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守護:追尋光明的足跡,賡續電網的初心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8-09 14:28:52 編輯:劉軍 點擊:
從敘永縣震東鄉往南,一座座鐵塔像一座座豐碑矗立在烏龍溝頂的山脊,一條條銀線像一條條巨龍,沿著烏龍溝、雞心山……一路向古藺舞動。
220千伏東衝一、二線;110千伏震古一線、震草線、敘古線……猶如一條條血脈,為烏蒙深處的古藺縣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發展的動力。
曾幾何時,缺電,是古藺人難以言説的痛。上世紀50年代,通過老一輩電力人不懈努力,烏蒙山區實現了電力的從無到有。但直到1993年,古藺31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沒有一座鐵塔,儘管有條35千伏的電力線路,卻因為電力的不足,不得不降壓為10千伏運作。那時的古藺,連縣城也時時被缺電困擾著。
轉機來自1994年,國家電網代管古藺縣電力公司。1997年,110千伏敘古送變電工程建成投運,川南大電網進入古藺,古藺電網告別孤網運作。特別是2015年以來,國網古藺縣供電公司接收了全縣所有的小水電供區,國家電網投入鉅資在古藺實施大範圍農網改造,在烏蒙山深處架起了發展的動力線、黨群的連心橋。
永遠衝鋒陷陣的電力人
走進國網古藺縣供電公司,就來到了“藺電家園”。漫步其間,恰如翻閱一部古藺電力“從無到有”的建設史。目光轉到最顯眼的一面墻,赫然在列的,有義務講述紅軍故事30年的“中國好人”離休老幹部車盛寅;有堅守老林20餘年,翻山越嶺的“掌燈”衛士王靜波;更有洪災之後,衝鋒一線的供電勇士們。數不勝數的電力人,構築起一支讓百姓安心的鐵軍隊伍。
2021年8月10日,丹桂鎮洪災發生後,國網古藺縣古藺公司城郊供電所副所長宋建洪主動請纓,帶領著羅懷應、魏華、陳登召立即奔赴現場,開啟災後電力重建工作。
來到丹桂,場鎮被淹,電力設施受損,場鎮陷入停擺。儘管備足四天的乾糧,做好了心理準備,眼前的狼藉還是讓四人震驚不已。“我們去條件最困難的地方搶修”,接到通知,四人主動要求去文星村、普安村及金龍村。
丹桂洪災中的電力工人
暴雨、山洪沖刷,數條道路中斷,四人借來背簍,肩挑背扛工器具、物資,到達搶修現場。回想起身穿國網藍色工裝、戴安全帽的電力人出現在村口時,社區副主任朱世會哽咽道:“停電一天兩夜,只有電力人來了供電才會有希望。電和路的保供,能讓當下恐慌的大夥稍稍安心下來。”
丹桂洪災中的電力工人
天氣狀況反覆,基建大面積損毀,原本幾天的搶修持續了十天。宋建洪和同事們全心投入到搶修工作,完成任務後還協助其他搶修小組,裝設安全圍欄、停電驗電挂接地、檢查桿基及拉線穩定性及現場消殺……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項任務,無一落下。
丹桂洪災中的電力工人
針對“8·9”“8·25”“9·12”特大暴雨災害,國網古藺縣供電公司投入搶修力量823人次、車輛202台次,以最快速度為受災停電的大村、丹桂、石寶、茅溪、椒園等鄉鎮恢復正常供電。
“電力人的使命與老百姓美好生活的需求緊緊綁在一起,只要供電出問題,電力人一定在忙,而且使命必達。”原國網古藺縣供電公司黨委副書記梁建華曾説。優良的傳統延續至今,2008年全力抗擊冰災、2011年抗旱救災、2012年抗洪搶險……古藺有記錄以來的每場“戰役”中,電力人都成為老百姓最值得信賴的守衛者。
永遠追光逐亮的電力人
行走在古藺的群山之中,一座座聳立的鐵塔,一條條銀絲般的電線,承載著老區人民對光明的渴望,延伸向遠方。山腳奔流而去的赤水河,一如電力人永不停駐的步伐,以無悔歲月點亮萬家燈火。
追星趕月是電力人的常態。黃荊供電所的臺區經理杜仕良深有感觸。偌大的黃荊原始森林,他保障著裏面9個臺區,180戶村民的用電安全。在崗的22年,他的行程近4萬公里,走過了一個長征的長度。 
黃荊供電所巡查
客戶中,八十多歲的何永香生活在貴川交界地上,儘管早已通路,但老兩口的住處深藏在人跡罕至的禁區。通信信號不好,老人又不會用智慧電話,一沒電他就找杜仕良。杜仕良對兩位老人也有著別樣的牽掛。
