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大醫”,無言“大愛”

——記天全縣中醫院原院長陳懷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2-01 09:07:26 編輯:易瓊華 點擊:
陳懷炯,男,1944年10月出生。四川省第八屆、雅安市第一屆政協委員,天全縣四、五、六屆政協副主席,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原天全縣中醫院院長,中醫骨科專業副主任醫師,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省衛生工作先進工作者”等20多個光榮稱號,2006年9月被評為“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2009年9月被評為“四川省建國以來最具影響力勞動模範”,2013年被評為第三屆四川省道德模範,2019年榮獲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其家庭2020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陳懷炯從醫40餘年來,以精湛醫術和崇高醫德,促進天全縣中醫院發展壯大,使其成為全省有名、雅安一流的綜合性醫院,為群眾身體健康、中醫事業發展和天全經濟社會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大公無私,淡泊名利
陳懷炯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的家族,從乾隆年間算起,其家族行醫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959年,15歲的陳懷炯成為陳氏骨科門診所的第三代傳人。
隨著個體私營經濟的日漸興起,陳氏骨科診所前景一片光明。但是,為了把傳統中醫推向更高的發展平臺,讓病人有更加良好的醫療條件,陳懷炯毅然放棄了個人和家族發財的基礎,將私人診所交給了集體,建立了城關鎮骨科醫院。1980年,醫院不斷發展,在沒有一分債務的基礎上又重新選址擴建,建起了天全縣中醫院。2000年,由於不能容納來自四面八方的患者,醫院又在向陽大道重新擴建。到目前,天全縣中醫院已經發展成為佔地40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病床500張,職工130多人,門診近25萬人次,年創業務收入1700余萬元的國家二級乙等中醫院。
在如此大的資産面前,陳懷炯從沒有過一絲後悔,也從沒有以此居功自傲。身為院長和中醫骨傷科承包人,他工作時間最長,工作量最大,然而工資、福利卻和科室一般人員相同。按理陳懷炯每年可領取10萬元的年終承包獎,累積到現在肯定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但是他卻從來沒有領過一分錢。
陳懷炯對物質生活的要求非常低,在飲食上,經過長時間的勞累後,他經常是分不清白水豆花和清燉肥肉,稀裏糊塗就吃了飯。而他的“第三餐”飯,吃得很特別,只盛一碗白米飯,不吃任何菜,也不喝一口湯和水,細細嚼,只為了品嘗出米飯的本真味道。
正是這樣一個生活恬淡的人,他至今沒有小車,伴隨他大半生的是一輛永久牌加重自行車。這樣一個始終把公眾和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人,沒有將金錢和利益放在眼裏,對於種種名譽也從沒有放在心上過。
鋻於陳懷炯所做出的貢獻和他的專業水準,四川省衛生廳指名給陳懷炯一個主任醫師(教授)職稱,他卻以“只有初中學歷,配不上。”而婉言謝絕。有關部門兩次為他辦理正高職稱,他都推讓了。對此,陳懷炯笑著説:“黨和政府給了我很多本應該是屬於大家的榮譽,我沒有理由再要求什麼,我只不過盡了一個醫生的本分!”
兢兢業業,永不懈怠
四十年的就醫生涯,從青春到白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抱怨、從不厭倦、從不鬆懈,陳懷炯將他過人的智慧和精力全部奉獻給了他的患者。
早晨5點起床,喝一杯牛奶後他就趕到醫院,從6點一直到下午2點或者3點,在住院部和門診治療病人,然後回家吃午飯、休息、舞墨作畫。18點到22點,有時甚至到淩晨,他仍在醫院繼續診治病人。即便是每週二,他的休息日,他也是從早上八點開始工作,直至下午一點以後。這是陳懷炯每週雷打不動的作息時間表。而每天做幾例手術是常事,因為突然到來的病人推遲到晚上十一、二點下班是常事,顧不上吃飯是常事,被病人半夜叫起也是常事。
從1959年從醫以來,陳懷炯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從無節假日休息,就是女兒結婚,他也是和同事調換了半天班,事後再補上。 
