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樂山市中區堅持黨建引領,深入貫徹“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的要求,積極探索“鄰里+”社會治理新機制,切實打破鄰里社交壁壘、重塑鄰里關係,演奏將“陌鄰”變“睦鄰”的“近鄰”和諧曲。
組織引領一條心,治理能力強起來。城市治理的核心是人,市中區堅持在解決現實難題中改革治理體制,通過舉辦社區、小區“鄰里節”,不斷化解居民之間的矛盾,拉近“鄰距離”。以問題為導向,舉辦為期2個月的“鄰里節”活動,設置“鄰里桑榆情”“鄰里大家樂”“鄰里運動會”3個活動板塊,展現“鄰里情”“鄰里樂”“鄰里學”“鄰里幫”“鄰里和”“鄰里美”6個主題,吸引轄區老人、兒童、青少年等各類人群21萬參與,覆蓋“三無”、自建還房及物業小區375個,活動中調節化解居民矛盾107個,信訪案件同比下降15.3%,把居民的熱情轉化為參與治理的激情,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
整合資源一張網
,服務半徑大起來。城市治理的關鍵是資源,市中區堅持在滿足群眾需求中創新治理方式,引入優質項目,整合轄區資源,不斷提升服務能力。以全省“三社聯動”示範創建項目為契機,在全市率先聘請社區規劃師2名,深入分析研判社區資源、業態等現狀。建立健全社區幹部“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開展“社區營造小能手”等活動提升社區幹部治理水準。策劃“微心願”“微民生”項目,發動43個轄區單位、2100多名“雙報到”黨員和居民,徹底解決春華路交通“腸梗阻”等歷史遺留問題7個,幫助困難群體120余人。創辦“紅色霞光”“金點子”“微創投”等公益大賽,引入社會團體、慈善力量等共同參與治理,採納社區發展建議39個,解決小區治理難題16個,社區內各類組織相鄰共融,形成“小方來了”“鄰里聊吧”“鄰里農門陣”等社會治理品牌,擴大了治理“朋友圈”。
發動群眾一股勁,共治共建活起來。城市治理的根本是自治,市中區堅持在引領公共參與中推進協同共治,通過搭建平臺引領居民自治,切實激發治理活力。建立“有約在先”公約體系,完善社區、小區公約等,夯實自治基礎。運用“兒童之家”“家長學校”等對家長、兒童等群體開展特色服務,定期舉行升國旗儀式,增強居民主人翁意識。在小區設置“居民議事廳”“鄰里聊吧”6個,定期召開院壩會、聯席會,物業、業委會及居民在“議事日”相聚,開懷暢聊,切實解決居民的煩心事、鬧心事、操心事。根據轄區居民年齡、特長、興趣等組建“嘉州銀鈴聯盟”“嘉州公益小天使”等志願服務隊伍12支,吸納1300余人參加,引導社區居民把社區“事務”當作“家務”。(陳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