“路沒通到他們家,摩托也上不去,我就走上4個多小時,去給他們解決用電問題。除了把家裏電路都徹底檢查一遍,還要提前聯繫他們,幫他們扛點米麵油過去,才放心。”杜仕良告訴筆者,黃荊兩個臺區之間直線距離僅5、6公里,“送電到府”往往要穿過十幾條河,他和同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遇上下雨,過河更為艱難,騎行的摩托一不小心就被水沖走。
“我們的理念就是‘你用電,我用心’。2021年,公司已實現全縣智慧電錶全覆蓋,依託智慧電網建設,推廣網上國網APP,實現電費繳納、業務申請等7大類多達70項用電業務手機上辦理,滿足用戶足不出戶辦業務,將供電服務送到百姓家。每年,公司仍會出動7000多人次,為農村有需要的地方,開展‘送電到府’服務。”行銷部主任楊建如是説。
通過全面推行“客戶經理+村社網協員”的村網共建、社網共建服務模式,無數個“杜仕良”將優質的供電服務延伸到末端,“走村入社”讓國網古藺縣供電公司搭起了一座座聯繫群眾的“連心橋”。
永遠服務大局的電力人
走進永樂街道,10千伏“走永二線”正加緊推進,站在永樂高速眺望,橫跨過一座山的電線,越過水庫,又被電力工人緊緊“拽”向另一座山的深處。
“走永二線”建設,電力工人拽線。
在原“走永線”的基礎上,“走永二線”不僅為整個永樂街道用電提質保供,還解決了原茶葉村百姓的一塊“心病”。原茶葉村一直用私人小水電,兩村合併後,1400多戶村民擔心享受不了農網改造。國網古藺縣供電公司加緊建設“走永二線”,通過兩線到戶一次到位,讓村民享受到優質用電服務,打消了村民的顧慮。
村民曹廷忠熱情邀請施工電力工人到家喝茶。燒水的間隙,曹廷忠説:“從前用私人小水電,燒一壺開水最少要半小時,不能多用其他電器不説,電價還在1到2塊之間,貴哦!”曹廷忠在外打工攢夠了錢,去年回家翻新了房屋。如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廚房裏的抽油煙機、冰箱電磁爐一應俱全。
茶葉村村民曹廷忠開抽油煙機做飯
幾分鐘水就開了,曹廷忠邊倒水邊喜笑顏開:“現在電價只要5毛多了。前段時間村裏5、6戶討論裝空調、搞養殖的事,來問我拿主意,我説儘管去,電馬上就通到家裏!”夜幕四合,村裏的燈光漸漸多了起來,曹廷忠的眼中也閃爍著亮光。
長期以來,老區人民生活用電佔據主導地位的私人小水電,不僅供電能力低下,而且安全隱患突出、用電管理混亂,電價奇高。2015年以來,國網古藺供電公司對古藺縣小水電供區逐步接收,不斷加大農網改造力度,目前已改造166個村,惠及16萬餘戶。
農網改造
龍山鎮吉龍村便是因此受益的村之一。村裏的電是過去百姓集資安裝的,曾有著把竹子當電桿的歷史。風一吹就倒,電線一著火更是別想跑。線路差,變壓器易壞,倒桿斷線時有發生,每一天都需要搶修。生活用電不便尚能忍忍,全村種植了兩千多畝煙草,成為支柱産業後,村民苦不堪言。吉龍村支書周澤興表示,電壓足烤出來的煙就要值10多塊錢一斤,電壓不穩的小水電,烤出來的煙草就3塊錢一斤,都沒人要。自從農網改造完成後,種煙戶們都裝上了現代化的電控密集式烤煙房。
2021年,為保護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共同守護青山綠水,古藺縣關停小水電45站座。而國網古藺縣供電公司主動擔當,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率先關停了沿赤水河流域的所屬6座小水電站。部分偏遠鄉村沒有了電源點,低電壓問題變得更為突出。為此,2022年,國網瀘州供電公司加大古藺農網建設投資,重點對53個改造村實施農網改造,這一工程預計將在年內完工。
農網改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國網古藺縣供電公司正奮力建設清潔低碳、綠色智慧、安全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為瀘州實現“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和建設新時代區域中心城市賦能。(武詩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