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巴州區以釘釘子的精神有的放矢做好民生“答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9-14 15:31:21 編輯:李鳳 點擊:

進園區、入廠房、下工地,曬成效、比亮點、拼經濟,巴州區深入24個現場點位,實地察看項目工作進度,現場督察項目實施情況……9月4日至9月7日,在全市廣大幹部群眾鼓足幹勁奮力後發趕超振興發展、加快建設“三市兩地一樞紐”,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巴州區委召開了六屆四次全體會議暨全區第二季度重大項目投資、集體經濟發展現場推進會。


巴城南壩濱河路何時能打通是群眾心中十多年的殷切期盼,也是去年市民訴求“大起底”僅剩0.3%未化解訴求中的硬骨頭之一。今年,巴州區投入資金約1.3億元徹底打通這條斷頭路,目前工程已完成30%,預計年底全面完工。現場會上,大家紛紛點讚。

“群眾期盼什麼,我們就幹什麼。”巴州區委堅決貫徹省委“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總思路,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以“慢不得更等不起”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有的放矢、攻堅克難,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勇敢真誠直面問題,全覆蓋打撈群眾訴求

不搞轟轟烈烈,絕不殺雞取卵,絕不竭澤而漁。2021年,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中,巴州區創新開展市民訴求“大起底”,變被動為主動,深入群眾打撈各類有效訴求12878條,累計化解問題12838個,化解率達99.7%。

“我為群眾辦實事。”這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一個口號,到底辦什麼?怎麼辦?巴州區提出了“群眾出題、政府作答、人民評判”的思路,以開展市民訴求“大起底”為突破口。一石激起千層浪。“真打撈還是假打撈?積攢幾十年的問題能夠解決嗎?如果解決不了怎麼收場?”在開展市民訴求“大起底”之初,社會各界及各級媒體發出質疑。面對各種聲音,巴州區堅定作答:幹!讓實踐和時間來檢驗,讓人民來檢閱。

要撈就要真打撈。“大起底”就是不怕揭短亮醜、不怕惹火燒身,來一次全面“問診”,按照“找得到、摸得準、撈得全”的要求,引導和鼓勵市民講不滿、談意見、提建議,讓潛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顯現出來。通過蹲點調研“挖”、線上掃碼“採”、設置信箱“收”、發放問卷“徵”、組織群眾“提”、入戶走訪“談”等方式,全覆蓋打撈群眾“急”“憂”“盼”突出問題,分級分類建立“三級臺賬”“五張清單”,做到底數清、責任明。

群眾利益無小事,無論大小都要辦好辦實

1萬多條訴求,數萬群眾的心聲。這份沉甸甸的民生試卷該如何作答?

“社區幹部真是我們的貼心人啊!”7月14日一大早,怡河苑小區居民茍先生一行5人將一面錦旗送到江北街道龍泉社區黨委書記李劍的手中。

事情發生在6月6日,一棵大樹倒在怡河苑小區居民家的防護欄旁,造成安全隱患。網格員王三坤接到訴求後,立即上報請求排險。江北街道辦事處迅速啟動群眾訴求快處流程,及時排除險情。同時,還對小區周邊其他存在隱患的樹木進行了全面清理,徹底消除了居民的後顧之憂。“熱情服務辦實事,心繫百姓好公僕”,一面小小的錦旗承載著滿滿的感激與信任。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無論訴求大小都要得到解決。巴州區採取區委主導、紀委主推、信訪主抓、街道主辦的方式,按照“小事社區辦、難事街道擔、大事區上管”的原則,在6個城區街道設立“市民訴求快處中心”,制定市民訴求“大起底”工作操作細則,明確排查、交辦、化解、審核、督辦等5個工作環節,細化每一個環節的責任主體、時間節點、具體任務和注意事項,確保每一件訴求規範辦理,從實體上及時得到解決,讓群眾真正滿意。

“對群眾訴求假辦結、應辦未辦等情況嚴肅追責問責。”9月2日下午3點,在巴州區群眾訴求“大起底”聯席會上相關負責人的要求擲地有聲。

化解訴求要動真格,花拳繡腿贏不來民心。巴州區建立訴求化解定期會商、實地驗靶、榜單管理、考核評價“四項機制”和訴求化解成效“紅黑榜”。堅持周通報、旬約談、月研究,對“甩鍋”“踢球”不作為、化解問題不到位、工作進度滯後、化解效果群眾不滿意的相關單位、部門主要負責人逗硬問責追責,時時念響“緊箍咒”,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回音,樁樁有落實。

再難啃的硬骨頭也要啃,慎始如終做好答卷


隨著“大起底”的開展,一批難啃的“硬骨頭”浮出了水面。這些矛盾和問題已經成為了市民的一塊心病,如鯁在喉、如芒在背,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

