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江縣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前進方向,以文化事業滋養民心、凝聚力量。
十年來,中江縣文化活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推進文化繁榮發展,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初步形成、公共文化蓬勃發展,文藝精品層出不窮、文旅融合異彩紛呈、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這十年,文化成果惠及大眾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著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中江縣關注文化民生,全力推進各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準,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體育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初步形成。“四館一中心”免費開放接待遊客,參觀群眾、體育鍛鍊人數700萬人次;開展流動博物館進校園、鄉鎮200余場次;開展“紅色基因代代傳”流動繼光館進學校、社區、部隊、監獄、工地等500余場次;開展流動圖書館進學校、鄉鎮200余場次,送去圖書3萬餘冊,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邁上新臺階。
這十年,文藝創作百花齊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江縣文聯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以“老帶新”“傳幫帶”“開展培訓班”“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培養優秀文藝人才,努力提升文藝工作者創作水準,相繼成立7個文藝家協會,積極發展文藝事業新生力量。新時代文藝創作活力競相迸發,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基層、深入生活,創作歌曲《凝望黨旗》《脫貧的老劉》《雙城念》《生長在中國》《征程旗幟更鮮艷》、情景舞蹈劇《繼光魂》、美術《致敬特級英雄黃繼光》、川劇《黃繼光撲堡》等紅色文藝作品,極大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普及,展示中江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歷史文化底蘊和城市文化氣質。中江文藝工作者創作的《村支書》《情係這方土》《鄧老師和她的孩子們》等數十個文藝作品先後獲全國和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群星獎”“巴蜀文藝獎”、四川國際電視節“金熊貓”獎等。中江本土元素電影《將離草》作為十九大獻禮片上映並獲獎。
這十年,文藝演出亮點紛呈
每年組織開展“文化下鄉”演出130余場次、“戲曲進鄉村”演出100余場次、每年按照“一村一月一場”的標準免費放映農村公益電影。發起並成功舉辦涪江沱江流域書畫作品巡迴展六屆,重慶、成都、綿陽、遂寧、德陽30余個縣市區先後參與其中,不斷擴大影響力,成為中江縣群眾文化活動的金字招牌。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信·中國”欄目、北京市東城區合作開展了“向英雄致敬·北京東城四川中江書畫作品展”,連續三年舉辦“苕坡春晚”。圍繞“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喜迎黨的二十大”“紀念黃繼光犧牲”等重要主題,組織開展文藝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動累計2000余場次,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
這十年,文旅融合提質增效
中江縣深入推進文旅産業融合發展,開展文旅資源普查,查明文化資源13805個、旅遊資源1071個,高品質編制完成《全域旅遊發展規劃》、《中江縣“十四五”旅遊業和文化、體育、廣電事業發展規劃》。以文化和旅遊資源為基礎,創新“繼光故里·蜀中江城”文化品牌,豐富中江傳統文化資源挖掘與梳理,加強文物保護傳承利用,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準,厚植“蜀中江城”根基。著力構建“一核兩心三帶”文化和旅遊發展新格局,整合打造“繼光故里”文旅發展核,引領全域發展,強化縣城和倉山鎮“兩心”支撐功能,統籌推進綿中鄉村休閒旅遊帶、龍泉山森林康養旅遊帶、環大成都鄉村旅遊帶(中江段)“三帶”聯動發展。全力推進黃繼光紀念館、繼光故居、石林谷、四川盆底、沼源博物館、芍藥谷等文旅重點項目建設,並取得階段性成效。
這十年,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553個,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全覆蓋,每年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扶貧助困、禁毒反詐等志願服務活動10000余場次。結合縣情創建了“繼光精神耀黨旗”“關心關愛‘三留守’”“普法宣傳進萬家”等7個特色志願服務品牌。十年來,中江持續開展各級各類先進典型選樹宣傳活動,常態化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星級文明戶”等系列評選活動,截至目前,全縣共有“中國好人”4名,省級道德模範4名,“四川好人”16名,市縣各類道德模範、身邊好人70余名,縣級十星級文明戶600余戶。不斷深化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等“五大”創建工作,持續推進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十大行動”,持續深化移風易俗。截至目前,全縣現有全國、省、市、縣各級文明家庭48戶,省、市、縣各級文明單位106個,全國、省、市、縣各級文明村鎮476個,縣級以上文明村鎮佔比超75%。(肖開豐 梁潼 張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