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日新月異的現在,走向前景美好的未來。茂縣七星村以産業振興示範村創建為目標,依託“蘋果+李子”省級三星現代農業園區,引進阿壩州風行家禽有限公司,深入發展“電商+農業”、農産品加工業等業態,以産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汶川縣深入實施特色産業園區提升工程,櫻桃現代農業園區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小金縣董馬村積極推動特色農業産業和特色民俗旅遊産業融合發展,探索走出了一條高半山村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用脫貧攻堅的“金鑰匙”,開啟鄉村振興的“致富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銜接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銜接鄉村振興的手段,我州在銜接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上臺階、鄉村振興開新局。從農區到牧區,從藏寨到羌鄉,有效銜接的號角響徹山鄉村寨,伴隨著四季更替,特色産業越做越強,致富路子越走越寬,大夥幹勁越來越足,一個奮蹄疾步、齊心向前的新阿壩呈現在世人面前,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小金縣玫瑰産業
追尋有效銜接的足跡,一連串閃亮的數字為擔當作為寫下生動注腳:2022年,全州脫貧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為13224元,較2021年增長1669元、增幅14.4%,13縣(市)脫貧群眾收入增幅均高於本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強化責任幫扶 做優做細更用心
2022年,全州22個集中安置點全部實現“五通一覆蓋”,9355名搬遷群眾既安居又樂業;建成鄉村産業路、村(組)硬化路等380公里,實現鄉村運輸“金通工程”全覆蓋。投入資金9200萬元積極推進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設……住上了安居房、吃上了放心水、走上了安全路,在一個個“幸福”的表情包裏,無不包裹著“責任幫扶”的融融暖意,讓群眾在輪迴的四季中無數次感受到拂面春風。緊盯群眾的“難事”,辦好民生“實事”。打通路,圓小康夢;搞活村,鼓“錢袋子”;聚合力,解民之憂。串聯起這一個個感人變化的,是持續推動各級責任落實這條溫暖的“線”。
真幫真扶,用情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面對既要鞏固拓展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又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艱巨重任,工作不留白,責任壓得實。去年以來,我州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形成責任具體、環環相扣的“責任鏈”。
壤塘縣熱布卡蔬菜基地
體系明責,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政治保證——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建立黨委、政府“一把手”第一責任、分管同志主要責任、行業部門直接責任的工作體系,實行州級領導包縣、縣級領導包鄉、州縣部門包村、各級幹部包戶的“四包”工作制度,54名州級領導分組包聯13縣(市)、468名縣級領導全覆蓋包聯鄉鎮、663個州縣部門包聯534個脫貧和97個“四類村”、2.3萬名幹部包聯2.6萬戶脫貧戶,631支1829名幹部脫産駐村開展幫扶。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率先垂范、靠前指揮,召開州委農村工作暨“三家園”建設工作會議,馬金小、汶理茂、松九黑片區鄉村振興現場會等9次,實現一盤棋部署、一體化推進。
常態督責,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組織保證——壓緊壓實統籌協調責任。及時調整完善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層層設立鞏固銜接專項工作小組,制定印發《阿壩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議事規則》,累計召開黨委農辦議事協調、鞏固銜接專項工作小組以及銜接資金項目、問題整改等專題會議23次,統籌組織開展專項督導4輪。
