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之一,沒有水就沒有農業,也不會有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持續鞏固和提升大林村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推動農産業發展,近日,石棉縣永和鄉大林村3組開始實施灌溉用水工程,解決43戶村民150余人生活用水和300余畝土地灌溉用水問題。
大林村3組是大林村海拔最高的村組,海拔1400余米,地形複雜且住戶分散,灌溉水池在2021年因汛期塌方被沖毀,多方原因導致用水十分困難,目前供水僅僅只能保障飲用等基本生活用水,無法對農田進行灌溉。大林村3組發展農業産業的積極性很高,發展了核桃、青脆李、獼猴桃、無花果等産業,但缺水問題卻成為制約當地老百姓發展農業産業的瓶頸,影響著村民經濟收入。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村組幹部積極走訪,和村民一起上山尋找水源,期間10余人趕往周邊山頭,早出晚歸,用時5天以上,終於在小地名叫“菩薩林”的地方找到了新的可用的水源,該水源點距離大林村村委會10余公里,其中有6公里沒有路,需要在荊棘中穿行。“大林村3組水量有點小,去年我們在大林村3組發展了70余畝獼猴桃,今年又新發展了30畝無花果。因為我們想滿足作物灌溉用水,尤其是枯水期的時候,能滿足無花果、獼猴桃用水,我們就到處尋找水源,想把水量進一步增大。”永和鄉大林村第一書記張曉軍説。
在實地考察並設計了施工方案後,大林村積極爭取資金,開始實施灌溉用水工程。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需要安裝輸水管道6000米,新建灌溉水池50立方米,而項目所需的材料則統一堆放在大林村村委會,一圈圈水管十分引人注目,每圈100米近60斤重,一共60圈,每一圈都需要人工揹運上山,而深山中的艱難險阻卻......
從山下到達水源點本沒有路,有很多亂石山坡,荊棘遍佈,還有熊出沒的痕跡,常人無法行走,為了儘快將水引下來,不少村民主動報名,每天早上7點起,晚上6點歸,不懼艱險,就地取材,用鋼絲和木材在很多近90度的山坡上搭建了10余處梯子,並在多處懸空處用木頭作路,耗時8天,終於打通了一條簡易的到達水源點的“便道”。
“慢點哦,你們幾個。”説話的人是永和鄉大林村3組的組長魏俊江,他正帶領3名村民前往水源點,“便道”打通後,大家帶上自己一天的乾糧——白麵饅頭,給水管墊上一片薄木板,捆上繩索,一人背著一圈水管就向水源點出發。“堅持嘛,堅持就勝利!”魏俊江説。喘息聲此起彼伏,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但他們的腳步卻十分堅定。爬上高坡,走過峭壁,他們經常每天只吃幾個饅頭充饑。永和鄉大林村3組村民周乃剛也是其中的一員,他告訴説:“主要是為了我們吃水,管他什麼冷的熱的,只要能吃飽肚子就行。”
行進途中,木板受壓斷裂發出了吱呀聲,大家深一腳淺一腳往前走,雖然前路坎坷,但大家的臉上始終帶著笑容,“沒有路,我們就走出一條路,一定要把水引下來!”村民紛紛説道。“你看,有那麼多村民奮鬥,飲水的問題解決了,灌溉的問題解決了,今後在家就能種果樹了!哪怕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高興的。”魏俊江説。
負重開拓荒野,只為一泓清泉。前來安裝運輸管道的都是大林村3組的村民,聽説要引水下山,他們都熱情高漲,主動投工投勞,參與引水工程建設之中。村民周乃剛,是一位木工,在草科鄉做工,得知大林村3組要引水的消息後,他當即放棄了當時每天幾百元的收入,回來搭梯建路、運輸管道、接通水管......“我聽隊長説,大家正在引水,在外掙多少錢都無所謂,我要回來幫大家把水接通。為了我們的産業發展,如果沒有水的話,家裏就很惱火,什麼經濟收入都沒有了,種什麼水果都種不出來。”周乃剛説。
行路難,但人心向上,大林村3組村民團結一心,為鄉村振興“蓄力”,為3組産業發展積蓄“水動力”,目前該項目還在施工中,預計將於年底前正式完工,屆時,大林村3組將實現灌溉用水全覆蓋,更進一步提升産業效能,增加村民收入。(來石棉縣融媒體中心 張海艷 范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