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洋芋市場銷路好,經濟效益高。”9月12日,正組織村民栽種秋洋芋的平昌縣西興鎮馬鞍村村支書馮彥安介紹,雨後墑情好,村裏準備搶種100多畝秋洋芋,“完全可以把乾旱造成的損失彌補回來。”
大春損失晚秋來補。今年的高溫伏旱天氣,讓大春生産蒙受損失,為保全年糧食增産豐收、促進農民增收,平昌縣積極謀劃、因地制宜搶抓晚秋生産。
科學調配,確保生産物資供應
“我們這一片區主要種植秋豌豆。”9月6日,在土興鎮龍池村指導村民們犁地播種的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何天銀介紹,縣農業農村局已將晚秋生産所需的豌豆種子、肥料等物資調撥到鎮上,“我們正搶抓農時播種。”
“根據平昌所處的區域特點和市場需求,按照‘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宜薯則薯’的原則,確定了全縣晚秋生産的主要種類。”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胥英豪介紹,按照“穩面、提質、增效”總體思路,結合晚秋生産習慣,科學制定增補種計劃,在9月15日前完成5.5萬畝秋洋芋播種;9月底前完成2萬畝秋玉米種植;擴種秋紅苕1萬畝,發展秋大豆0.7萬畝、秋雜糧0.3萬畝。“特別是依託麥金地中央廚房的收購訂單,全縣晚秋生産還重抓蘿蔔、青菜等蔬菜種植,計劃規模種植秋菜6000畝。”
為確保晚秋生産物資所需,縣農業農村局提早準備,備足肥料1萬噸、秋洋芋種子5000噸、豌豆種子70噸,蘿蔔白菜等秋菜種子充足,全力保障全縣晚秋農業生産有力有序推進。
農機助力,掀起晚秋生産熱潮
9月8日一早,走進平昌縣南天門景區管委會雙河村,晨霧尚未完全散去,新鮮泥土的清香與霧氣在空中交織瀰漫,整地機的轟鳴聲在山間響個不停,剛收割完紅糧的760多畝土地已基本翻耕整理完成。
“這片地整理出來,主要栽種秋洋芋。”南天門景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陳友福介紹,為了保證秋收秋種,今年8月,該管委會村集體經濟與農機專業合作社共同購入了大中型耕田機、打溝機和收割機。“使用農業機械耕種,能有效解決農業生産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過高的問題,提升農業生産效益。”
據了解,南天門景區屬於典型的丘陵地帶,土地大多位於山間,且田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為便於機械化耕作,今年以來,南天門景區管委會抓住農田建設黃金期,著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宜機化”改造,將原來的“三跑田”(跑水、跑肥、跑土壤)改造為“三保田”。“‘宜機化’改造後,今年晚秋生産,農機就派上了大用場,管委會正全力以赴擴種秋糧,計劃種植秋洋芋900余畝、秋玉米600余畝、秋紅苕200余畝、秋大豆150余畝、秋雜糧60余畝。”
同南天門景區管委會的情形一樣,平昌縣各鄉鎮晚秋生産農機大顯身手。據統計,全縣晚秋生産投入農業機械2200台,有力地保證了晚秋生産任務及時、高效完成。(李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