曾有著巴中“荷花池”之稱的南池市場,因違章搭建、交通擁堵、建築老化等問題,成為了城市的一大頑疾。多年來,群眾反映強烈,但因拆遷難度大,一直未能解決。面對這個歷史難題,新一屆區委政府堅持刨病根、堵源頭,下定決心全面拆除南池市場,徹底啃下了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實現了“零賠付零陳情零輿情”。如今這裡,熱鬧非凡……市民們或翩翩起舞,或三五同行漫步,或一家老小童叟歡愉,好一幅人間美景。

南池市場的蝶變只是一個縮影。東門大橋從南壩最大的堵點變成7車道的寬闊路面,多年想搬卻搬不走的肖家巷、後壩街、蓮花街等8個大型臨街農貿和貨運市場全部整體搬遷,東城街道熒屏花園406戶居民拿到了歷時8年未辦理的房屋産權證,成功拆除3.5萬平方米違章建築,改造老舊小區70個,整治主次幹道、背街小巷37條,增設停車泊位1.6萬個……一大批城市堵點、管理難點、市民痛點成功解決,收穫的是數萬群眾的笑臉和點讚。

堅持“三實”反對“三虛”,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期盼11年的房子,我終於拿到鑰匙了。”8月12日,市民辛大和拿到柳津國際城新房鑰匙後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這些年,他沒有一天不想早點住進新房,如今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城市安置還房欠賬多、“兩費”兌付壓力大,這是壓在巴州區身上的一個沉重包袱。在財力吃緊的情況下,區委、區政府咬緊牙關啟動8個安置還房項目建設,並投入資金3.1億元實行貨幣安置,2021年累計還房32.9萬平方米、安置2509套,每年為財政節省過渡安置費5000萬元。

“問題樓盤”一直是困擾群眾多年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巴州區將化解“問題樓盤”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來抓,採取“領導領辦、專班推進”的方式,一年來盤活柳津國際、萬唐時代等爛尾樓盤11萬平方米,一大批“老大難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巴州區堅持工作實、作風實、成效實,反對務虛功、出虛招、圖虛名,錨定“三幹一不幹”原則,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紮實辦好每件民生實事。

“幾十年啦,我們做夢都沒想到,我家門口馬上就有漂亮的濱河路,鍛鍊也方便了。”家住南壩的黃燕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通過市民訴求“大起底”,巴州區找到了打開群眾心門的鑰匙——真誠。真誠,體現在仔細傾聽每一個群眾呼聲,認真解決每一個群眾訴求,真心維護每一份群眾福祉。始終堅守如磐為民初心,始終心懷百姓安危冷暖,始終踐行真摯人民情懷。

今年,該區持續開展群眾訴求“大起底”,全面收集、打撈群眾訴求12672條,移交市級部門184條,本級交辦訴求12488條。截至目前,本級交辦訴求已化解8559條,化解率68.5%。

當120盞太陽能路燈點亮巴州區天馬山鎮獅子寨村時,村民李成明激動地説:“這下好了,我們再也不用摸黑了。路燈亮了,心裏也亮堂了,黨委政府給我們辦了件大好事。”

筆者手記

幾天來,行走在巴州大地,所到之處生機勃勃,煥然一新,各項事業邁上快車道,群眾交口稱讚。

“這都源於市民訴求‘大起底’。”西城街道黨委書記劉剛坦言: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妥善化解,辦成了許多年來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形成了上下同心、眾志成城的幹事氛圍……

作為市轄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巴州,同許多縣區一樣,也避免不了發展中積累的矛盾和“老大難”問題。是繞道走還是迎頭上?這是擺在新一屆區委、區政府面前必須回答的課題。

沒有豪言壯語,一切從實際出發。去年4月,該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在城區率先探索實施市民訴求“大起底”,開門問卷,問需於民,全覆蓋打撈各類訴求。

“會不會是作秀?”起初,這場頗有些“爭議”和質疑的空前行動,其做法很快在市內外、線上線下引起不小的反響:一個月打撈訴求1萬餘項,事無巨細,分層建賬、分類推進、逐一化解。“有的放矢強化社會治理”“以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讓群眾稱心”“大起底背後是一顆勇敢和真誠的心……”人民日報、四川日報、封面新聞等數十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紛紛點讚。下足“繡花”功夫,“大起底”名副其實。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巴州區的做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認可並在全市推廣。今年來,該區將市民訴求“大起底”拓展為群眾訴求“大起底”。從“市民”到“群眾”,兩字之差,本質相同,“起底”範圍由城市延伸到各鄉鎮和企業,慎始如終,以釘釘子的精神,解難事、辦實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巴州區以“訴求大起底”為抓手,實施“善治”,勇毅前行,動真格,實打實,黨風、政風、民風如沐春風、向上向善,人民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訴求大起底”是一塊多棱鏡,折射出的是執政理念、為民情懷和工作作風。敢於擔當,善於作為,勇於創新,以真誠互動換來群眾的信任,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化解不了的矛盾,也一定能在砥礪奮進中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劉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