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蒼縣:紅色底蘊 綠色發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30 13:57:00 編輯:李鳳 點擊:
依山傍水的旺蒼城添了兩處新地標。
這是兩座橋。一座紅橋,一座綠橋。
山環水繞,是旺蒼城市的地理特徵。兩座橋的誕生當然不是為了做地標,做一種“瓶”與“殼”的裝飾秀。建設的初心是解民生之憂、享地理之便、補經濟社會發展之短。
為什麼賦予兩橋“紅”“綠”之名,信手拈來的?不是。知情人説,名字的提煉與取捨是有講究的。地名裏沉著歷史,浸著文化 ,涵著必須告人的現實。這不是兩個名字,而是響噹噹的兩支號子,兩座旗幟鮮明的風向標。這才讓兩座橋身價倍增,成為地標。
旺蒼的“紅”是大有來頭的,她與中國“紅”一脈相承。旺蒼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川陜蘇區後期首府,川陜省蘇維埃政府、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等46個黨政軍機關進駐旺蒼長達兩年零四個月,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橫刀立馬運籌帷幄。
旺蒼誕生了人民軍隊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婦女武裝——婦女獨立師、最早成建制的水上武裝——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直屬水兵連、人數最多的紅色童子團——少共國際先鋒師,留下了“中國紅軍城”、木門會議會址等一大批彌足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成為全國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好、遺址點最多的紅軍遺址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兩橋所在的東河,是我軍歷史上最早的水兵連誕生地和戰訓場,是人民海軍的萌芽。
旺蒼的“綠”也是有淵源的,她與中國“綠”休戚與共。旺蒼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南北氣候交界線和東西部地理分界線在此交匯,常年山清水秀,四季雲白天藍,森林覆蓋率75.33%。全縣已建成4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有鼓城山——七里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米倉山大峽谷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檬子大峽谷探險區、旺蒼大峽谷森林公園、四川名泉鹿亭貢茶溫泉,有世界地質奇觀“潛龍十八潭”“天下第一鼓”鼓城山、四萬公頃彩色原始森林等自然風景名勝資源。這裡既有“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的山川之奇,又具“樓壓寒江上,開簾對翠微”的水鄉之秀。
值得稱道的是,以農耕文化為依託的旺蒼,擁有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茶葉種植面積超過20萬畝,米倉山系列茶飲享譽海內外。旺蒼是全國最大的黃茶生産基地、全國有機産品認證示範區、全國綠茶加工示範基地、四川首個綠色食品(茶葉)原材料標準化生産基地。
紅色底蘊
木門會議、紅軍城、大茅坡艱苦奮鬥作風……是旺蒼最可寶貴的歷史財富。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是這座城市最鮮明的底色。紅色象徵著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特色、底色,體現著黨的信仰、宗旨和作風。
旺蒼,這座小城從來不缺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撼動人心的革命精神。
旺蒼是一塊紅色聖地,紅色文化是旺蒼寶貴的資源。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徐向前、李先念等革命先驅曾在這裡揮師作戰,旺蒼成為了川陜蘇區後期的首府、運籌指揮的中樞和支援前線的戰略後方,當時僅有10萬人的旺蒼就有1.2萬人參加紅軍。在這裡召開了著名的木門軍事會議,誕生了人民軍隊歷史上最早最大規模的婦女武裝——紅軍婦女獨立師、最早的水兵建制——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直屬水兵連、最大建制的紅色童子團——少共國際先鋒師,為中國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勳,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紅色文化遺跡。
暮去朝來,這塊熱土上的紅色力量和奮鬥精神隨著東河融進了旺蒼兒女的血液和靈魂,在不同的時代,演繹著不同的紅色傳承。上個世紀90年代,鹿渡村大茅坡是雜草叢生、亂石嶙峋的茅坡瘠地,坡上人窮得靠返銷糧艱難度日。在原鹿渡村黨支部書記唐發春的帶領下,群眾發揚紅軍艱苦奮鬥的精神,開山取石,改田造地,高標準建成水準梯田 600 畝,創造了“寧願苦幹,不願苦熬”風靡全國的大茅坡艱苦奮鬥作風。一代接著一代幹,這種作風在時代裏拔節生長:“寧願苦幹,不願苦熬;自強奮進,不勝不休”。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
在這座具有革命傳統的城市,豐富而珍貴的紅色遺跡,是這座城市的光榮與驕傲,也是百年黨史最鮮明的歷史見證。
歲月遠去,精神長存。遍佈旺蒼各個角落的紅色遺跡,是綿延不絕的記憶,更是一種歷久彌新的精神;她們是一筆傳之久遠的寶貴財富,更是凝聚人心、激勵向上的澎湃動力,她們的深處蘊藏著濃濃的紅色基因和精神密碼,成為旺蒼的城市底色。
綠色發展
“藍天白雲,繁花似錦,滿眼蔥綠”。這是不少第一次來到旺蒼的遊客對這個城市的第一印象,“旺蒼綠”成了這座城市的代名詞,旺蒼正以她無與倫比的魅力,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的“綠色故事”。
有這樣的一組數據:截至2021年,旺蒼縣森林覆蓋率達66.92%,較2016年提升9.52個百分點;縣城區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率連續兩年達94%以上,多項指標均位於四川省前列,全縣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旺蒼縣成功創建中國城市建設魅力生態城市、省級衛生城市,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省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先進縣、四川省綠化模範縣、全省林業生態旅遊示範縣……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來之不易,是旺蒼縣上下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守護一方碧水藍天的艱辛付出,它的背後凝聚著各級黨委政府的艱難努力和環保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旺蒼縣始終把“生態立縣”放在總體發展思路首位。近年來,相繼出臺了《旺蒼縣創建四川省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實施方案》《旺蒼縣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八大戰役”實施方案》《旺蒼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2020—2022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案》等方案,科學編制和實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環境保護工作責任分工方案,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層層分解落實污染防治的具體目標任務,統籌整合生態環境、水利等相關部門資金和力量,分類建立清單臺賬,全面實施網格化環境監管,健全環保、公安、檢察院、法院環境執法聯動機制,構築多渠道公眾參與機制,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多元主體參與及多方互動的“共治共用”生態環境治理模式,紮實推進城市垃圾分類試點和農村垃圾收運處理方式改革,深入實施“廁所革命”和污水治理行動,持續加強森林、濕地、石漠化生態系統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通過多方措施,有效管控了土壤污染,使旺蒼土壤環境穩中向好。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旺蒼,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只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堅守,齊心協力做好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各項工作,美麗宜居的新旺蒼就一定能早日建成。
時序有更替,往來成古今。
紅橋的“紅”是旺蒼的底色,閃爍著歷史的光芒。是堅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矢志不移的決心和信心。
綠橋的“綠”是旺蒼的亮色,昭示著今天的理想。是踐行“兩山理念”“生態思想”義無反顧的旗幟和方向。
兩座橋是兩道門,是兩扇窗。走進這裡,看旺蒼,看西部,看中國;看歷史,看現在,看未來。(劉慷 青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