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柑橘結緣 返鄉農民工的創業之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2-11 10:28:51 編輯:蘇仁勝 點擊:
 “快結束了,大家一定要保證品質。”在高縣羅場鎮陳村村社區,黃宗強正在柑橘地裏給工人們講柑橘採摘要求,走進他的果園時,黃宗強雖然一臉的疲憊,但是讓我們感受到了其中的喜悅。
“春節這段時間,正是耙耙柑的銷售旺季,今年我的果園雖然是第一年挂果,但是果子品質很好,味甜汁濃,果大色鮮。從果子成熟到現在,已銷售6萬餘斤耙耙柑,收入達30余萬元。”黃宗強説道。他初中畢業便外出成都打工,體驗了在外務工的艱辛,家人不能團聚,父母不能孝敬,鄉親不能幫助。黃宗強毅然返鄉,幾番波折,開始了他的返鄉創業之路,成為了當地返鄉農民工就近就業領頭人。
帶著初心   首創失利
回到家鄉,黃宗強成立了高縣銀強苕粉,開始了他回鄉的第一次創業。黃宗強將當地紅苕收購後加工成紅薯精粉面,經過精包裝銷到了成都、昆明、重慶、廣州、浙江等全國各地。剛開始還不錯,紅薯精粉面利潤還算可以,也讓周邊村民種植紅苕有了一份可觀的收入。但是,時間一長,村民們就對種植紅苕有了怨言,因為種植紅苕需要較強的勞動力,而且丘陵地帶又不能動用大型機械種植紅薯,難度大,數量小,他們的價值得不到充分的體現,這不僅制約了黃宗強的發展,更違背了他回鄉帶領困難勞動力共同致富的初心。
多方取經   與柑橘結緣
為了能更有效的做好土地這篇文章,黃宗強憑藉曾經外出打工的人脈關係和經驗,多次前往山東、湖南以及四川省內考察,從網上搜索市場動態,翻閱書籍,搜尋資料,終於選定了兩種水果作為他的發展對象。2013年,黃宗強引進冬棗和柑橘,並在羅場鎮走馬村租賃50余畝土地進行試種。經過四年的觀察與分析,發覺種植柑橘不失為一項短平快的發展路徑。
“種植柑橘三年就能挂果,三年下來每畝種苗和農資投入不會超過1500元,四、五年挂果投産後每畝能産5000斤柑橘,每斤算2至3元一斤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黃宗強好好的算了一筆賬。
説幹就幹,2017年,黃宗強在羅場鎮政府的幫助下,在羅場鎮陳村村社區承包了土地500畝,專業種植柑橘,並成立了高縣瑞祥家庭農場。“剛開始引進了春見柑桔、金秋砂糖桔等品種,經過一年的種植,原本以為可以放心了,沒想到樹苗大面積出現問題,技術不夠硬、滴灌設施、施肥等不到位,眼看著柑桔苗葉片全掉落,差一點全園毀滅。”第一年,黃宗強的柑橘苗就被病蟲危害,現在説起這個事,黃宗強既後怕又有了信心。
各方支援  創業見彩虹
“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指導,全憑自身經驗。管理不規範,沒形成精品品牌和地方特色是最大的問題。”黃宗強進行認真分析。
得知情況後,高縣羅場鎮黨委政府以及高縣農民工服務中心邀請省上柑橘種植專家現場指導,精心謀劃,協調銀行幫助貸款,先後投入資金600多萬元硬道路修建滴灌設施、管理屋、魚塘項目、采收場地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新一批柑橘長勢喜人,陸續挂果,現已銷售90%。
黃宗強在四年多的奮鬥中,與柑橘結緣。看到一個個金燦燦的柑橘挂滿枝頭時,黃宗強有説不出的興奮,每一次的採摘,黃宗強都要給工人們特別打招呼“千萬小心”。黃宗強不僅自己建起了家庭農場,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柑橘500畝,在羅場鎮陳村村形成了1000畝的柑橘規模。經過四年的努力,農場運作情況良好,每年吸收困難勞動力就業30余人,並帶動附近村民就近就業。
“下一步,我們農場計劃投資約300多萬元,將農場打造成一個集採摘、餐飲、娛樂、觀光、生態養殖、種植技術與種苗推廣為一體的鄉村田園綜合體。”黃宗強對未來充滿期待。
返鄉農民工黃宗強的創業故事,只是高縣返鄉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一個縮影。據高縣農民工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高縣通過一系列關心關愛、創業項目推介、企業招聘等活動,大力實施“雁歸工程”,全面落實返鄉創業優惠政策,大量吸引了農民工返鄉創業。 (高縣融媒體中心 胡厚 王宗強 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