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應好群眾的呼與盼?小到一盞路燈、一個座椅,大到醫療就診、出行道路,都是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一直以來,攀枝花市西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打造民生保障多元體系,努力讓人民群眾共用發展紅利。
精準扶持 助力居民再就業
“快,我們先把老師一會兒講課要用的材料準備起來,雞蛋打好、麵粉秤好......”一大早,在西區河門口街道蘇鐵社區的技能培訓教室裏,參加2021年西區蘇鐵社區就業技能(西式面點師)培訓的37名學員們就忙開了,穿戴好廚師帽、口罩、圍裙,便自發分工忙碌起來。
當天的課程是學習馬芬蛋糕的烘焙製作,來自攀花園的西點老師邊示範邊講解,從用料多少再到手法的注意事項等都是一一詳細解説,學員們認真聆聽,為了復課許多人還用手機全程錄影,就怕自己錯過某個細節。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課程培訓,烤箱裏的香味瀰漫開來,一個個馬芬蛋糕初具形態,從烤箱裏取出來後再用奶油、水果裝點一番,便可堪比蛋糕店裏的成品了。
“很高興參加這次西點培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奶酪餅乾、糕點的製作等等,以前我懂的知識太少了,現在多有了一項技能,我對就業更有信心了。”44歲的韓蔚説道。
據河門口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河門口街道由於低保戶、殘疾人、失業人員、大齡無業人員多,就業壓力較大。為切實解決好群眾生計問題,精準做好創業扶持、技能培訓、就業援助等服務,今年以來,河門口街道積極培育社會組織,目前已經組織成立了4個社會組織,為轄區失業及大齡再就業群體提供崗位近20個,定期開展面點師、健康護理師等技能培訓4場,惠及群眾近200人,目前,通過技能培訓後再就業人員20余人。
村民笑了 西區鄉村路更美了
雖是大雪節氣,攀枝花暖陽依舊。遠遠望去,藍天白雲下,位於半山腰的金竹路施工現場井然有序,壓路機、挖掘機、運土車、混泥土罐車......各司其職,很有默契地配合好各個環節——倒土、把土鋪平再將其壓實等。
據了解,西區格裏坪鎮金竹路是沿線居民、村社對外進出的主要道路。該路段沿線涉及位於高海拔的竹林坡片區及山腳的苦蕎片區等,居民分散,海拔落差大。此前,該路段是泥巴路面,坑洼不平,且路面狹窄,會車困難,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和旅遊業的全面發展,給當地群眾的生産、生活帶來眾多不便。
在了解到群眾的訴求後,西區農業農村和交通運輸局將該項目列入《攀枝花市西區2021年十大類民生實事實施方案》,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力推動西區美麗鄉村路落地落實。
“這一段路共計五公里,于8月份開工,是全面按照出行安全、環保綠色、方便的基礎上來實施的,完工後路基6.5米寬,是按照四級公路的標準來設計的,有相應的排洪溝、擋墻護坡、安全防護欄,該項目總投資1125萬元。”西區農業農村和交通運輸局公路建設養護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道。
現場可見,雖還未到水泥硬化階段,但路面較原來已經寬敞平坦了很多。
“看著這條路一天比一天好了,真是太開心了!我家就住在那邊,原來去趕街都惱火得很。以前家裏種了什麼,想要叫個車來,還得加錢,不然人家不來。等路修好了,叫車來人家錢都要少收一點嘛,哈哈!太感謝黨委政府了,想著我們,給我們把路修好了。”背著背篼路過的村民周貴春激動地説。
截至目前,西區累積完成全域打造農村示範公路104.52公里,已成功創建成“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區。
風雨無阻 彰顯西區溫度
“你這個情況我建議轉診到醫院去做一個全面檢查,看你是想去市二醫院還是攀煤醫院?”每週一、週四上午,大寶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杜紅梅都帶領著醫療團隊來到大寶鼎街道沿江社區幹壩塘片區巡診,風雨無阻。
隨著近年來西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煤炭産業積極轉型,棚改政策大力實施,幹壩塘片區的常住人口由原來的1萬多人,減少到現在不足1千人,根據當前發展實際,大寶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陶家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資源共用,大寶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撤離幹壩塘片區。但是,由於幹壩塘片區離城區較遠,且目前常住群眾多為高齡空巢老人,為保障該片區群眾的就醫需求,西區將原大寶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為定期醫療巡診點。
“每週兩次的巡診,基本能滿足這裡的居民測血壓、家中備藥、慢性病開藥和普通病症的就診需求了。”杜紅梅説,對於需要到醫院進一步就診的患者,通過巡診點開單轉診,能為群眾開闢指定醫院的綠色通道,免去了再去掛號排隊的環節,讓片區群眾更好地得到醫療服務。
“奶奶,把您的藥拿給我看看做個登記。”“大爺,您的血壓有點偏高,一定要按時吃藥,記住了嗎?”“最近天氣冷了,您二老不要太早出門哦。”10點過,忙完巡診點測血壓、開藥的群眾服務後,醫護人員宋婷、唐玉晶便帶上設備及資料,前往出行不便的老人家中,為老人測血壓,了解老人身體、吃藥、睡眠、吃食等情況,並詳細登記在冊。
據悉,為推進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管理工作,巡診點要在12月底前,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全覆蓋醫養結合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血壓測量、末梢血血糖檢測、康復指導、護理技能指導、保健諮詢、營養改善指導6方面。對高齡、失能、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到府服務。以此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改善轄區群眾醫療保障等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充分彰顯城市溫度。
“我現在還能自理,在這裡住著自由,空氣好,我心情也好。他們每週上來兩次,我就來測測血壓,他們服務又週到,隨時都在問我的身體情況。現在好多人都説我只有60多歲呢。”72歲的老人魏成蓉樂呵地説。
一樁樁、一件件“為民辦實事”的落實,是西區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圍繞民生體驗變革,大力實施服務保障水準提升工程的踐行途徑。今年以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西區著力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縣級領導幹部清單59項、部門(單位)清單192項,及時收集群眾反映問題4500余件,幫助解決“小、微”實事3500余件。以“小財政”撬動“大民生”,累計安排投入資金4.33億元,完成10大類55項民生工程,實現以高品質發展促進共同富裕,讓老百姓有想頭、有盼頭、有奔頭。(溫繼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