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中央、省委及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讓中央、省、市各項穩增長政策更快更精準傳導到企業、到基層、到項目,綿陽市舉行2022年穩增長政策措施新聞發佈會,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住建委、市財政局、市就業創業促進中心、人行綿陽市中心支行等七部門對相關領域穩增長政策措施作了解讀。
市發改委:促進投資穩定增長
一是強化抓項目促投資激勵。一季度,市政府印發了《2022年一季度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激勵政策措施》,安排3500萬元專項資金獎勵提前開工項目業主和穩投資成效明顯的地區,涪城區、遊仙區、三台縣、經開區等地出臺《2022年一季度“抓項目、促生産、穩增長”激勵措施》,在重點項目、投資運作、企業擴産、促進消費等方面設立6000萬元激勵資金。目前,市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相關地區已按規則提出激勵分配建議,近期將給相關企業(項目業主)兌現激勵資金,總額8000萬元左右。其中,符合條件的省重點項目業主將獲得激勵資金30萬元(另外省級還將獎勵50萬元),符合條件的市重點項目業主將獲得15-25萬元。對一季度新開工項目的業主,分別給予激勵資金5-10萬元,屬於産業類投資的項目業主還能再多獲得激勵資金5萬元。
二是加強項目推進服務。市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於做好2022年計劃新開工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為每個項目編制前期要件辦理責任清單,並分解落實到有關地區和市直部門,每月調度通報,實行銷號管理。出臺《綿陽市省市重點項目和加快前期工作重點項目服務工作制度》,強化了項目分層分類服務,明確了責任單位和具體工作要求,規範了問題收集、分類處理、現場辦公、臺賬管理、通報考核等項目服務工作流程,確保項目有力有序推進。
三是進一步強化要素保障。用能方面,對納入省重點項目清單、年綜合能耗5萬噸標準煤(等價值)以下的投資項目,節能審查時可不進行能耗等量減量替代;對符合産業政策、單位産品能耗達到國際或國內行業先進水準的清潔能源、動力電池、晶硅光伏、釩鈦、存儲産業項目,將能耗等量減量替代比例由30%調整到10%。融資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項目融資支援力度,支援符合條件的項目業主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等方式募集項目資金。幫助在境內外主要資本市場上市的項目業主和首次發行債券的發債主體爭取省級財政支援。同時,市發展改革委將優先支援鐵路、收費公路、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設施等領域項目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並指導項目業主用好“專項債券25%可用於項目資本金”的政策,提高申報發行成功率。另外,對轄區內符合企業債申報條件的公司,市發展改革委還將積極開展前期申報工作服務,主動對接國家和省發改委,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問題。
四是提升産業發展載體。今年,市委、市政府作出開展“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重大決策部署,印發了《關於開展“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助推高品質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實施七大攻堅、強化五大保障,努力推動園區高品質發展。目前,市發展改革委正在牽頭起草《綿陽市支援園區高品質發展十條政策措施》,著力在優化産業佈局、提升承載能力、放權賦能、財政金融保障、園區用地保障等方面出真招。連同陸續出臺的《關於推動園區進一步優化産業佈局的指導意見》《綿陽市重點工業企業梯次培優行動計劃》《關於向市屬園區放權賦能的實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文件,形成“1+1+N”政策體系。各縣(市、區)、園區按照“一園一策”工作要求陸續出臺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強化服務能力、支援企業發展。同時,擬於6月召開全市園區現場觀摩會及園區高品質發展大會,大會還將對評選出的特色(專業)産業園進行現場授牌,推動園區特色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
五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近年來,市發展改革委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將政府投資項目審批、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節能審查等項目投資許可權下放園區,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理順項目投資管理體系。持續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能力,依託省一體化平臺實現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全程網辦”,投資項目備案企業可以“不出門”辦理,項目立項時限最多壓縮了85%。同時,繼續牽頭做好降低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經營成本的工作,督促各級各部門嚴格執行國、省、市各類優惠政策,切實落實降低稅費成本、用工成本、用地成本、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各項要求,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對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和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均可依法平等進入。下一步,市發展改革委還將建立重點企業聯繫服務機制,向企業發放聯繫卡和承諾書,幫助協調解決企業生産經營中的困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