清單定責,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作風保證——壓緊壓實行業部門責任。印發《關於做好2022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實施意見》,將6大類26項年度重點任務分解到部門、落實到人頭。建立常態化調度制度,定期報告分析、定期通報督辦、定期總結評估,納入目標績效管理。
所有工作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聚力、所有資源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聚集、所有力量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聚合。做好重點區域幫扶,強化異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全面加強項目資産管理,切實用好各類幫扶力量,累計到位並投入各級財政銜接鄉村振興資金38.56億元,實施鞏固提升項目3035個,分類分片推動重點幫扶縣發展。其中:2022年,累計投入各級財政銜接資金19.28億元,實施項目1050個,一大批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等民生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2021年,我州順利進入全省鞏固脫貧成果考核評估“第一方陣”、連續實現“三年好”,汶川縣、黑水縣獲評全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優秀縣,紅原縣安曲鎮獲評全省鄉村振興先進鄉鎮,馬爾康市洛威村等15個村、理縣嘉康村等15個村獲全省鄉村振興示範村、重點幫扶優秀村。
強化監測幫扶 主動發現更盡心
金秋九月,正是茂縣青、紅脆李成熟的季節。為保障老百姓勞有所得,堅決守住不讓一戶一人發生返貧致貧的底線,各駐村工作隊積極響應全州“疫情防控+保銷保供”舉措,全面協調專人專事開具“接收證明+通行證+24小時核酸陰性報告”,為貨主開具通行證明,並要求他們在本村內請工選摘李子,不僅及時保銷青、紅脆李,同時增加村民勞務收入,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群眾經濟收入的影響。富順鎮魚聽村駐村工作隊在靜態管控期間保銷果蔬15萬餘斤,收入27萬餘元;疊溪鎮拴馬村駐村工作隊在靜態管控期間保銷果蔬5萬餘斤,收入14萬餘元。
茂縣開展羌繡培訓
疫情、災情之下,如何穩定和擴大就業?如何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準?如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如何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如何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品質提升?……每一個問號背後,都是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只茂縣,我州注重科學化監測,制定《阿壩州鞏固脫貧成果巡村包戶工作九條措施》,不斷壓緊壓實各級監測責任,設立鄉鎮防貧責任人174名、村級防貧監測員1090名,做到返貧致貧風險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主動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從就業、醫療、養老等方面進行幫扶,提升了困難群體的生活品質。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高品質完成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各項任務,才能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聚焦“三保障”及安全飲水成果鞏固,1.4萬名脫貧家庭適齡兒童全部在校就讀,2022年全州學生資助類資金較2021年增長0.8億元,增幅達17.8%。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規範管理率均達100%。建立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完成危房改造135戶。健全農村供水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實施農村供水維修養護工程1430處,覆蓋38萬人。建立阿壩州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平臺,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3.2萬戶6.5萬人。推進民生實事建設,投入資金16238.72萬元,實施産業路民生實事項目65個。
