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東區:“1235”工作法打造保障性住房“安居”樣板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06 14:49:14 編輯:李鳳 點擊:
攀枝花市東區大渡口街道針對五十四片區保障性住房小區(以下簡稱“小區”)居住群體特殊、社會治安複雜、黨的基層組織薄弱等問題,推行“1235”工作法,探索“一體化”治理、“一條龍”服務、“所有”解決問題的運作模式,讓來到保障性住房的居民住的下來、住的安心。 
“1”是突出“一個核心”
以街道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和小區黨支部為核心,健全“街道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黨組織體系,進一步加強小區社會治理;選齊配強保障性住房小區支部班子,構建“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用工作體系,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完善黨建引領、社區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五聯”工作機制,黨員、社區民警、網格員、樓棟長“四員同責”亮身份在樓棟,引領群防群治力量協同參與,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左右配合、內外呼應”的小區社會治理聯動工作體系,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推進小區社會治理服務的精細化。
“2”是依託“二個專格”
將小區劃為一個專屬網格、一個專屬警格,組建“5+N”工作團隊,建立一區一站二室一廣場,完善“五辦”工作體系,運作“網格發現+社區呼叫+協同處置”的工作機制,一張清單服務到底,一支隊伍管理到位。依託“兩個專格”平臺,讓居民享受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3”是用好“三種模式”
一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服務模式。線上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實施“網際網路+”社區服務新模式,通過微信群及QQ群、“智慧小區”平臺,實現社保、醫保、低保辦理等服務項目“足不出戶”。線下依託“一區、一站、二室”服務平臺,部門定期坐班服務,開展權益知識講座、“春風行動”招聘會、法律援助等服務,融服務與管理到居民身邊。
二是寓服務於管理嵌入式運作模式。依託“智慧小區”實現定制式服務管控,將住戶分為三類人群,實現“預警管控”,並針對不同的人員類別,採取“一對一”“多對一”提供精細化服務。“微治理”服務驛站推行多方聯動服務模式,集中為保障房小區居民提供各類服務,不斷暢通服務“直通道”。借助“三社聯動+N”實現到府服務,根據保障房居民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切實解決居民實際問題。
三是“四位一體”共治共建共用模式。通過黨建引領、黨員示範引領等方式,在管理服務全過程體現“紅融入治”。多元參與厚植治理力量,成立小區監事會,搭建黨支部、小區物業、居民組織和監事會共同參與的協商議事平臺,商量解決涉及小區居民共同利益的事宜。黨建引領社區物業主導小區治理工作,實現保障房小區環境整潔、配套完善、安全規範的目標。“三社聯動”提升助人自助思維,探索自治新模式,通過建立“我的小區我的家”自治體系,不斷夯實小區安全和幸福指數。
“5”是實現“五好成果”
一是黨建引領好。通過街道黨工委、成員單位黨組織、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健全組織體系和服務體系,讓黨旗在小區治理一線高高飄揚。
二是居民自治好。街道、社區發動轄區的各類單位、企業和居民通過議事協商、孵化培育和督導支援等工作機制以及“三社聯動”社工賦能提升小區居民自治水準。
三是多元協同好。形成街道黨工委引領下的線上線下治理服務平臺,入駐部門單位、社會組織、社會資源和自治組織共同參與的精準服務。
四是服務品質好。持續做好小區家庭(企業)情況、人員類別、服務需求、小區設施、隱患矛盾的“五查”,關注居民“六小事”,堅持對特殊家庭等“六必訪”,做到鄰里矛盾、鄰里互助等“六必到”,使精細化治理工作真正成為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民心工程。
五是居民迴響好。打造小區好人文化、鄰里文化、公益文化,倡導鄰里和睦守望相助,增強群眾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通過居民的“點讚”“吐槽”來評判治理水準。(馮明仕 朱啟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