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犍為:“醉”美方井蝶變記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23 17:07:24 編輯:王衛東 點擊:
深冬的清晨,陽光透過薄霧灑滿村落,映照著綠水青山間的黑瓦白墻。走進定文鎮方井村,平坦村道縱橫有序,漫山遍野的茶樹在藍天白雲下泛著一抹抹翠綠,農家小院溫馨別致,濃厚鄉韻令人流連,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鄉村煥發著生機與活力……
昔日的方井村,群眾思想保守、基礎設施薄弱、産業單一後勁不足、經濟發展滯後。近年來,方井村幹群勠力同心,立足村情、民情實際,積極拓寬發展思路,依託特色産業發展,讓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達2.2萬元。
 動起來 村幹部垂范強推進 落後鄉村迸發活力 
以前的方井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外出務工和傳統的種養殖業,腰包乾癟,村容村貌破敗不堪。方井村從過去的市列貧困村、經濟薄弱落後村到現在的“示範村”,産業興、農民富、村莊美,如詩如歌畫卷撲面而來。
方井村實現了華美蝶變,靠的是黨建這池“源頭活水”,靠的是村幹部率先垂范強勢推進,讓落後鄉村迸發出無窮無盡活力。
勤勞鄉親們在溫飽線上掙扎的現狀讓蔡禮軍寢食難安,濃濃的鄉愁把在外發展的他拽回了生養他的這片土地。48歲的蔡禮軍以前在成都搞銷售,2006年回到定文鎮銷售飼料,並建養豬場喂豬,日子過得風生水起。“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蔡禮軍是這樣的想的,更是這樣幹的。從2013年5月以來,他先後任職村紀檢小組長、村主任、村支部書記、市黨代表,帶頭于2013年流轉土地種植茶葉200畝,2014年又和村班子成員、鄉村振興專幹王善倫合作種植茉莉花450畝,每年的效益甚是可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説幹就幹,村“兩委”6個班子成員積極發揮“火車頭”“主心角”“頭雁”示範引領作用,帶頭流轉土地,帶頭做好産業調整,村民看在了眼裏,記在了心頭。“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群眾看到村幹部發展産業都找了“票子”,激發了他們的內生動力。群眾的觀念也開始轉變了,熱情高漲,紛紛開始跟著幹,幹勁沖天。通過幾年的努力,方井村現已種植茶葉9000余畝、茉莉花800余畝,每人平均種茶種花達2.3畝,每人平均收入大幅提升。曾經的荒山荒坡變成了一片青山,茶、花已成為方井村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産業。
“以前我種菜的收入還可以,看到村幹部帶頭髮展茶、花産業,認為不靠譜。後來,他們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發展了30畝茶葉,除了人工,年純收入10多萬元。”方井村6組村民蔡加全談到種植茶葉帶來的好處,嘴角上翹、神采飛揚。
強起來 立足實際做優特色 産業發展富民增收
2014年,方井村被列為市列貧困村,人多地少,每人平均耕地不足1畝,荒山荒坡隨處可見,土地利用率極低,要如何達到脫貧摘帽的“一低五有”標準?
思路決定出路。方井村的現狀讓新上任的村“兩委”班子很是犯難。“我們村土地貧瘠,土壤是偏酸性的,僅適宜於種植茶葉,再加上這兩年縣委、縣政府大力倡導發展茶葉和茉莉花産業,政策支援的力度也很大,我們可以借著這股東風發展適宜方井的特色産業。”剛剛進入班子的返鄉農民工蔡禮軍提出了發展思路,“必須想辦法改變人多地少的現狀,改造全村殘次林,增加土地面積,讓土地生金,確保附加值最大化。”
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是産業發展起來的“硬”件,更是農民富裕起來的前提條件。近幾年,在村幹部這群“村小二”的努力下,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硬化村道60公里,修建提灌站4座、蓄水池100多口,新修上山作業道18公里,解決了農業“靠天吃飯”的“瓶頸”問題。村民受到村幹部幹勁感染和為民熱情浸染,思想通了,民風更純樸了。硬化村道60公里除了上級的補助資金,缺口不小,村民們不缺席,每公里自籌10萬元;全村4公里的産業環線從2019年開始黑色化,公路從3.5米到4.5米再到6米寬,村民從來沒有要求在土地下清費、青苗補償等方面給予補償,促成了道路改造升級早日發揮作用,夯實産業發展之基。
百姓思想通泰了,思想問題也不再成為産業發展的“攔路虎”“絆腳石”,但是産業如何才能有序健康發展,才能後勁十足、長盛不衰?
