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章山裏,李冰誕辰紀念活動在這裡舉行;
浩浩洛水畔,刻有“朱李火堰”的石碑在此立下。
近日,隨著這塊石碑的落成,李冰的兩大傳世水利作品終於實現完美合璧,共同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産,什邡與都江堰兩地遙相呼應,正式拉開了共同講述李冰在蜀治水的一生的序幕。
最原始的水利工程
盛夏七月,走進什邡高景關,一灣碧水從章山而來,沿著石亭江(又稱洛水)向西南而下。
江畔一側,稻田連片。在江水的滋養下,一米多高的秧苗鬱鬱蔥蔥,長勢旺盛;另一側,一場重大的揭碑儀式在這裡舉行。
上午,在四川省水利廳、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什邡市政府等相關部門的見證下,一塊刻有“朱李火堰”的石碑落成,標誌著朱李火堰正式進入到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的目錄。
翻看這本目錄,都江堰水利工程也在其中。有意思的是,在實地,從高空俯瞰都江堰與朱李火堰這兩座水利工程,兩者如出一轍,猶如雙胞胎兄弟。
(圖為:朱李火堰遺址)
“因為這兩座水利工程都是由李冰設計修建。”什邡市博物館館長楊劍介紹,歷史記載,李冰在都江堰治水10年後,便來到了什邡治理水患,一待就是20多年,最後在什邡去世。
“朱李火堰灌溉了什邡、綿竹、廣漢、新都、金堂等成都平原部分地區。”楊劍説,四川有兩條大的水系,一條是岷江水系,一條是沱江水系。正是因為李冰在岷江水系修建了都江堰,沱江水系修建了朱李火堰,才真正把蜀地變成了“天府之國”。
“目前在學界,普遍把都江堰與朱李火堰看作是一個整體,它們同屬於都江堰灌區工程系統。”什邡當地學者、原什邡市政協副主席郭輝圖説,在都江堰與朱李火堰兩大水利工程的基礎上,歷代對都江堰灌區工程系統進行延伸,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又修建了人民渠、東風渠等,四川的灌區工程系統也越來越成熟。
千百年來,都江堰享譽盛名,而朱李火堰則一直默默無聞。雖然名氣不如都江堰,但在郭輝圖看來,沒有人為痕跡的朱李火堰是最原始,也是最接近李冰當時修建的水利工程原貌。
直到現在,石亭江兩岸的人民都享受著2000年前李冰修建朱李火堰帶來的水利“紅利”。
一默如雷的水利思想家
沱江上游有三條支流,分別是綿遠河、石亭江以及湔江。治理沱江水系,李冰為什麼會選擇來什邡?
什邡高景關以上區域積雨面積達到600多平方公里,最大暴雨時候,高景關水流量是平時水流量的181倍。
“每到夏天雪水消融、暴雨洪水集聚在山中,一旦通過高景關衝向平原的時候,成都平原的中北部地區會瞬間化為澤國,依然會使平原中南部已經治理的岷江灌區化成一片汪洋,使都江堰工程前功盡棄。”郭輝圖説,所以治理沱江上游的石亭江、綿遠河也就成為了繼都江堰工程之後,徹底根治蜀地水患的重要水利工程。
挖三條河道、圍兩座“孤島”,在今天看來,這樣的工程再簡單不過,但在2000多年前,全靠人力來實現“導洛”的李冰來説,卻十分艱難,而且他還要面臨“通山”的工程。
高景關本來是兩山相連。如何才能“通山”?史載,李冰採用“火燒水擊”的方法,在洪水到來前先通過火洞、風洞由內而外對古瀑口的山體進行加熱,待汛期高山上的洪水爆發,衝擊山崖實現水擊,山崖轟然崩裂,高景關逐步被鑿開。再組織民工修魚嘴,即洛堋(石埂分水嶺),東面為外江,主要功能是泄洪,西面為內江,主要功能是灌溉。又在內江上中下段修建朱堰、李堰、火堰。
“李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郭輝圖説,正是李冰尊重自然科學,才完成了這項偉大的工程,從此實現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餓”。
在外界看來,李冰是一名偉大的水利專家,但郭輝圖更願意首先將李冰定位為一個有著政治自覺性的政治家,然後才是一名偉大的水利思想家。
司馬錯向秦王建議,“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蜀被秦滅之後,李冰作為第三任蜀守在蜀地進行治理。治理水患成為了他的第一要務,為秦國統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力、物力、人力。
“李冰可以説是‘一默如雷’。”郭輝圖説,從目前來看,李冰沒有留下任何的水利著作,但從這兩座水利工程,卻讓大家看到了他的治水思想。
後世總結的“深淘灘、低作堰”“逢正抽心、遇灣截角”“乘勢利導,因時制宜”等都源自於李冰的治水思想。
影響後世的李冰精神
李冰治水,始於岷江水系都江堰,終於沱江水系古洛水。
在什邡,流傳著不少與李冰有關的故事,還有與李冰有關的建築。
位於洛水鎮的大王廟一直將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作為李冰的誕辰,並舉行祭祀大典。大王廟也叫李冰神祠,建於唐武德二年,後歷經兵燹,明清復修。
此外,什邡還有升仙臺、李冰陵、後城治、禮鬥峰、大鵬寺、川主廟等,都與李冰有關。其中,李冰陵于2020年成功升級為國家級3A級景區。
這些無不寄託了歷朝歷代的什邡人對李冰的懷念、敬意與感恩。
也難怪郭輝圖會發出“不到都江堰,不知其水利工程之宏大;不到高景關,不足以了解李冰完整一生,更不足以了解李冰‘勤於職守、實幹擔當、科學嚴謹、開拓創新’之精神”的感嘆。
郭輝圖説,李冰領導、主持修建的都江堰系統水利工程所折射出的“道法自然”的科學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生態思想,無疑為當今世界治理洪澇災害和利用水資源提供了典範的歷史資源和哲學智慧。
如何傳承好與發展好李冰精神,讓更多人知曉?
“站在都江堰大灌區的背景下,與其他縣市區同步規劃、同步打造。”郭輝圖説,借助朱李火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的機遇,可以首先與都江堰建立合作機制,共同發掘打造李冰文化。
據悉,在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推動下,什邡市鎣華山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已經出爐。根據規劃,什邡將立足李冰文化生態旅遊區的李冰文化和章洛山水兩大特色資源要素,充分發揮古色旅遊資源的感染力,綠色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踏古尋蹤步道、李公湖茶塢、踏谷民宿灣、仙臺養生酒店、後城時光-生態度假區……”什邡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適度開發李冰陵、後城治、朱李火堰以及楊村古鎮,逐步構建李冰文化生態旅遊區的生態旅遊品牌體系,打造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什邡市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