不一樣的戰場,同樣的奔赴。“你家裏現在有幾口人?房屋受損怎麼樣?收入怎麼樣?……”馬爾康“6·10”震群型地震發生後,我州第一時間啟動因災返貧致貧風險大排查,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編制完成《馬爾康6.0級震群地震災後恢復重建—鄉村振興實施規劃》,確保地震後,無規模性返貧致貧現象發生。
九寨溝縣羅依生態産業園區
“飯碗”多起來,“口袋”鼓起來。田間地頭、幫扶車間、生産線上……脫貧群眾幹勁十足。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穩崗就業是關鍵。政策不斷檔,産業有後勁;穩崗就業,為脫貧人口托起“穩穩的幸福”;金融賦能,“貸”來富裕富足新希望。我州制定《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十八條政策措施》,積極實施“春風行動”“送崗到府”系列活動,4.06萬名脫貧勞動力通過“五個一批”實現務農就業(勞務輸出、公益性崗位安置、幫扶車間帶動、以工代賦促進創業靈活就業),比去年同期增長1.93%。一項項直擊痛點、難點的務實舉措讓幫扶戶心中升騰起滿滿的獲得感,更激勵大家繼續踔厲奮發、攻堅克難,一系列科學機制與務實舉措,正在落地。金川縣探索建立“數字鄉村·防返貧監測與幫扶”APP數字平臺,通過資訊化、數字化監測,有效織牢防止返貧的監測預警網路。注重精準化幫扶,構建每縣1個防貧基金,每戶監測對象1個幫扶計劃、12項精準化幫扶措施的“1112”精準幫扶機制,逐戶“會診”研判、對症下藥,監測對象戶均享受幫扶措施2.3個,返貧致貧風險得到有效防範和化解。若爾蓋縣試點探索低收入群體“三圈層”幫扶機制,實現致貧返貧風險早發現、早幫扶。層出不窮的創新實踐,匯成脫貧攻堅事業的源頭活水。九寨溝縣採取“聯營保底分紅”“電商訂單農業”的方式,助推安置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實現搬遷群眾穩定增收。
強化産業幫扶 穩定收入更安心
産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夯實鄉村振興的“硬實力”。産業興則鄉村興,鄉村興則百姓富。産業是發展的根基,産業興旺,農民有事做、有錢掙,農村才能活力四射。
9月6日,在阿壩縣,大片被譽為高原“黑珍珠”的黑青稞,早由碧綠轉為金黃,籽粒飽滿,在秋風裏上下搖曳。有收穫,有收入,農戶被喜悅所環繞。
阿壩縣黑青稞豐收
別看黑青稞小,帶來的收益可不少。在阿壩縣,一料小青稞“長”出來的産業鏈拉伸出了諸多新品牌。當前,黑青稞的“出路”早已不止製作糌粑一種,開發青稞産品2個,開發青稞系列産品20個。走進阿壩當地黑青稞精深加工廠房,涵蓋青稞餅系列、青稞奶茶系列、青稞餅乾(防三高)系列、青稞帝瑪、青稞茶,甚至成為口感勁道的速食麵等深加工産品琳瑯滿目,並獲有機産品生産、標識和銷售認證,除了省內青稞消費區,還銷往青海、西藏等地,實現黑青稞由“溫飽糧”變成“發展糧”“致富糧”。
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産業為基,就業為要。阿壩縣青稞現代農業園區今年收購黑青稞5100噸,産值5100萬元,通過農旅融合、集體經濟分紅、産品銷售、土地流轉、務工等形式帶動7822戶、41175人年均增收650元。托崗黑青稞公司、青源青稞公司和突麥青稞酒合作社解決106名農戶就業問題,每年每人平均增收30000余元。
産業嵌特色,鼓起“新錢袋”。車厘子新品種引進示範基地、蘋果新品種引進示範基地、李子採摘園、鬥簇水果市場……茂縣南新鎮以國家級産業強鎮、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鎮、省星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區三星升四星、州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為目標,著力寫好“以産興鎮、以城促産、以業聚人”文章,前期“播撒下的種子”如今在茂縣南新鎮已“遍地開花”,如今漸漸長成根深葉茂的“大樹”。全鎮鄉村振興系統聚焦促振興,繪好“鄉村産業發展圖”,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良好開局。2021年,4300畝核心園區輻射帶動全鎮特色水果15301畝,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20935元,增長率達兩位數。
視野平移,小金縣木欄村探索共用農莊模式,帶動群眾實現勞務收入18.27萬元,村集體和農戶保底收益32萬元。小金縣撫邊鄉多渠道推進蔬菜産業從“田間”到“餐桌”全産業鏈發展,僅2021年種植蔬菜6000余畝、産量達到3.6萬噸,實現每人平均增收600余元;汶川“凈土阿壩·康養汶川”品牌的塑造,讓當地康養經濟得到長足發展……發展産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治本之策。小青稞葉變成“大産業”,小果果變成“金果果”,牦牛變成“金牛”……一個個脫貧産業提檔升級,有力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開新局,産業發展是關鍵。近年來,我州立足資源稟賦、氣候條件和市場需求,圍繞“6+N”高原特色農牧産業新體系,大力實施“特色農牧産業+”“全域旅遊+”“網際網路+”等鄉村産業發展模式,創建天府旅遊名鎮、名村20個,阿壩州特色文化旅遊名鎮、名村21個。圍繞特色水果、高原蔬菜、道地中藥材、牦牛、中蜂、生豬等産業,建成現代經濟作物標準化基地110萬畝、特色産業加工園區48個,新增標準化養殖場218個,“三品一標”農産品累計達208個,成功認證“凈土阿壩”品牌産品187個。
