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 交出五週年高分答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4-01 14:28:22 編輯:陳宣海 點擊:

2017年4月1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正式掛牌。它被賦予一項重要使命:改革創新、開放發展。

瀘州,成為四川省內除成都外,唯一分享自貿試驗區蛋糕的城市。

2022年4月1日,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迎來掛牌五週年的日子。

五年時間,歲物豐成。作為國家戰略疊加區,瀘州改革創新主戰場、開放發展新高地,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不斷刷新著歷史。

——從0項到397項制度創新成果,是瀘州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擴大對外開放的務實舉措。

——從“1”到“6”的國家級平臺成功匯集,是瀘州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從推動産業實體化到打造“千億園區”,是瀘州對建設西部重要開放型經濟發展樣本的積極探索。

五年,砥礪奮進;五,勇擔使命。

從先行探路到全國推廣

用制度創新打造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區

3月25日,在盈田智慧終端産業園的四川英望科技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正加緊生産一批價值8000萬元的海外訂單。

“真沒想到,不到兩小時就完成了出口退稅的全部手續。”公司總經理李龍艷説道。該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智慧終端軟硬體設計、製造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産品遠銷迪拜、泰國等國家。

企業有獲得感,得益於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在全國率先打造的“生産型出口企業出口退稅服務前置”模式,即在企業辦理出口退稅申報之前,稅務部門就介入調查,給企業省下至少1個月的函調時間。

近幾年,隨著跨境電子商務和港口運輸的飛速發展,瀘州集聚了中海糧油、長運供應鏈等一大批加工、貿易、物流企業。如何助力企業發展壯大,讓改革紅利迅速轉換為企業口袋裏的真金白銀?一系列創新制度的出臺,恰逢其時。

“33萬元的退稅款第二天就到賬了。”瀘州臨港自貿投資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倪賢容也很驚喜:“以前退稅時間需要10個工作日以上,現在這麼快就能到賬,為我們解決了流動資金難題。”

“改革創新是自貿試驗區的立身之本。五年來,我們聚焦問題導向,突出企業和群眾所需,推出了一大批改革創新舉措。”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管委會自貿區工作局局長彭濤説。

特別是在“生産型出口企業出口退稅服務前置”“增值稅增量留抵即報即退”等改革推出後,全市累計有47家生産型出口企業享受到了出口退稅1.81億元,有205家企業享受到留抵退稅10.03億元。

依託“內陸水港”特色,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全面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形成了397項創新成果。其中,創新推出“江上申報、抵港驗放”作業模式、口岸查驗多方協同服務模式等系列改革舉措,極大地提升了口岸通關效率,節約查驗成本,減少了貨物在港滯留和查驗時間。

聚焦市場主體需求,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推出企業開辦“小時清單制”、企業“套餐式”登出服務模式等系列改革舉措。其中,“準入即準營”清單制,即申請人在領取營業執照的同時,可當場領取相關許可證,辦理時限較原來平均減少12.8個工作日,這項成果于2020年7月在全省推廣後,僅瀘州就有幾百家企業享受了這項改革紅利。

1天、1小時、2分鐘……隨著不斷更新的時間刻度,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企業滿意。一升一降,折射的是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改革力度,體現的是瀘州創新驅動帶來的變化。

從優勢疊加到“鏈式”服務

用平臺建設打造區域現代服務業高地

2021年,瀘州綜合保稅區以“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三大業態,深度融入瀘州乃至西部地區供應鏈、産業鏈。

中信建設、新康意等重點企業成功入駐,開展糧食、新材料、電子資訊等加工製造業務;騰迪、深圳宇飛等企業,以保稅供應鏈服務融入全市千億級電子資訊産業鏈,“綜保區+口岸平臺”聯動發展常態化推進,汽車零配件、塑膠粒子、稀土“三大貨源”業務量穩步提升,出口豐田汽車零配件、峨眉山竹葉青、美美傢具等項目成功落地,實現了瀘州綜保區進出口雙向同步、良性發展。

2021年,瀘州綜保區進出口額達40億元、同比增長16.3%,佔全市比重的31%,績效評估在全省6個綜保區中排名第3位,以1平方公里的土地帶動全市外向型經濟快速向前邁進。

