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風入心 基層治理常新

——走進全國文明村鎮寶興縣磽磧藏族鄉

來源:雅安日報 時間:2022-05-31 09:31:53 編輯:陳廷波 點擊:
“全國文明村鎮”是我國目前綜合評價一個村鎮五個文明建設水準的最高榮譽,是一個村鎮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産和最具競爭力的金字招牌。2017年,寶興縣磽磧藏族鄉獲得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殊榮。
2022年,再次走進磽磧藏族鄉,看看5年後這裡經濟社會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的纍纍碩果。
磽磧藏族鄉一隅
暢新風,讓幸福美麗鄉村更有內涵
2021年,以肉牛、牦牛、藏香豬為主的養殖業,實現農民受益約1580萬元,成功入選“2021年國家農業産業強鎮創建名單”;依託豐富的生態和紅色文化資源,鄉村旅遊産業全年收入2100萬元;獲評雅安市首批鄉村文化振興樣板鎮……走進磽磧藏族鄉,蓬勃發展的特色産業、風景如畫的美麗新村,處處顯露出這裡幸福生活的底色。
物質生活水準大提升後,當地黨員幹部群眾在各級黨委政府引領下踐行的文明新風蔚然成風。
5月27日,國道351線磽磧藏族鄉段,十多名村民組成的志願者服務小分隊分工合作,或清理道路旁垃圾,或在入戶宣傳中協助清掃院落衛生。“環境保持好了,不僅自己住著舒服,來的遊客也舒暢,可謂兩全其美。”一位村民説。
據統計,僅去年,該鄉就通過黨員帶頭示範和全民參與方式,累計清理垃圾10余噸、建築垃圾50余處、亂堆亂放400余處,清理佔道經營10余戶,維護更新路燈130多座,實現基礎設施和城鄉環境衛生水準進一步提升。
這只是磽磧藏族鄉持續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結合嘉絨藏族民俗文化、傳統節日,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文化廣場活動;組織各村村民每月推薦好人線索,接續開展“身邊好人”評選活動,以榜樣力量帶動更多村民將文明二字牢記心中,並實踐于行動;在各村成立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結合疫情防控,健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積極開展年度“五星文明戶”評選,助力構建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友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的人際關係;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動“廁所革命”,僅去年就完成農戶改廁351戶。
此外,該鄉對民族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和傳承也不遺餘力。設立寶興縣嘉絨藏族文化傳承保護髮展專項基金,將保護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按地方經濟增長比例逐年增加;對嘉絨藏族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建立系統全面的檔案和數據庫;完善以非遺傳承人為主的嘉絨藏族文化傳承人培養機制,長期開展傳習活動等,有力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深入人心。
為民生,以解民憂反哺精神文明建設
2019年機構改革後,磽磧藏族鄉設立便民服務中心,群眾享受到“家門口”服務的便利,但語言溝通的障礙也逐漸顯現。
“主要體現在年齡超過60歲的藏族村民身上。”磽磧藏族鄉便民服務中心主任李鑫説,鄉里常住村民有3700余人,老年群體佔比超過30%。“這些村民更習慣説藏語,而便民服務中心的4名工作人員全為漢族,對藏語一知半解。”
也因為如此,便民服務中心成立初期,甚至出現了部分藏族老人因語言溝通不暢,不願意到服務中心辦事的情況。
如何破解這一“末梢堵塞”?充分發揮本地民族幹部資源優勢,磽磧藏族鄉于2020年初在便民服務中心設立“藏漢雙語”綜合服務窗口,明確7名藏族幹部輪流坐班,實現“一窗受理,一站服務”,讓不懂漢語的藏族群眾能直接使用本民族語言交流。
“我想辦理醫保方面的事。”5月26日,便民服務中心“藏漢雙語”綜合服務窗口來了一名年過七旬的藏族老阿媽。通過簡單溝通後,工作人員森卡乓引導老人前往對應服務窗口,並全程提供藏漢雙語翻譯服務。
十多分鐘後,順利辦完事的藏族老阿媽豎起大拇指點讚。
不僅如此,對行動不便的藏族村民,磽磧藏族鄉還主動到府提供“雙語”代幫代辦服務。“現在到府幫我阿爸代繳醫保的幹部都能説藏語了。”長期在外務工的藏族小夥生卡爾乓説,家裏老人的基本衛生服務因此得到保障,他也免去了後顧之憂。
結合文明村鎮建設,為群眾“辦好事”的實例在磽磧藏族鄉還有不少。
2020年8月的暴雨洪水災害中,夾金山村夾金組、柳落組的3座鋼架橋梁損壞嚴重,200余名村民的安全出行因此受到威脅。磽磧藏族鄉迅速啟動橋梁維修加固項目。
很快,3米寬的河面在疏通後變成了6米,受損橋基、橋墩也全部拆除重修……“現在無論汛期還是平時,過橋再也不擔心安全問題了!”開著貨運輕卡駛過其中一座維修加固後的鋼架橋,村民羅建康笑著説。
以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果為例,截至去年底,該鄉累計為群眾解決了43件“急難愁盼”問題,在能作為、善作為中,有力促進了和諧文明鄉風深入人心。(雅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