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為種植業賦能——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瀘州市經濟作物站副站長、正高級農藝師李小孟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5-06 14:56:43 編輯:陳宣海 點擊:

在酒城瀘州有這樣一位農業科技工作者,她紮根農業十餘年如一日,跑遍全市村村落落,組織開展菜、果、茶等種植技術培訓,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面對面指導農民科學種植,培訓農戶達2000余人次,培養種植能手、種植大戶100余名,把青春熱血和汗水融入希望的田野。

“五一”前夕,她榮獲了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她就是瀘州市經濟作物站副站長、博士、正高級農藝師李小孟。

2011年,29歲的李小孟從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後,選擇到瀘州市經濟作物站工作。

初到瀘州,工作陣地從學校轉移到田間地頭,如何儘快找到科研的切入點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經過深入調研,她把推動真龍柚産業化發展作為科研重點,發揮自己的科研特長,採用分子標記技術,從基因角度確立了真龍柚屬於柚類新品種的地位,著手主研“真龍柚品種選育與産業化關鍵技術創新”等項目。後來,又通過選用10多個不同品種的柚子花粉對真龍柚進行異花授粉試驗,篩選出真龍柚的優選授粉品種。

“李博士在我家康氏果園做真龍柚異花授粉試驗,天天風吹日曬,從早忙到晚,臉龐曬得黑黑的,和鄉下人一樣。”合江縣白米鎮陳灣村真龍柚種植大戶康一可對李小孟認真工作的勁頭讚不絕口。得益於李小孟的指導,康氏果園自2011年開始異花授粉,柚子的産量和品質都明顯提高。8畝真龍柚的産值從10萬元提高到現在的近30萬元。

李小孟緊接著開展了花粉機械制取與液體噴授等試驗,參與起草、制定了四川省地方標準《真龍柚生産技術規程》,推動了真龍柚種植産業迅猛發展。瀘州市真龍柚種植面積從2010年6.31萬畝,發展到目前的30.8萬畝。

“真龍柚品種選育與産業化關鍵技術創新”項目的推廣應用帶動從業農戶年每人平均增收1千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該項目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瀘州市科技進步特等獎。

龍眼産量的“大小年”現象、龍眼樹冠高採摘難、龍眼品質退化等問題是制約瀘州龍眼高品質發展的瓶頸。

2018年,李小孟的團隊在全市龍眼良種高換示範項目中,採用“挖砧”嫁接降低樹冠,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探索大規模推廣“良種高換”的經驗,突破性解決了瀘州龍眼獨乾大樹矮化嫁接技術;合理安排中晚熟、晚熟和特晚熟品種結構,龍眼成熟期從8月下旬到11月中旬,延長1個多月,解決了龍眼集中上市的弊端。尤其是在龍眼良種高換項目實施中,創新嫁接手培訓方式,建立從理論到實踐、室內與現場結合的培訓體系,成為冬季將嫁接材料搬進室內進行高換嫁接實操培訓的成功範例,實現了嫁接手“持證上崗”。

2018年4月,正是龍眼良種高換項目推廣的關鍵時期。李小孟懷上二孩。成為一名準媽媽後,她依然不顧領導和同事好心的阻攔,挺著日漸增大的肚子穿梭于實驗室和田間地頭。11月11日,李小孟到瀘縣開展龍眼高換技術培訓,從早一直忙到晚上才收工。由於工作強度太大動了胎氣,12日淩晨,李小孟出現了臨産症狀,被緊急送到醫院作了剖宮産手術,取出了孕期37周的女兒。她的同事官民告訴筆者,“從沒見過孕媽媽工作那麼拼,她的缺點就是工作起來太忘我了。”

産假還沒有滿,站上工作遇到難題需要李小孟到現場解決,但女兒還沒斷奶咋辦?李小孟帶著婆婆和女兒一起到果園工作,讓婆孫二人在車裏等著,自己抽空給女兒喂奶。

就是靠這樣擠時間,李小孟主抓的一項項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落地轉化為經濟效益,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之翼。

瀘州市2019年至2022年連續四年高換龍眼新品種1.2萬畝,引進高寶、寶石1號、福晚8號等龍眼新品種12個,建成高換示範園14個,其中高寶、寶石1號、福晚8號等新品種已于2021年挂果,市場價格達40元/公斤,為瀘州龍眼豐産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實施“珍稀荔枝品種引進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項目”,大大提升了荔枝果園的産出能力和産品品質,項目建立了1個國家級荔枝品種資源圃,2個新品種示範園,推廣示範基地面積達到1000余畝,推廣荔枝良種8500畝,累積推廣應用配套栽培技術2.05萬畝、新增總産值2.5億元。該項目獲得2014年瀘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實施“赤水河流域甜橙基地建設及果園綜合利用技術整合與示範推廣”科技推廣轉化項目,在赤水河流域敘永、古藺兩縣的5個鄉鎮推廣保花保果、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6.3萬畝,項目新增甜橙果品産量450萬公斤,新增産值2250萬元;優質果率提高6%,優質果增加360萬公斤,新增産值360萬元,共新增産值2610萬元。該項目獲瀘州市2012年農業科技創新與轉化推廣二等獎。

11年來,李小孟在農技推廣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她主研和主持國家、省、市級科研及科技推廣項目8項,項目研究成果分別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重慶市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獎項。在《果樹學報》、《中國南方果樹》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取得實用新型專利3項;獲得了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先進個人、四川省“十二五”以來農業科技創新先進個人、 四川省農業系統先進個人、瀘州市巾幗建功標兵等殊榮。

李小孟總説,“這些成績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能做的工作。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幫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農産品品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難關要攻,希望今後能用更多科技成果為種植業賦能。”(李瑞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