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英雄故鄉中江不懼挑戰,勇擔重任,將“不怕困難,敢於勝利”的繼光精神外化于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不斷深化改革、提質服務、惠及民生,推動醫療衛生事業邁向新臺階。
2022年,中江縣“10·3”疫情突然襲來,幹部職工、民輔警、黨員、村幹部、志願者及縣外支援中江的醫護人員、公安幹警共計3萬餘人聞令而動,毅然奔赴疫情防控一線,10天阻斷疫情傳播。
(開展大規模核酸採集)
這一抗疫成果的實現,來自中江不斷健全的疫情防控體系。截至目前,全縣共設置大規模核酸採樣點722個、免費便民核酸採樣點40個、核酸檢測實驗室7個,單日核酸檢測能力7.8萬管,按照10:1標準滿足全縣78萬人核酸檢測需求。按每萬人2個流調溯源人員標準配備246名人員,組建48支常備工作隊、12支流調溯源快處隊、48支流調溯源追陽應急隊。投資6380萬元新改建方艙隔離點,擬新增救治床位1500張。
這十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蹄疾步穩
十年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速破解。十年間,全縣醫療實力不斷壯大,醫療機構增至673個,開放床位增至5885張,每千常住人口擁有床位增至6.14張、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增至1.83人、每千常住人口註冊護士數增至1.78人,公立醫療機構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增至54.02%,中高級職稱佔比增至52.99%,醫療機構擁有萬元及以上設備增至4865台,房屋面積增至34.39萬平方米。全縣優質醫療資源城鄉共用全面實現。科學撤並15所地名衛生院,鄉村兩級醫療機構佈局更加合理;縣級公立醫療機構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制度全域覆蓋;創新推進“兩共、兩聯、八中心、兩促進”發展規劃,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這十年,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躍新臺階
(中江縣人民醫院)
十年來,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勇躍新臺階,全縣醫療機構實現提檔升級、不斷奮勇爭優,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中醫藥服務更公平、更可及、更便利。十年間,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累計爭取建設項目17個,總投資42.1877億元,完成縣婦幼保健院、縣第四人民醫院等6個重大項目建設。創等升級取得成效,縣人民醫院成功創成“三甲”,縣中醫醫院成功創成“二甲”,縣精神病醫院成功創成“二乙”。衛生隊伍充實壯大,多途徑引進衛生人才619名,全縣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從業人員較2017年增長13.4%。中醫事業實現振興,持續打造全縣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中醫科,完成率實現100%,基層中醫藥服務量保持在45%以上。
這十年,健康扶貧任務全面完成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得到充分保障,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實現100%。貧困人口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和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費用個人支付佔比控制在10%以內,“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等政策全面落實,免費健康體檢“應檢盡檢”、慢性病鑒定“應鑒盡鑒”、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簽盡簽”全面實現。全縣共建立健康扶貧戶檔資料3.7萬份,衛生扶貧救助基金受惠達10.17萬人次,全縣4.8萬人因病致貧健康扶貧任務全面完成。
這十年,公共衛生服務品質持續改善
(送醫到府)
十年來,公共衛生防護網路築牢織密,疾病防控更有效有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準不斷提升,堅持免費為常住城鄉居民提供12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服務群眾達107萬人,經費補助標準增至每人平均84元,全縣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96.05%,家庭醫生簽(續)服務累計簽(續)約52.7萬人。目前,全縣每人平均期望壽命增至77.87歲,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管理率分別達75.84%、73.81%、89.52%。疾病預防控製成效顯著,無甲類法定傳染病發生,乙類、丙類法定傳染病發病率低於全市平均發病率,全縣繼續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人口均衡發展推動落實,實施全面現行生育政策,人口監測工作持續推進,全縣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97,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9.66%。
這十年,醫藥健康産業蓬勃發展
成立“川北道地中藥材交易中心暨産業扶貧(中藥材)創新型綜合服務平臺”,推動中江中藥材保護和品牌提升。萬生農業、逢春制藥的丹參種植成功申報省中管局的“三個一批”重點建設項目,萬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四川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先進集體。積極推進醫養結合機制,全縣34家公立養老機構、3家民營養老機構均就近與轄區內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係,通濟鎮衛生院、北山衛生院、繼光鎮衛生院、永興中心衛生院被確定為德陽市第三批醫養結合試點單位。
(中江縣人民醫院多科協作力助高危産婦順利産子)
十年奮進路,闊步新征程。過去十年,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與日俱增,未來,中江將繼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乘勢而上,守正創新,全力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保駕護航。(肖開豐 梁潼 張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