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至縣樂陽橋村結出鄉村振興“幸福果”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9-19 12:30:28 編輯:劉婷婷 點擊: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金秋9月,走進樂至縣通旅鎮樂陽橋村,一陣歡快的歌聲回蕩在田野裏,村民陳昌軍在雜柑林裏一邊哼著歌曲一邊揮舞著噴霧器給果樹施肥。他的四週,全是綠油油的雜柑林,一個個果子挂滿枝頭,一陣陣果香撲鼻而來,好一派佳果滿園之景!

“陳昌軍,你在歡喜啥子?”樂陽橋村第一書記鄧俊高聲地問到。“哦,鄧書記,是你們呀!你看嘛,今年,我家的雜柑又要喜獲豐收,我高興得很。看來,當初開墾荒坡種果樹的決定沒得錯!既為子孫留住了青山綠水,又尋找到了一條致富路,一舉兩得……”陳昌軍興奮地説著,臉上洋溢出自信的笑容。
今年已年逾六旬的陳昌軍所住的樂陽橋村,位於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雁江區和安岳縣的三縣(區)交界處,位置偏遠,丘陵地貌,雖然臨近蒙溪河,但以前因為水利設施建設滯後,多年來這裡的村民一直靠天“吃飯”,村裏在産業選擇與發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全村3000多村民有近80%的人外出打工。“以前,我們村大多是種植一些耐旱的糧食,種果樹想都不敢想,那個時候,路也是泥巴路,車都進不來。”回憶起之前村莊的環境,陳昌軍連連搖頭。

近年來,在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支援下,樂陽橋村駐村工作隊依靠幫扶單位和地方黨委政府,先後籌措資金65萬餘元在樂陽橋村新建提灌站1處,建成管網3480米,將蒙溪河水引入了全村13個社,解決了全村農業生産用水問題。隨後,根據樂陽橋村土地資源和氣候條件,發動村民開墾荒山荒坡,協調有關部門解決雜柑果苗5萬餘株,積極鼓勵和支援村民參與種植雜柑,目前村集體和村民共計種植雜柑550余畝,雜柑産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新的支柱産業。
“我家把這個山頭開墾出來,種了30多畝的雜柑樹,並且我還在這片山上養了200余只跑山雞,雞的糞便是雜柑樹的有機肥料,山上的蟲子又是雞天然飼料,這樣我的雜柑和雞都長得很好。”陳昌軍樂滋滋地説。據村幹部介紹,去年他家的雜柑大豐收,在村幹部和親友的幫助下,所有雜柑和跑山雞全部銷售一空,那時的陳昌軍天天都是笑容滿面。“最近是雜柑果實成熟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我和老伴都要到果園裏忙一整天。”
“我們村裏像陳昌軍這樣愛動腦筋、瞄準市場、勤勞肯幹的人還有很多。”樂陽橋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鄧俊説,“比如我們7社的社長陳昌強看到他堂哥陳昌軍種雜柑能賺錢,他放棄了在成都務工的高收入,2016年返鄉種植雜柑,把原來的撂荒地整理出來,種植雜柑5畝,2020年就收入18000余元。”
2019年,樂陽橋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發動群眾,把13社的荒坡開墾了出來,引進農村職業經理人,實施“村集體+業主+村民”新模式,即村集體、業主和村民以資金、技術和勞動力入股,銷售後按比例分成的模式,發展了110畝雜柑,預計到2022年雜柑成熟銷售後,將為村集體經濟帶來收入40余萬元。“我們也想通過集體經濟發展雜柑種植起個示範帶頭作用,積極吸引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雜柑的種植行列中,大家一起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把日子越過越紅火。”鄧俊介紹説。

村民陳昌強説:“在家鄉種植雜柑創業,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情懷。”去年,陳昌強還當上了7社的社長,他説,從經濟利益而言,回家鄉創業在初期,肯定回報有限,但從長遠計,能帶動鄉親們一起發展,更有價值。
據了解,樂陽橋村除雜柑産業以外,還發展了優質稻、蠶桑種養殖、引進了瓜蔞、基圍蝦、小龍蝦、西瓜等特色項目,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為村民提供了就近擇業的機會,全年累計務工達3000余人次,帶動全村220余戶村民致富增收,實現了農民增收、村集體和合作社增利、企業增效的“三贏”局面,全村産業發展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新局面,開啟了樂陽橋村特色農業發展新征程。
鄧俊説,他還有更遠大的目標:希望借助鄉村振興的契機,發展以雜柑、優質稻種植為主的特色農業種植,以基圍蝦和小龍蝦養殖為主的特色水産養殖,以蒙溪河沿岸風景為主的鄉村旅遊,打造“種、養、旅”融合發展的新型農村,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李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