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黨的十八大以來,巴中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成果加速轉化應用,創新人才總量持續增加,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完善,高“含金量”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發展強勁勢頭。
這十年,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擁有專業技術人員66800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700人、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專業人才1570名。
這十年,創新投入大幅提高;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達到2.49億元,培育戰略性新興産品30余個。
這十年,科技産出量質齊升;成功備案泰美克、百順藥業等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71家,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3.65億元。
驕人的成績單彰顯著科技創新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創新決定著文明的走向。隨著巴中市在創新領域由“追趕”逐漸變為“奔跑”,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愈發凸顯,為巴中市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堅持創新驅動
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先後孵化15家企業、師生創新創業團隊50余個,組織3000人次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對於巴中集合眾創負責人夏聰來説,讓他感到心潮澎湃的不僅僅是這些數字,更是兩年多來與入駐企業一起破繭成蝶的奮鬥歷程。
作為集“創業服務、項目孵化、投資融資、創業輔導、資源對接”于一體的科技孵化平臺,眾創空間為更多的創新創業人員及團隊搭建起了“圓夢舞臺”。企業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離不開長期堅持創新,更離不開巴中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巴中市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為核心,出臺《關於支援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巴中市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等系列創新政策。
一系列支援創新、鼓勵創新的政策措施相繼推出,激活巴中市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以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等為載體,巴中市加快實施《巴中市“雙創”示範基地三年行動計劃》,積極組織開展各類“雙創”活動20場次以上,創新創業氛圍日漸濃厚。
全市科技創新之花燦爛綻放,先後培育備案有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5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71家、省級瞪羚企業1家;建成國家星創天地、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級眾創空間等各類孵化載體21家,一大批科技型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向著朝陽茁壯生長。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為確保優秀人才引得來、用得好、留得住,巴中市著重將創新平臺打造與高端人才引進有機結合起來,用平臺集聚人才、用人才支撐平臺,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精準引才機制。
為進一步優化留人、用人和人才培養政策及發展環境,巴中市高規格組建了市綠色農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建成省市科研機構(平臺)69個。目前,全市共擁有專業技術人員近7萬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700人、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專業人才1570名。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勁動力,為何如此澎湃?這源於中央、省的鼎力支援,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源於巴中市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吸引創新人才紮根這片熱土,推動科技産業融合發展,讓創新活力在這座城市競相迸發。
當前,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創新驅動作為推動産業升級的重要力量和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讓創新創造在巴中蔚然成風。
聚焦成果轉化
增強經濟發展動能
3月15日,在位於巴州區梁永鎮的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兩條生物柴油生産線正有序運轉。作為一家集生産、研發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琳宸生物能源通過建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市區1000余家餐館和食堂安裝智慧油水渣分離設備,日收運廢棄油脂20余噸。
“我們以餐廚廢棄油高效轉化為核心,重點深入開展餐廚垃圾智慧分揀設備開發、脫鹽、廢水處理、有機肥生産等技術研究,目前年産生物柴油10萬噸、生物質車用柴油30萬噸,年産值4500萬元。”該公司負責人邱成林表示,公司堅持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理念,協同高校院所開展技術攻關,為全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産業綠色發展打造行業標桿。
9月9日,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公示了擬入圍2022年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賽的企業名單,巴州區科技企業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巴中市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縮影。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巴中市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機遇,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體系,著力聚焦區域高新技術與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領域。
此外,巴中市還出臺《巴中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辦法》《巴中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巴中市科學技術獎異議處理規程》等政策,推薦“高性能奈米隔熱涂膜玻璃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等3個項目參加2021年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受理2021年度市科學技術獎提名項目60項。
