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至15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主辦的“走讀四川”活動第二季——“紅色經典·偉人故里行”走進巴中。外籍友人們先後走訪了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恩陽古鎮、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等紅色旅遊勝地,探尋紅色文化,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以及當地綠色生態發展取得的成就,實地感受“祥瑞巴中開景運”的魅力。
巴中是革命的搖籃,紅軍的故鄉,是歷史上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裡留下過戰鬥的足跡。紅色遺址、紅色遺跡隨處可見,被稱為“中國革命的露天博物館”。優美的風景與紅色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交相輝映,煥發出斑斕的色彩。
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位於巴中巴州區南龕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始建於1951年,係收藏、研究、展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和川陜蘇區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看見 “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鬥、不勝不休”的紅軍訓詞,西華大學留學生阿裏請隨行翻譯逐字逐句做了解釋,表示會在學習上以這16個字時時激勵自己。
巴中也是米倉古道的必經之地。唐宋時期,米倉道上南來北往的商旅、官員和文人在巴中駐足,沿著山崖石壁開窟造像、裝彩題詞。巴中現存石窟59處500余龕窟,其中,以南龕石窟規模最大、保存最好、藝術最精美,成為巴中石窟的代表。四川大學留學生林春銀對石窟很感興趣,他説:“之前很想去看樂山大佛,沒想到今天在巴中南龕山上,與精美的唐宋佛像奇妙地相遇了。”
米倉道上保存下來最完好的古鎮當推恩陽古鎮,它是米倉道陸路和水路的重要節點之一。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街道名稱,依稀可見當年的繁華與熱鬧。除了清代至民國時期的民居、棧房、祠堂、會館等巴山民居風格的建築,古鎮還廣布近現代重要史跡紅軍石刻標語、革命舊(遺)址。夜晚的古鎮流光溢彩,更是讓外國友人流連忘返。
通江縣沙溪鎮的王坪村,一座中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坐落於此。青山有幸埋忠骨,這裡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通江河流淌著紅色記憶,大巴山銘記著革命英靈。通江,這個被譽為“中國紅軍之鄉”的革命老區,傳承著中國革命的不朽精神。成都理工大學留學生李迪表示,這是他第一次瞻仰如此規模的烈士陵園,感覺非常震撼。
在兩天的“走讀四川”巴中站行程中,外國朋友們還親身體驗了皮影戲、棕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走訪了巴州區大茅坪鎮藍莓示範産業園、通江縣沙溪鎮紅雲崖民俗村。他們表示,此行身臨其境地領略了巴中的人文歷史,也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光榮與傳奇,收穫滿滿。(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