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東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從健全組織體系、完善運作機制、強化基礎保障、激發民眾參與等方面,將創建城鄉基層治理示範小區措施細化成17項小區治理具體任務,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打通小區治理神經末梢。
強化黨建引領,提升小區治理能力水準。一是建強組織築牢小區治理“紅色堡壘”。運用“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治理模式,激活小區治理“紅色細胞”。轄區5個街道均設立具備組織、指導、協調轄區物業管理功能的物管辦,134個小區有完善的業委會議事規則,小區黨組織覆蓋率高達86.14%,“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等治理優勢作用發揮明顯。二是推動社會組織為小區治理裝上“紅色引擎”。印發《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措施》《社會組織黨組織星級評定標準》等區級配套文件,全覆蓋推動社會組織把黨的建設有關要求寫入章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向梓丹心理諮詢服務中心、善治社會服務發展中心等7家社會組織發佈扶弱幫困、老少關愛等項目資金95.85萬元,受益群眾達3萬餘人。三是黨員先鋒為小區治理注入“紅色力量”。小區結合實際採取在單元樓道處、公示欄處等地公開“雙報到”黨員身份,通過評選設立“黨員先鋒示範崗”激發小區黨員帶頭為民辦實事熱情,組織開展“相約星期四”“陽光居務日”“週三民生會”等系列便民志願服務進小區活動154場次。
完善制度建設,形成多元參與小區治理聯動機制。一是持續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街道(鎮)對區級職能部門評議考核機制,通過賦權、下沉、增效,全區各街道(鎮)利用“街呼區應、上下聯動”平臺共“吹哨”408次,涉及環境整治、疫情防控、森林草原防滅火、老舊小區改造等多個領域,解決民眾關心、基層困擾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3553件。二是深入推進幹部人才下沉一線制度。推動社區書記與區直部門幹部職工之間雙向交流。選樹小區治理導師,建立包含“兩代表一委員”、“五老”人員、優秀志願者在內的“小區治理人力資源庫”,累計開展治理帶頭人系列幫帶活動132次。三是不斷完善志願服務工作長效機制。緊抓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契機,深入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建立“鈦空”無人機、“青心”心理輔導等10支特色青年突擊隊,儲備東區“小光芒”青年志願者2000余名,開展“青春志願 愛在社區 靚在鄉村”“創文創衛進社區”等特色活動151次,築牢群防群治基層堡壘。
完善方法路徑,推進小區治理“關鍵小事”。一是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關心事”。結合黨代表、人大代表選舉工作,各街道(鎮)搭建“選民‘碼’上説事”平臺,廣泛收集涉及基層治理、生態保護、平安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和建議137條,進一步暢通小區居民訴求表達渠道。二是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針對小區居民反映強烈的炳三區城市區域異味擾民、居民小區底商佔道經營和噪音擾民等問題,區級領導挂帥作戰,有效推動立行立改、邊督邊改,切實為居民創造“清潔、整齊、優美、有序、和諧”的舒心家園。三是打造網格化+數據化+智慧化的智慧小區,為居民的“關鍵小事”插上智慧的翅膀。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試點小區納入智慧小區改造,借力智慧聯動中心建設,深化“雪亮工程”實體化、實戰化應用,建立健全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整合基層治理與市域治理要素資源,進一步提升東區小區治理工作智慧化水準,充分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王康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