政策加大扶持的背後,巴中市科技創新工作捷報頻傳。
當前,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巴中分中心在巴中經開區落地建設,“一種獼猴桃根部內生放線菌的分離及其應用”等38項科技成果被引進轉化,全市共開展技術合同交易219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3.65億元,同比增長39.4%,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科技興則企業興,科技強則産業強。近年來,巴中市聚焦科技成果轉化難題,堅持産學研用結合,以市重點産業集群為依託,以重大技術突破為支撐,全面推進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和産業化。
展望未來,巴中市將接力創新成果引領産業發展,精心設計科技創新規劃,匠心實現成果産出和轉化,讓“科技之花”結出“産業之果”,為巴中市經濟發展注入蓬勃動能。
聚力科普惠民
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9月21日,2022年巴中市暨巴州區全國科普日·防範邪教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在巴州區興合實驗學校舉行。啟動儀式現場,一場生動的全國科普日·防範邪教宣傳月“科學表演秀”讓現場學生親身領會到科學技術的魅力。
市應急管理局和氣象局分別開展了室外心肺復蘇救援演示體驗、應急科普器材展示體驗和氣象科普器材展示體驗等活動,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市文明辦、市衛健委等相關部門也帶來了“文明科普聯合行動”“疫情防控科普聯合行動”“急救知識科普講堂”等科普講座。
“這些體驗實踐活動和科普講座讓我學到了不少科學知識,提高了自己的科學素質。”興合實驗學校六年級十班學生周希艾説,“今後我將主動利用網路、書籍、科技場館等途徑,多多學習科學技術知識。”
作為科普工作的重要內容,科普日活動業已成為傳播科學知識、激發科學夢想、涵養創新生態、助推全民科學素質全面提升的重要載體。以科普日活動舉辦為契機,讓社會公眾領略科技魅力、感受科學精神,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目的。
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需要科普蓄勢聚力。從國務院出臺《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到多部門印發《“十四五”國家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再到一年一度的科普日活動,不難看出,科普被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被賦予更多關注和期待。
近年來,巴中市先後建立“四川鄉村振興科技線上”巴中分平臺6個,匯聚科普資源2200余條,發佈科普動態1500余條,精準推送科普短信717萬餘條,精準科普服務3100萬餘次,精準科普服務群眾319萬餘人次,科技創新增進民生福祉成效顯著,讓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民生科技的“紅利”。
9月12日,在巴州區清江鎮中藥材青少年科普教育實踐基地,清江鎮中心小學學生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藥文化研學之旅。小朋友們先後參觀了中藥材科普園和中藥材育苗棚,通過實物展示,認識了枳殼、姜黃、丹參等本地常見的中藥材,還觀看了一些植物浸制標本,掌握了部分常用的中草藥知識。
推動科普服務高品質發展的能效,完善科普陣地也必不可少。近年來,巴中市先後建成生態科普示範基地6個、地質科普基地4個,新建科普惠民共用基地52個;通江縣科技館、平昌縣“紅軍石刻標語”國防園、巴中職業技術學院科普教學基地被評為全省最受歡迎科普共用基地。
科普日有期,科普力無限。當前,巴中市正充分利用資訊技術,深入推進科普資訊化發展,以“科普之翼”推動全社會形成熱愛科學、尊重創新的濃厚氛圍,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積蓄強大動力。
加強科技助力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仔細甄別、隔離病羊、分類診斷、提出方案……近日,在南江縣團結鄉井田村弋小兵養殖場,四川科技興村線上平臺專家周文國現場為弋小兵家的羊“看病”。
2022年,看到南江黃羊市場前景良好,弋小兵投資修建了黃羊養殖場地並購入不同養殖場的六十余頭南江黃羊,進行繁育和發展。但就在最近,幾隻黃羊嘴角周圍出現黑色的疹子,甚至還有黃羊死去,這可急壞了弋小兵一家人。
隨後,他通過井田村資訊員向四川科技興村線上平臺報送了這一問題。在了解到這一問題後,周文國立刻到弋小兵的養殖場進行實地察看,針對部分黃羊所患的傳染性胸膜肺炎病情,周文國建議使用氟苯尼考+魚腥草肌肉注射。同時,周文國還提醒弋小兵注意圈捨得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關鍵;産業要發展,科技是內生動力。十年來,巴中市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産業發展中的引領支撐作用,探索實施“科技專家服務團+企業+基地+貧困村”,組織技術專家到園區、企業、貧困村“坐診”,提供科技政策諮詢、技術指導、創新創業指導等服務,促進中藥材、茶葉、有機果蔬、生態養殖等支柱特色産業發展。
除了需要技術和平臺的支撐,鄉村振興更要有充足的人才儲備和強大的隊伍力量,在産業幫扶、科技創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持續推動鄉村振興。
為夯實科技人才隊伍,巴中市不斷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創新人才評價辦法,全力支援科技人才開展科技創新,激勵科技人員投身生産實踐一線。同時,根據“三區”人才協定,督促指導各縣區教科體局抓好“三區”科技人才工作,發揮好科技人才在技能培訓、科技攻關等方面的獨特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巴中市通過科技人員專項柔性引才機制和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柔性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29人,組建科技特派員服務團25支,選派科技特派員321人,入戶開展精準農業技術服務480余次。
鄉村振興,不僅來自於風調雨順的自然饋贈,更離不開以科技為支撐的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提升。圍繞“6+4”産業,巴中市先後培育出南江大葉茶單株系列“南江1號、南江2號”等8個國家、省級良種科研新成果;培育戰略性新興産品30余個,“解毒降脂片”“銀耳面膜”等一批創新産品推向市場。
“鄉村産業要發展,人才短缺是當前最關鍵的問題。”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和“三區”人才選派工作,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引育和激勵約束機制,讓更多創新創業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幹得好,加快構建一支覆蓋全産業鏈的科技人才隊伍。
好風憑藉力,創新無窮期。當科技創新這一動力引擎被提到新的高度,城市發展更有底氣,隨著科技創新的深入推進,傳統産業將煥發新的活力,全民創新的氛圍也將日益濃厚。
舟大者任重,擔當者有為。在新時代的改革大潮中,巴中正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實幹開新局、改革再進發,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實現更大突破、更好發展。(曾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