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經濟:取之於民 惠之於民

——平昌縣土興鎮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探索和實踐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9-23 10:31:04 編輯:李鳳 點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平昌縣土興鎮堅持集體經濟“取之於民、惠之於民”,努力克服發展中的短板和弱項,為探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提供了有益借鑒。

基本做法

2020年以來,平昌縣土興鎮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按照“組團發展、整鎮提升”思路,因村制宜、落細舉措,推動全鎮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做大做強農村集體經濟規模。一是突出“整”字文章,充分利用邊角、閒置、撂荒土地資源,積極推進“村集體經濟+”,開墾撂荒土地共計860畝,預計2022年全鎮將實現收益190余萬元。二是通過接管、自行經營、聯合經營等形式,改造低效園區2350畝,實現集體經濟收益近80萬元。三是堅持開發利用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統一,全鎮開發利用山林、塘庫堰及村辦公用房、校舍等資産資源,2022年將實現集體經濟收益20萬元。四是創立“專業化+市場化”發展服務機制,按照“有償、微利”原則,建立綜合服務體系,如聖諭社區通過向企業組織勞動力收取培訓費,或以低價出租大型農機具,預計2022年將實現收益5萬元。

用好用實農村集體經濟收益。一是扶弱濟困。將集體經濟的10%用於重大疾病補助、困難大學生扶持等慈善事業,共用發展成果。二是村民分紅。如華山村按照“334”收益分配機制,帶動全村800戶農戶實現收益分紅,助推共同富裕。三是公益獎勵。探索出集體經濟收益與農民文明習慣養成連結機制,促進鄉風文明。

用活用優農村集體經濟資産。一是將集體經濟收益40%優先用於擴大再生産,讓資産有厚度。二是利用集體經濟支援農田水利、道路維護等鄉村建設,讓資産有力度。三是將集體經濟資産收益用於公益性項目支出,讓資産有溫度。四是將村集體經濟用於人居環境改造美化工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資産有深度。

初步成效

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加快了鄉村振興的步伐,促進了農村發展。

有力提升了農村黨組織領導力。土興鎮堅持“建好支部、培育能人”,不斷提升黨組織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保證集體經濟發展正確方向。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老百姓享受到更多實惠,他們對黨和黨的幹部情感更加深厚,信任度大幅提升,黨組織也更有了底氣。

有力改善了農村發展面貌。通過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農業機械化水準得到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大幅提升,公益事業蓬勃發展,公共服務逐步完善,人居環境更加舒適,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有力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土興鎮圍繞縣委“3+3”現代農業産業體系,佈局全鎮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擴大了農作物種植品種,如高粱大豆複合種植、蔬菜輪作等;堅持對各村符合産業發展的土地資源實行統一調配、統一管理、統一使用,提高了農産品品質。

有力增強了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過程中,村民以參股、分紅參與集體經濟管理,增強了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村“兩委”選舉、“一事一議”“黨支部+村民説事會”等活動。

幾點啟示

全面推動農村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對於穩定農業農村、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鄉村有效治理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政治保障。一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于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全過程,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二要發揮黨組織書記的“領頭雁”作用,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掌舵領航。三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對黨組織的信任度和滿意度。

促進農村共同富裕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本質要求。一要把群眾參與、群眾受益作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經濟發展與服務群眾協同並進。二要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引導廣大農民愛黨、愛國、愛集體,推動鄉風文明建設。三要千方百計把集體經濟“蛋糕”做大,並將不斷壯大的“蛋糕”公平合理地分配給農民群眾,形成農村集體經濟自我發展良性迴圈。

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力量之源。要堅定信心,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做好做實。要充分發揮“一名黨員一面旗”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做到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把中央、省市縣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要樹立“過緊日子”理念,規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發揚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精神,解決好發展中不斷出現的問題。

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斷創新機制,建立適合本地集體經濟發展新路。要堅持在農村集體所有制基礎上創新運作機制和實現形式,保證農村集體經濟各環節實現良性運作。要嚴格落實《巴中市關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獎懲辦法》精神,充分調動村“兩委”及村民、社會資本及能人等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陳蓉 石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