陳懷炯的時間基本上都交給他所熱愛的工作,在五光十色的現代社會中,他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不會打牌、跳舞,沒有手機。為了患者,他只有在每週二下午才能夠與家人同桌吃一頓飯;為了他所牽掛的病人,從業40多年,距天全僅38公里的雅安市他也只去過兩次,一次是副主任醫師論文答辯,一次是參觀學習。被評為“十大名中醫”時必須本人領獎,他才第一次到成都,第一次穿西裝打領帶,第一次住賓館,第一次離開病人。
如今,退了休的陳懷炯依然離不開他的病人,離不開他已經站立了幾十年的診斷室,依然每天從早上六點幹到下午兩點,其餘的時間,則用來整理他從事中醫骨傷幾十年來的心得,他想把自己幾十年來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做一個系統的整理,留給“後來者”。他經常對身邊的人説:“做醫生的,沒有退休的時間,除非是身體不行了。如果能選擇的話,我寧願倒在病床上……” 
精益求精,自我超越
陳懷炯的醫術受到同行和專家們的高度評價,許多外地醫院派人前來學習進修,他還被成都中醫藥大學聘為骨傷係學習實習教師。在民間,陳懷炯的高明醫術得到群眾廣泛認可,但他醫術高明且獨到卻是千真萬確。
陳懷炯之所以有如此精湛的醫術,得益於他長年累月不斷學習和自我超越。儘管陳懷炯是以中醫骨科而聞名,但他卻是從中醫內科學起,然後才轉學家傳中醫外科,他不僅有強實的醫學內科理論基礎,解剖學等醫學基礎也十分紮實,再加之幾十年的臨床經驗,使他能夠憑手摸便能判斷斷骨位置,裂紋走向,然後用手法復位,其復位效果像是“攝片檢驗”,斷骨對位十分準確。但他從不自滿,幾十年來,他訂閱了《中醫正骨》等多种醫學雜誌,儘管他每天休息的時間已經很少,但每天晚10點下班後,他必定要擠出一些時間瀏覽雜書和醫學理論,他總是説自己“內功”太差,要不斷修煉。
在他的不斷鑽研下,他獨創了各種“丹、膏、散、丸”,其中三七跌打酒、大力易筋丹、萬應膏等療效獨特,使用率極高,使成千上萬的骨折病人重新站立起來。同時,他還率領醫院以骨科為龍頭,帶動其他學科共同發展。他還大膽引進現代醫學新知識、新設備,購置高頻X光機、進口CT、B超等醫療設備,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赤誠為民,和美與共
讓更多的人能看得起病,這是陳懷炯始終堅持低價收費最簡單的想法,他實施的是一名醫生最本質最平常的言行,展現的卻是超越一個醫生的思維和胸懷營造出的社會和諧之美。
按照規定,陳懷炯的門診掛號費應該至少收到8元,但他始終堅持只收5角,直到去年醫院安裝了新的電腦收費系統,增加了運作成本才提高到1元。僅此一項,中醫院每年讓患者少花費近10萬元。陳懷炯説,邊遠山區,還有相當一部分老百姓的日子不富裕,只能保溫飽,骨傷患者又大多是自費就診的老百姓,我們不僅要治愈他們的傷痛,還有責任儘量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
天全中醫院有一味藥叫“膚輕鬆軟膏”,每年會讓中醫骨傷科虧損一萬多元。因為這種藥是輔助用藥,每個外傷病人的用量只有很少一點,陳懷炯要求在計費時不必加上,而中醫院每年有20萬左右的人就醫,積累起來量就不可忽略了。
中醫院的高品質低價位,使許多深圳、北京、雲南等外地的病人都專門乘坐飛機前來看病,外地來天全的各族兄弟佔了醫院病人的大半以上,從某種意義上講,中醫院為促進民族團結起到了積極作用。
許多藏族同胞康復出院後,又專程回到中醫院,在水池中放生成群的紅鯉魚,為他祈禱,為此,中醫院的池塘裏經常養著許多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的魚。有的藏族同胞甚至對他十分崇拜,他們説:“陳院長技術好,骨傷沒有他治不好的,他是‘濟世活佛’,我們就相信他。”

陳氏骨科傳承梯隊(申報省級非遺合影)
情係患者,仁心博愛
陳懷炯對病人的關懷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的,骨傷病人下車時,他都要到車前指揮接應,十分注意減輕傷者下車時移動的痛苦,針對不同的傷情,採取不同的方式,只要看見家屬的姿勢不正確,他就會自己去背。
中醫院的住院病人多是遠道而來的,又多是骨傷,春節也不好回家過年,所以即便是春節,醫院也是住得滿滿的,每年此時,陳懷炯總是要派人買來大量的水果、餅乾和各種糖果,每個病人一份,由他親自送到病床前。
有的藏族同胞漢語不熟,他總是不厭其煩地了解傷情,耐心解答詢問,因為説話太多傷了嗓子,他落下了幹咳的毛病。有一回,一個藏族患者在傷病將治愈時私自離院回家了,欠了一些醫藥費,如果這些事發生在別的地方,往往難以再收到這筆費用。可是沒幾天,患者的老闆專門打來電話致歉,並申明:陳醫生的費用我是絕對不會拖欠的,隨後寄來了全部所欠費用。在藏族同胞心中,陳懷炯聲譽卓著,不僅是醫術,更因為他對患者無私的關愛,他高尚的醫德已經感染了他的患者和他身邊的人。中醫院裏,有一個櫃子裏裝滿了病人送給他的哈達,每一條哈達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都記載著他對病人無微的關愛。(天全縣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