強化協作幫扶 量體裁衣更貼心
房子有了,保障有了,産業有了,收入增加了,脫貧戶踏上了致富路……這一切的改變,增收的喜悅,都來自“定制”協作幫扶更多元。資金、項目、理念源源不斷地輸入,濃墨重彩地描繪出我州在協作幫扶中不斷變遷,一個個點的變化,正在阿壩大地上連綴成片,美麗鄉村邁出振興闊步。
協作路上,我們“心連著心”。1829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出發,145名國家科技特派團成員出發,118名省科技下鄉萬里行專家常態智力援助,84名醫療“組團式”幫扶幹部人才到崗履職,組織、引導193家民營企業參與“萬企興萬村”活動,傾情關懷、傾力支援、傾智幫扶,當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各地群眾的“繡花人”,實打實的幫扶,心貼心的服務。生産車間裏、蔬菜大棚中、幫扶戶家中,一張張真誠樸實的面孔,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主動深入、精準摸排、因戶施策……一個個披星戴月的身影,撲下身子忙碌在幫扶一線,聚焦群眾所盼,不見成效決不罷休。通過與幫扶對象面對面交談、心貼心交流,了解他們最近的身體狀況、家庭變化、生産生活情況和鄉村振興政策落實等情況,也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解讀有關政策,及時幫助他們解決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幹。
汶川縣來料加工廠
協作路上,我們“手拉著手”。鞏固脫貧之本,培育致富“源點”;增強造血功能,釋放發展“熱點”;為民解困謀利,紓解發展“痛點”。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幫扶應當“量體裁衣”。我州牢牢把握協作幫扶機遇,開啟協作幫扶新起點、新階段,加大結對雙方合作力度、提高合作水準、提升合作能級,雙方産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人心相知。緊盯雙方各自發展優勢,在多個領域進行深入合作,一起構建新格局、創造新經驗。持續加強産業對接、勞務協作、消費扶貧、人才交流,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探索建立一套契合實際的穩脫貧真防貧長效機制,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使對口幫扶工作既“幫扶”又“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協作路上,我們“情牽著情”。緊緊圍繞“阿壩所需、自己所能”,健全幫扶機制,搭建幫扶平臺,拓展幫扶領域。國家交通部定點幫扶黑水、小金、壤塘3個縣。省委宣傳部等65家省級企事業單位,浙江溫州、嘉興、湖州等3市13個縣(市、區),成都、德陽、綿陽、眉山、遂寧、南充6市與我州13個縣(市)結對實施定點幫扶、東西部協作及省內對口幫扶,用真心、動真情、幹真事,援助資金19.08億元,實施産業發展、基礎提升、民生改善等待幫扶項目1288個,宛如一朵朵象徵著幸福的格桑花盛開在阿壩高原!讓先進的技術、理念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幫扶模式。有一種距離叫千山萬水,有一種情誼叫心手相連。浙江省把有情懷、有擔當、有幹勁、有能力的強手骨幹,輸送到對口幫扶一線,帶著款款深情和真金白銀支援阿壩,與我州共建産業園區24個,引導入住園區企業155個。省內幫扶地區選派258名黨政幹部、415名專業技術人才定點我州各行各業開展“傳幫帶”,扶得實,抓得準,謀得遠,“浙阿協作”“阿壩對口幫扶”被譽為“東西部協作的金名片”“省內對口幫扶的典範工程”。
紙短情長,寫不盡有效銜接的精彩新篇。一個個、一樁樁、一件件,銜接的赤誠和熱情,凝聚在阿壩這片大地上……每一個腳步都踏出奮鬥和拼搏,每一幀風景都寫滿美好和希望。
靚“顏值”提“氣質”,築起了鄉村的“外在美”;增“産值”穩“幸福”,提升了鄉村的“內涵美”。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阿壩新征程上,我州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建好有“勁頭”“奔頭”“盼頭”“看頭”的鄉村,使鄉村真正成為充滿魅力、活力和動力的熱土,奮力書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