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醫大附院新生兒科主任董文斌:“小兒科”裏演繹大情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5-17 17:48:47 編輯:陳宣海 點擊:

2020年,電視連續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在全國各大衛視黃金檔熱播,該劇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

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也有一位“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在又苦又累的崗位上辛勤躬耕31年,他就是博士生導師、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系主任、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董文斌。

一次讚許,他與兒科結下不解之緣

1991年,董文斌從瀘州醫學院(現西南醫科大學)畢業,並以全校第七名的優異成績取得留校名額,成了該校兒科學教研室的一名老師兼附屬醫院兒科醫生。

接受分配之初,董文斌有些小興奮,“我在畢業實習期間,曾參與過一例兒童類風濕病例的討論,我對病情的分析、歸納、總結,受到了科主任和導師的稱讚,表揚我基礎紮實又心細,很適合乾兒科醫生。”

可等到真正成為一名兒科醫生後,董文斌才體驗到艱難之處。“兒科疾病診斷與其他科室不同,孩子恐懼、吵鬧、各種抗拒不配合,需要醫生有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同理心。”董文斌介紹,在兒科,多數情況是由家長介紹孩子的病情,往往會出現偏差,“特別是碰上一些老人很心急,在醫生觀察、診斷過程中不斷催促,會給醫生造成很大壓力。”

董文斌大學時期的專業是臨床醫學,“2000年以前,除了兒童專科醫院外,全國的綜合醫院普遍不重視兒科,科研能力相對其他學科較弱。”董文斌沒有選擇“隨遇而安”,他一邊飽讀兒科知識專業書籍,一邊向前輩和同事們虛心請教,想盡辦法補齊自身“短板”。

1995年,董文斌順利考取重慶醫科大學兒科專業研究生。

返回忠山,助力母校學科飛速發展

重慶醫科大學兒科專業享譽全國,董文斌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進修機會,經過三年的刻苦學習,他的專業知識水準和專業技能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我可以推薦你留在重,這裡的條件更好,機會也比瀘州多。”畢業前夕,導師再三勸説董文斌留在重慶發展,而董文斌卻歸心似箭,“謝謝您的好意,我決定回母校,那裏的兒科專業研究生還很少……”

回到忠山,董文斌便緊鑼密鼓地投入到工作中,“當時的新生兒科病房面積僅僅幾十平方米,設備只有幾個暖箱,整個科室的醫生才五個。”董文斌深知,要徹底改變科室的尷尬現狀,不能只是“等、靠、要”,他開始申報科研項目、提交設備購置申請報告、協助科主任進行人才培訓……

2004年4月,瀘州醫學院在小兒外科、肝膽外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麻醉科、新生兒科等12個科室等多學科配合下,成功實施了四川省首例連體嬰兒分離手術。在該院新生兒科發展史上,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科室由此步入發展快車道。

親歷奇跡,與患者、學生結下兩代人情誼

董文斌給人的第一印像是不善言辭,但一談到他的病人和學生,話匣子就打開了。“我在兒科工作31年,早年治過的嬰幼兒,現在不少人已經結婚生子,他們又帶著孩子來我這裡看病,我從董叔叔變成董爺爺了。”

董文斌每週有三個半天的門診,因他看病仔細、態度和藹、治療效果好,候診人群往往排成長龍。不久前,彭女士帶著女兒前來問診,一眼便認出了董文斌“,董叔叔,1997年我剛滿月,就是你給我治的病,今天又要麻煩您幫我女兒看病。”

類似的場景,董文斌已是屢見不鮮。

在教學上,作為博士生、研究生導師,董文斌要求學生具備“五心”(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同理心),他提出“為兒童服務,就是為民族築基”的理念,鼓勵學生們做一名有溫度有情懷的兒科醫生。

“我曾經是董主任的學生,如今也在帶研究生了。”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兒科學教研室副主任雷小平介紹,董文斌主任是西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第一屆博士生導師,一共培養出90余名兒科碩士生,畢業後分佈在省內外各大醫院,全部是當地醫院的骨幹力量。

讓董文斌更加欣慰的是,因從小受到耳濡目染,女兒選擇“女承父業”走上醫學道路,在山東大學口腔醫學專業碩士畢業後,如今就職于深圳一家醫院。

董文斌常説,作為一名新生兒科醫生,守護好孩子的健康,就是守護祖國的未來。(路霞 陳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