服務好、好服務是産業發展起來的“軟”件,更是産業興旺的保障。方井村採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運營模式,深入田間地頭紮實抓好後續跟進保障,抓牢茶葉、茉莉花産前、産中、産後“前端”“後端”服務,抵禦自然和市場風險,防止豐産不豐收、物賤傷農現象發生,挫傷農民積極性,讓産品變商品、産品增值。運用“請進來”模式,邀請縣上農業部門專家做好茶葉和茉莉花種植、管護等産前、産中技術指導;村民“走出去”,聽取發展大戶現身説法,提高種茶、種花技術本領。合作社積極發揮龍頭作用,主動出擊,與天禦新農新城和附近的加工廠聯繫,解決茶農茶葉、茉莉花銷售難的“後端”困惑;鎮、村著眼長遠,向上爭取了600多萬元專項資金,準備建立3000多平方米的茶花加工廠,解決茶葉、茉莉花銷售價格不能上揚的這一長期“産後後續陣痛”痛點、堵點。
有了“軟”“硬”兼施,打好組合拳,特別是技術和銷售服務保障已成為茶葉、茉莉花産業大發展的“助推劑”,獲益的農戶也不在少數。“村上的服務保障非常到位,現在我發展了10畝茶葉,每年收入幾萬元是沒問題的,貧困戶的‘帽子’早就摘掉了。”方井村3組村民盧作芝滿心喜悅。
 靚起來 扮靚“面子”夯實“裏子” 美好家園內外兼修 
在方井村2組村民羅正國家裏,一面“方井村最美家庭”的紅旗格外醒目,每天早晨,他起來把自家屋子打掃乾淨,又在村裏的大路小巷裏忙碌開來。
顏值擔當,正成為方井村的一張閃亮名片。這源於近年來,方井村矢志不渝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重要抓手,大力實施公共服務中心改造升級、農房風貌改造、農網水網氣網、廁所、垃圾、污水、村容村貌等“七大會戰”和“七大攻堅”行動,推進路域美化、庭院綠化、環境凈化“三大工程”,全力建設“潔美宜居村莊”。
依託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投資400萬元,建成全縣第一的“1+6”標準化黨群服務中心;實施農房風貌改造,三年來新建、改建農房400余戶;農網改造升級全面完成,自來水和天然氣入戶率達100%;在全縣率先推進“廁所革命”,建成標準化廁所400余個;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投資近20萬元美化路域5公里;推行垃圾清運“一事一議”有償服務,每組均聘有保潔員,新建標準化垃圾轉運點(池)50個,分類設置垃圾桶40個,垃圾處理率達100%……
“環境好了,産業發展起來了,日子越過越有盼頭。”7組村民楊光瓊説起方井村這些年的變化,手舞足蹈,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打造“面子”的同時,更聚焦改善“裏子”,著力鄉風文明,彰顯人文之韻。
方井村探索實施“文明誠信積分”制度,形成“12345”即“一檔、二評、三公示、四運用、五幫教”經驗模式,引領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培育良好村風民風;開展“基層治理全員行動”,推行黨員幹部聯組包戶的立體化、網格化管控模式,通過示範表率、教育監督、志願服務,築牢基層陣地,提升治理水準,全面構建群眾支援、文明誠信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修訂村規民約,建立村民“紅黑榜”,鞏固文明誠信積分和“六無”村創建成果,培育文明新風,積極弘揚正能量。 
同時,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成立方井村鄉賢議事堂,邀請鄉賢21人共商發展大計;成立方井村愛心協會,累計籌集善款20萬餘元,幫助困難群眾100余戶300余人。在疫情防控和去年“8.18”洪災期間,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奮戰一線,主動捐款捐物10萬餘元,其中貧困戶捐款2萬餘元,凝聚了幹群一心、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
方圓規矩繪藍圖,井田勤耕獲豐收。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的方井村年每人平均收入大幅增加,實現了從“貧困村”到“示範村”的華麗轉變,從“信訪矛盾突出村”到“和諧穩定平安村”的蛻變,先後被評為省級環境優美示範村、省級“四好”村、省級“六無”村、樂山市脫貧攻堅先進村、樂山市鄉村振興示範村、樂山市基層治理示範單位。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方井村正緊緊圍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而發力,明天定會大有可為、其道大光。(犍為縣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