“下一步,瀘州綜保區將深度融入全市‘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在‘一體’中的對外開放橋頭堡作用,並以‘産業聯動’‘區港聯動’‘創新驅動’助推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和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要承載地。”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管委會綜保區工作局局長陶奉峽表示。

開年以來,位於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的瀘州港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一片繁忙。

在16300平方米的專用倉庫內,工作人員操控著裝卸車來回穿梭。該場地經過逐年培育,進口糧食品類從單一的高粱發展到大豆、豌豆等多品類聚集,進口地從單一的澳大利亞發展到美國、加拿大、巴西、俄羅斯等多個國家,業務量從2017年的6.48萬噸到2021年的77.1萬噸,年均增長85.7%。五年來進口糧食累計超過150萬噸,穩居長江上游港口第一位。

3月11日,跨境電商生産型企業四川鯤志運動裝備製造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投産。目前,公司依託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跨境電商平臺優勢,已與部分本地生産型企業簽訂了出口協議,幫助其産品銷售。

第一家生産型跨境電商項目從落地到順利投産,是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大力招商引資、強化企業服務的結果,也是加快推進跨境電商線下産業園區平臺建設的縮影。

近年來,隨著瀘州跨境電商的不斷擴容,各個企業自建申報系統和業務平臺,會讓企業承受較大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如何讓跨境電商企業輕裝運營?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抓住癥結,給出答案:建設中國(瀘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公共服務平臺,為跨境電商的上下游企業提供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等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

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綜合服務中心國庫集中收付科科長(跨境電商工作負責人)姚偉説道,“量身定做”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將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整套“鏈式”服務,實現跨境電商企業、報關企業、物流企業與海關、稅務等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與資訊共用,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瀘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水準和監管能力。

打造這樣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當然不是憑空一説,需要有足夠的“硬實力”。

五年來,瀘州已聚合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國家臨時水運開放口岸、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七大開放平臺,在對外貿易、口岸通關、倉儲物流等方面建立起了比較成熟的服務體系。

從國家試驗田到“高産田”

用産業支撐打造區域先進製造業高地

良好的營商環境,國家級平臺匯集,有效激發了這裡的市場活力。

2017年,合盛硅業有限公司在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投産。五年來持續滿負荷運作,實現年營業收入年均約15億元。下一步,公司還將創建西南地區的銷售公司,力求全力拓寬下游産業鏈的産品銷售,做到産銷結合,助力瀘州經濟發展。

“這五年,我們與自貿試驗區同發展、同進步。”公司總經理助理唐年華解析了企業穩步發展的“秘密”:這裡有地域優勢,有國家戰略。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多項創新制度的出臺,多個智慧化審批服務平臺搭建落地,讓企業真實感受到審批事項減少了、辦理時限壓縮了、服務效率提高了。這些都和企業的發展高度契合,能為企業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五年來,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堅持以開放型經濟發展為目標,推動自貿試驗區産業實體化,在發展傳統優勢産業的同時,謀劃發展前沿接續替代産業。

在佈局方面,緊緊圍繞電子資訊、高端紡織、新材料、糧油食品、國際貿易五大産業,加快上下游産業鏈佈局,做大做強産業集群。

在發展方面,總投資200億元的恒力(瀘州)産業園正加快建設;以京川、華景光電等為龍頭的電子資訊産業穩步發展,202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7億元、同比增長19%;以中海瀝青、合盛硅業為龍頭的化工新材料産業快速發展,202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中海糧油、青島啤酒為龍頭的糧油食品産業跨越發展,202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億元、同比增長128%;以廈門建發、上藥瀘州等為龍頭的國際商貿産業快速增長,202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6億元、同比增長28%。

“我們將充分利用三區疊加政策優勢,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加快五大産業上下游佈局。到2025年,力爭引進産業鏈項目50個以上,産業鏈營業收入年均增長40%以上,建成具有自貿特色的千億園區。”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管委會經濟商務局局長何錫華説。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瀘州與世界的距離越來越近。(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