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淨整潔的鄉村超市貨架上擺滿了洗衣液、調味品等日常生活用品,每個商品分值表“明碼標價”:一塊香皂可以用5個積分兌換、一瓶洗髮水可以用30個積分兌換、一桶菜籽油可以用50個積分兌換……在四川樂山井研研經鎮王家溝村的積分超市內,所有的商品不用現金購買,只能用積分兌換。在四川樂山井研,這樣的積分超市如雨後春筍一般涌現,積分超市覆蓋全縣15個鎮(街道)。
今年以來,四川樂山井研以“十大行動”為統攬,聚焦村級黨組織號召力弱、村級事務管理水準不高、鄉村治理主體不到位等問題,探索推行以家庭為單位的村民文明誠信積分制管理制度,將“積分”轉化成群眾的自治力和創造力,推動了農村群眾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激發了鄉村社會治理動能,實現了基層治理與村級發展的互促共進,蹚出了一條農村變美、農民增收、鄉風文明的新路子。
堅持黨建引領 以“小積分”奏響“大合唱”
一以貫之,黨的領導“全方位”領跑。縣級層面。縣委高度重視,實地調研、專題討論、徵求意見,歷時2個月出臺了《關於在全縣推行村民文明誠信積分制管理的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要求、工作內容和實施步驟,壓實了各級黨組織的責任。鄉鎮層面。各鎮(街道)黨委及時召開專題會議學習傳達工作要求,安排專班、細化方案、確定試點村,部署做好轄區內的積分制管理工作。村級層面。村支部牽頭謀劃本村的積分制管理工作,統籌人員、嚴格分工、落實責任,迅速成立村積分管理審核委員會,負責積分的記錄、審核認定、考核考評和積分兌換等工作。
廣泛動員,幹部群眾“全參與”互動。“策由民商”。縣鎮村通過新媒體與老傳統並用的方式廣告而之,鎮村幹部發放徵求意見書,走村串戶蒐集村民群眾意見建議,提升了村民對積分制管理的知曉度、認可度和參與度。“策由民定”。始終堅持以民意為基礎,積分制管理的實施方案、實施細則、積分標準、評定規則以及村規民約等草案均經過廣泛開展群眾走訪、線上線下徵集意見以及修改完善等流程形成,充分凝聚了民智民意。“策由民決”。各試點村積分制實施方案等相關制度的草案都經過村民代表大會投票表決生效,並根據開展情況及時動態完善。
面面俱到,村級事務“全覆蓋”到位。明確積分對象。參與積分管理的對象為戶籍在本村或長期居住在本村的家庭,鼓勵戶戶參加、人人參與,確保實現全覆蓋。明確積分內容。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尊老愛幼、鄰里友善、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見義勇為、産業發展、移風易俗、人居環境、公共事務管理等十個方面,各鎮(街道)因地制宜,根據所在村的治理難點有側重地確定積分內容,確保群眾認可。明確積分分值。每項分值根據內容重要程度賦分,積分由基礎分、獎勵分和處罰分等部分組成,逐戶建立積分動態管理臺賬,確保公平公正。
堅持過程管控 以“小流程”連結“大治理”
嚴格管理,積分流程清晰明瞭。積分管理流程清晰。積分制管理採取“積分申報-統一審核-集中公示-定期匯總(每月或季度或半年)-表揚獎勵”的流程進行。積分申報方便快捷。村民可通過口頭、短信、微信等方式申報,也可由村組幹部代為申報,其中,井研縣研經鎮、集益鎮等還建立了網路積分平臺供村民在網上進行積分申報。積分審核嚴格把關。村積分管理審核委員會對村民積分進行嚴格審核認定,並通過“線下+線上”的方式對村民積分情況進行及時匯總公示,隨時接受群眾查詢和監督;對積分有異議的,及時調查核實作出處理,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學習、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
逗硬獎懲,積分管理實實在在。開展季度“評”。每季度開展一次“潔美庭院”“致富能手”“脫貧標兵”等示範戶評比,獲得前三名的頒發榮譽證書並分別給予分值不等的積分獎勵。設立“紅黑榜”“曬”。挖掘展現先進事跡,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主動性,上“紅榜”一次獎勵積分,上“黑榜”一次扣減積分,並“廣而告之”,形成賞罰分明的德治、自治風氣。年終匯總“獎”。年末對積分情況進行拉通排名,由村“兩委”向積分排名靠前的家庭發放榮譽獎牌和物質獎勵。讓村民切切實實感受到積分管理帶來的“實惠”。
共用成果,積分運用實在有效。“紅色”公益基金添助力。通過“黨建經費撥一點、成功人士捐一點、集體經濟補一點”的“三個一點”渠道注入建立“紅色”公益基金,切實解決了積分管理“無錢辦事”的難題。目前,全縣共建立61個“紅色”公益基金,基金總額達62萬元。獎優罰劣顯成效。除了“紅榜”公示表揚和“紅色”公益基金的物質獎勵之外,受到表彰的家庭在評先評優、後備幹部推薦、徵兵政審、走訪慰問等方面優先考慮;對積分排名靠後的家庭進行“黑榜”提醒,由村黨組織進行幫助教育,督促其限期整改。交流學習共提升。以小組為單位不定期開展積分分享活動,邀請高積分村民講述積分小故事,交流心得體會,組織點評總結提升好經驗,進一步提高村民參與熱情。
堅持正向激勵 以“小量變”催動“大變革”
黨員幹部爭相“得分”,“積”出了基層組織力。積分制管理將黨員幹部考核由抽象到數字量化比較,將黨員幹部的言行表現完全展現在黨員群眾的眼前,黨員幹部的身份真正的“亮”了出來,接受群眾的評議和監督,促使黨員主動聯繫服務群眾,盡最大可能地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辦好事。據統計,僅新冠肺炎疫情和汛期期間,黨員幹部貢獻義務工比往年多出了40%,優秀的黨員幹部越來越多,增強了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力和號召力。
村民群眾爭相“攢分”,“積”發了內生源動力。積分制管理將村民遵紀守法和踐行村規民約的情況與參與村級發展等切身利益掛鉤,村民把村裏的事真正當成“自家”的事來辦,“搶著幹”的村民越來越多,“站著看”的村民越來越少,凝聚了村民合力、激發了幹事的內生動力。以積分制管理為基礎,廣泛開展的評選評比活動,形成了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勤勞向上的良好風尚,初步形成了德治、法治、自治融合的治理格局。
村級組織不斷“加分”,“積”活了農村生産力。積分制管理不僅大大激發了社會活力,提升了鄉村民主管理水準,重塑了文明鄉村,更讓群眾和黨員幹部一起謀思路、想對策,凝聚正向合力推動農村大發展大提升,實現了“村”與“民”共商、共建、共用、共富,形成了村民致富與村級發展“大河有水小河滿”的生動景象。(孫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