食品,這是可愛可親的鄉鄰們,我有一定的資金、技術和人脈,為什麼不回鄉創業,幫助鄉鄰們把産品賣出大山……”夜裏,王誠輾轉反側,不停地叩問自己。   
幾經思考,有著豐富網路銷售經驗和電商平台資源的王誠,毅然決定留鄉。他要把家鄉父老鄉親生産的綠色農副産品,通過電商平臺,搬上城裏人的餐桌。
説幹就幹,王誠很快就註冊了宜賓宜之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往讓鄉鄰們為銷售發愁的農副産品,通過他的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與竹結緣 愛上“竹筒飯”
忙於電商生意的王誠,空閒時還很喜歡看新聞。
2019年的一天,他看到一條關於宜賓竹産業的報道——“宜賓市竹林面積310萬畝,浙江省安吉縣竹林面積不到宜賓市的三分之一,但是竹産業總産值達到了210億元,是宜賓的兩倍左右……”新聞還未播完,王誠默默地關掉了電視機。
“我的家鄉滿山遍野的竹子,我為什麼不把它賣出去?”王誠一邊“拷問”著自己,一邊思考著怎麼才能把這些“資源”變成家鄉人的“資本”。
化難題為動力。王誠連續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來調查和分析竹製品市場行情,並多次選擇目標産品進行分析嘗試,終於找到了一條特別適合自身和當地情況的路子——把楠竹加工成工藝品銷售,産業鏈條更長,竹子産生的效益更高。
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王誠當年就修建了竹加工廠。生産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分工協作,公司的第一批産品——新鮮竹筒銷售火爆,這給予了王誠極大地鼓舞,他告誡自己一定要把竹産業做大做強。
2020年開始,王誠陸續投入300多萬元,修建了2000多平米的廠房,購置了先進的竹製品生産設備,創建“川竹清”竹品牌,開拓了新的銷售渠道,實現産銷一體化,公司市場競爭力不斷加強。
2021年,公司使用原竹1.5萬噸,一根根楠竹變成了筆筒、存錢罐等各式各樣的竹工藝品,通過淘寶、拼多多、微信等電商平臺銷售,實現銷售收入312萬元,利潤50多萬元。王誠吃上了香噴噴地“竹筒飯”,也成了當地的創業“明星”。
談及未來,王誠信心滿滿。他説他今年錨定的目標是實現銷售收入800萬元,他已購買了新的設備,擴大産能以滿足更多顧客需求;他要把小竹子做成大産業,帶動更多的鄉親們共同富裕。 
春風徐來,竹影婆娑。如今,已成為美麗鄉村靚麗風景線的竹林,正變成村民們的“綠色銀行”。(高縣融媒體中心 陳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