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龍馬潭:辦好民生實事,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2-29 11:41:53 編輯:劉軍 點擊:
作為瀘州産業發展主陣地,瀘州市龍馬潭區牢記民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目的所在,努力讓每一個百姓享受到發展的紅利,把暖暖的民生溫度傳送到千家萬戶。
近年來,龍馬潭區聚焦主責主業,在教育醫衛、社會治理、養老兜底等領域持續做優服務,讓發展成果惠及於民,百姓住有宜居、學有優教、老有所養、病有良醫的願景正加速成為現實。
攜手同心 辦好新時代人民滿意的教育
“哇塞,這片樹葉比我的手掌還寬!”12月9日,瀘州市龍馬潭區玉帶河學校,翠綠的山茶葉、深綠的小葉女貞、青綠的香樟葉,生意盎然。一群群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正認真觀察樹葉、測量記錄,藍天下,是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笑臉。
這是龍馬潭區落實“雙減”,推動教育高品質發展的一幕。自“雙減”政策落地以來,龍馬潭區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廣泛開設藝術、科學、閱讀等多樣化課後服務課程,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讓孩子們通過種植作物、觀察寫作、繪畫等去體會生活之美;讓科學類課程“活”起來,在珠聯璧合、頻閃動畫、觸摸精靈等科普儀器中“潤物細無聲”地提升孩子們的科學素養……各中小學校課後服務內容豐富多彩、亮點紛呈。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優質的教育資源正化為甘霖,滋潤每一株嫩芽。今年以來,龍馬潭區在教育設施提升、教育佈局優化、“雙減”課程完善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城區、中心鎮學校建設,龍馬高中一期項目及教育發展園區、江韻學校一期項目設、翰林幼兒園、玖璽幼兒園等相繼建成投用,新增學位5600余個。全力建設川南教育名區,推進學前教育普惠提質、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特色發展。截至2022年,龍馬潭區已連續14年榮獲全市義務教育督導綜合評估一等獎。
文化雨露潤澤百姓心田。龍馬潭區“大教育”的優質發展不僅僅體現在校內,同時也體現在全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上。蔣兆和故居陳列館、24小時城市書屋等一批公共設施投入使用,建設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洞窩水電博物館等一批文體項目,打造區域文體賽事中心。
“這有光”24小時城市書房
織牢醫療衛生保障網 托起群眾健康幸福夢
12月18日,氣溫驟然走低,瀘州市龍馬潭區人民醫院擴建項目(康養中心)建設現場依舊是爭分奪秒、大幹快上的火熱景象,各類機械轟鳴,工人們在場地各自的位置上作業,澆築墊層、綁扎基礎鋼筋,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作為龍馬潭區實施的重點民生項目,龍馬潭區人民醫院擴建項目(康養中心)建成後將新增業務用房4.9萬㎡,開設床位350張,實現患病時醫療、無恙時養老,打造出安心、放心、舒心、省心、順心的綜合醫療康養體系,進一步填補龍馬潭區在康養領域的空白,為轄區群眾提供及時、有效、全方位的醫療康養服務。
瀘州市龍馬潭區人民醫院擴建項目(康養中心)效果圖
龍馬潭區人民醫院擴建項目(康養中心)的火熱建設,是龍馬潭區織牢醫療衛生保障網,守護人民健康幸福的生動實踐。近年來,龍馬潭區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聚焦醫療衛生學科專業能力提升和學科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擴大區域優質醫療資源和服務供給,全區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現在經常有家庭醫生主動打電話關心我們,每半個月叫我去監測血壓、血糖,他們對我的身體情況很了解,服務也很週到。”12月10日,家住瀘州市龍馬潭區胡市鎮三教村的黃德樹老人在胡市中心衛生院門診隨訪開藥時開心地説。
目前,龍馬潭區圍繞構建區、街鎮、村社區三級聯動的緊密型縣域醫療服務體系,以三級醫院、二級醫療機構為核心,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為樞紐,以村衛生室為觸角的衛生服務網路逐步健全,先後建成省級、市級重點專科4個,正在建設省級重點專科1個,市級重點專科4個,遷建區婦幼保健院等3個醫療衛生機構,率先在全市實現“國家衛生鄉鎮”全覆蓋,創成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單位,全區現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43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5187張。
推進人居環境改造 讓群眾幸福指數直線上升
“孫女還小,家又住在4樓,以前帶娃出門要抱人還要抱車子,非常費力,如今給舊樓安裝了電梯,上下樓再也不愁了,這也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12月8日,家住龍馬潭區紅星街道天立社區天立花園的居民劉廷娟笑容滿面,她再也不用為推嬰兒車上下樓“遛娃”發愁了。
老舊小區內安裝好的電梯
劉廷娟所在的樓棟始建於2000年左右,存在上下不便、停車難、設施破損等老舊小區普遍存在的問題。為讓老舊小區“舊貌煥新顏”,龍馬潭區將天立花園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給老樓加裝電梯,努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希望電梯能在年前修好,這樣就能把爸媽接過來一起過年咯!”談及自家樓棟正在加急安裝電梯,天立花園居民郭靜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給老樓加裝電梯,只是龍馬潭區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龍馬潭區搶抓國家政策機遇,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惠民生、補短板、擴內需的重要舉措,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善老舊小區配套設施,讓一個個過去的城市管理“死角”舊貌換新顏,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瀘州市龍馬潭區魚塘街道棗林園小區內,新安裝的共用光伏電梯在陽光的照耀下正在穩定運作,而貼滿光伏發電板的老舊小區外墻也充滿了科技感和未來感。(楊尚威 攝)
自2019年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以來,龍馬潭區完成了蓮花池街道五八大院、魚塘街道棗林園、小市街道卿巷子等22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改造戶數5320戶、惠及居民2萬餘人,通過以“新”換“心”,“改”出百姓好生活。
“汽車停放更規範了,環境更美了。”“電梯一裝,真是太方便了,天天都能下樓散會兒步。”“以前孩子們總勸我搬走,現在我哪兒都不想去,小區設施更完善了,住著更舒心了!”如今,走進這些改造後的老舊小區,總是會聽到居民們熱情地描述著他們眼中的變化。(唐千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