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絲城鎮建武村突出紅色旅遊 寫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2-10 09:12:26 編輯:蘇仁勝 點擊:
借勢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興文縣九絲城鎮建武村著力解決紅色景點“小、散、弱”,基礎設施配套落後、形象不突出等問題,依託紅軍長征遺跡、古僰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以“傳統+現代、長期+短期、産業1+2+3”的鄉村旅遊新模式為著力點,全力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興文公園)的建設,延續紅色血脈,振興鄉村經濟。
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包裝一批重點項目。一是建好公共服務項目。實施道路建設、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項目7個,今年以來新(改)建生産便道4.2公里、黑化公路5公里,提升群眾出行安全系數。升級改造旅遊接待中心、星級廁所等基礎設施,在旅遊道路沿線,結合長征步道打造紅色景觀20余處。二是推進精品項目。由興文農文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建,全力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興文公園)項目,以長征宿營地、龔家大院為核心,對“建武明代記事碑”等文物進行保護,建成長征步道、紅色研學教育示範基地等展示陣地14個;力爭到2022年打造紅軍宿營地、玉屏墩戰鬥舊址等“紅色教育示範點”6個。通過主軸線的引導和新增長征文化節點進行串聯,形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興文公園)“啟程—承延—高潮—尾聲”的空間系列,構建建武紅色長征文化帶,為遊客提供“研、學、遊”為主,“衣、食、住、行”為一體的旅遊服務。
注重優秀人才培育,打造一批過硬隊伍。一是組建以建武村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項目專項領導組。全力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興文公園)建設的土地流轉、房屋搬遷、墳墓搬遷等工作。改革以來房屋搬遷17戶,幫助施工方協調處理土地糾紛等問題120余件,確保施工正常推進。流轉土地800余畝,其中620余畝用於蠶桑、楠竹等種植業發展,100余畝用於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興文公園)建設;盤活閒置土地600余畝,其中發展竹産業500余畝,構建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興文公園)為主、綠色休閒村莊為輔的“紅色文化+綠色生態”旅遊新模式。二是成立紅色文化研究會。邀請本土專家、教師成立紅色文化研究會,將紅色教育納入學校課程,編排傳統特色竹梆舞推廣學習;同時,納入學校大課間內容,現場講解建武村革命歷史,傳承紅色文化。同時全力收集整理紅色故事、先烈事跡和革命戰役等內容20余個,整合資金70余萬元環繞山勢創作主題墻畫55幅,塑造紅色印記圖畫鄉村。三是強化傳承隊伍。為實現景點配套服務專業化,建武村配齊解説員4名,針對景區建設、建武歷史等方面進行專業培訓。每年舉辦文昌會、牛王會等特色活動;成立蓮槍舞傳習所,師徒幫帶傳承推廣民間特色,開展“書寫九絲”、踩高蹺迎面接力等文化體育活動。目前,建設民族傳習所1個,培養民間文化傳承人21人。 四是組建民間文化隊。由村集體資金及自籌資金支出,組建九絲其美軍鼓舞獅隊、寶元藝術演藝軍鼓隊,共計17人,在品果節、建軍節等重要節日開展紅色文化演藝活動,節目內容涵蓋紅軍歌舞等20余類,著力弘揚建武古僰文化及紅色文化。
注重中心輻射帶動,創建一批示範點位。一是採用“課堂教育+研學活動”教學模式,組織學校教師、學生,開展現場教育、愛國主義讀書活動等,採取“校園+傳承”模式,指導學生挖掘本土紅色文化,開展紅色文化理論教育、黨史專題教學等教研活動。二是成屆制舉辦紅色文化旅遊節,策劃開展重走長征路、軍事體驗等主題活動,重點開發僰人懸棺、長征步道等2條紅色旅遊精品路線,打造集“研、學、遊”及古僰文化為一體的旅遊品牌。三是與興文農文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將周邊村納入規劃,結合非遺文化、僰文化、農耕文化,打造新村蠶業3D墻畫觀光景點,舉辦桑葚採摘、賞花品果等體驗活動,推出桑葚酒、李子酒、粑絲子和紅軍豆等10余個特色商品。
今年以來,已接待遊客3萬餘人次,推動就近務工200余人,推動餐飲、物流等行業快速發展,帶動周邊村民每人平均增收400余元。(興文縣九絲城鎮人民政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