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朝天區政協2021年工作回眸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2-23 17:28:14 編輯:王梁 點擊:

卻顧所來徑,豪情滿胸懷。

2021年,以其不平凡而為人所銘記。這一年,中國共産黨迎來百年華誕,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勝利開啟。

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這一年,朝天區政協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省委、市委、區委各項決策部署,紮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開啟建設繁榮和諧美麗幸福現代化朝天新征程作出了積極貢獻。

強化政治引領  築牢“主心骨”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朝天區政協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和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的中心環節,推動團結半徑不斷拉長、人心力量日益匯聚。

2021年,朝天區始終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始終站穩政治立場、把牢政治方向、提升政治素養,持續夯實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確保政協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行。

把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砥礪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激發幹事創業精氣神的“動力源”,紮實開展“學黨史·築同心”讀書活動,引導全區156名政協委員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深刻把握“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開展理論中心組學習6次、集中宣講4次、專題培訓2次、研討交流5次,舉辦專家講座1場,撰寫心得體會、理論文章100余篇……政協委員、機關幹部100%的參與率,撐起了一張匯聚人心、凝聚共識的“同心網”,把黨的主張轉化為了社會各界的共識。

思想同心、機制同向、各界同行,一年來,各民主黨派、無黨派、工商聯提交提案21件,開展協商活動4次,參與調研、視察、考察48人次;大灘鎮新生村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朝天鎮明月路社區被命名為第五批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朝天區政協連續三年榮獲全省政協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單位。

服務中心大局 聚力“高品質”

思發展大局,議發展大事,謀發展大計。

圍繞中心不偏離、服務大局不缺位,2021年,朝天區政協緊緊圍繞該區中心工作,緊扣經濟社會發展中綜合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課題,集智聚力,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全力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全年召開全體會議2次、議政性常委會4次,開展專題協商17次、對口協商28次,開展集體調研、視察、考察活動11次,向區委報送專題報告、建議案11篇,提出意見建議300余條。

報送《積極融入“雙迴圈”推動朝天經濟高品質發展》等調研報告、建議案8篇,形成《關於建設大蜀道文化旅遊産業帶的建議》;對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基層法制建設、農村學校佈局調整等工作開展了考察、調研;對重點項目推進、天府旅遊名縣創建、森林防滅火體系建設、異地商會建設運作等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

把服裝車間建到大灘鎮自然村群眾家門口,解決了30余名婦女就業問題;協調跨省多個單位共同協商,解決了中子鎮“黎明村高速公路噪聲擾民”這一困擾群眾長達7年的遺留問題……同時,朝天區政協創新推動基層協商,將14名市政協委員和156名區政協委員全部下沉到鄉鎮,常態化開展協商活動,形成了朝天“有事來協商·好説好商量”的特有品牌。

據統計,全年各鄉鎮通過“有事來協商”平臺開展協商活動13次,提出意見建議77條,促進了城區停車難、村合併後閒置資産處置等8個群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加快解決。

厚植為民情懷 善解“民生憂”

情牽民生之關切,傾聽群眾之呼聲,反映百姓之心願,這是人民政協的履職之要。

2021年,朝天區政協將推進民生改善作為履職為民的切入點,積極發揮委員貼近群眾優勢,聚焦鞏固脫貧成果、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促進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將提好、辦好、用好提案作為紓民困、解民憂的重要手段,組織委員們提交提案99件,審查立案97件,其中,涉及教育醫療、生態環境、城市人居等民生提案26件,加快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加強大巴口社區污水管網改造、規範城區車輛停放等提案辦理成效明顯。

創新開展政協委員聯戶促鞏固、政協專委會聯産業促發展、政協組織聯村促振興的“三聯三促”雙助活動,發動全體政協委員聯繫脫貧不穩定戶、返貧致貧風險監測戶、鄉村振興示範戶286戶,專委會聯繫産業6個,政協組織聯繫村8個,目前,已有84名委員做好事實事168件,捐款捐物200余萬元。

持續助力常態化疫情防控,主席會議成員深入一線常態化開展督導;區政協機關組建黨員突擊隊,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機關駐村工作隊與幫扶村聯防聯動,確保了邊際地區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委員參與疫情防控各類工作150余人次。

時光為筆,抒寫忠誠履職的真摯情懷;初心著墨,抒寫團結奮鬥的時代答卷。2022年,朝天區政協將始終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價值取向,堅守初心使命,為民履職盡責,奮力讓“小養勝地、大道朝天”更有內涵、更具魅力,為加快建設繁榮和諧美麗幸福現代化朝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