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各級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從群眾身邊細緻具體的小事著手,彰顯了為人民謀幸福的不變初心。峨眉山市大為鎮地處峨眉山市南部偏遠山區,距離市區約有40公里之遠。隨著經濟和城鎮化建設發展,大為鎮很多村民因外出務工、子女上學等原因居住在市區。
在全市範圍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中,大為鎮黨委政府了解到,僅大為村和雙龍村就有700多人因拆遷安置而進城居住,其中老年人佔20.7,中年人佔58.4,青少年佔14.7,且該群體由於戶口依然屬於大為鎮,不是居住地所在社區管理服務對象,辦事仍然要回大為鎮原村辦理。加之生活環境改變,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不高,生活上遇到了各種困難,村上管理服務由於距離原因也不能及時跟上,造成了居住當地社區“管不好”和村兩委“不好管”的兩難局面,形成了城鄉基層治理的新盲區。
為了替進城群眾特別是這批安置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打通黨建工作“最後一公里”,大為鎮黨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以黨建引領“三個一”,築牢基層陣地,深化黨員服務。讓基層黨建不留任何一片空白,黨員服務不落下任何一個群眾。
建造一個陣地 築造一個“溫暖之家”
2021年5月大為鎮城區黨員服務站在城區太泉安置小區內正式啟動服務。在城裏居住了6年的大為鎮村民高興感嘆道:“太好了,終於有人來關心我們了,以後辦事就方便了!”服務更便捷,關鍵在陣地。創建一個集便民服務點、會議室、政策諮詢室和調解室的黨員服務站,實現“七個有”,即有牌子、有場所、有制度、有管理人員、有學習資料、有服務登記、有黨員服務隊,讓安置群眾辦事能夠就近辦,遇到困難有人幫,歸屬感進一步增強。同時,大為鎮黨委成立由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經多方研判,探索出以“清單制”+“訂單制”為服務內容的城區便民服務機制,採取“線上”+“線下”的服務方式,為城區的村民提供便民服務。
建好一支隊伍 築牢一個“堡壘”
大為鎮黨委決心打造出一支以8個村黨組織書記和鎮村離職幹部組成的“主力軍”+“常青樹”義工隊。“我不喜歡閒著,能為大家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能幫助到大為鎮的老百姓,我覺得非常開心。”大為鎮原射箭村支部書記朱廷銀在村級建制調整後從村上離職,但黨員的身份沒有“退休”,他主動請纓加入到義工服務隊,表示要履行一個老黨員的職責,多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有了黨員示範引領,拆遷安置群眾裏面的代表也積極主動加入進來,他們表示“鎮上在幫助我們,我們自己也要出力,不能等、靠、要。”義工服務隊除了每週分批次坐班收集民情民意外,還要分片入戶走訪,當好人民群眾的“聯絡員”,築牢一個“堡壘”。為確保便民服務站的有效運轉,鎮黨委研究制定了“群眾監督”+“隨機抽查”結合的監督管理機制,堅持“黨建引領+業務指揮”,為群眾解難題,辦難事。
辦好一件實事 溫暖一片“人心”
“以後我的事情可以請他們幫我辦一下,不用專門坐一個小時的車回去了。”城區黨員便民服務站的建立與義工隊的組建,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也密切了農村基層黨組織與在外安置群眾之間的聯繫。截至目前,完成代辦事項28件,幫助14名村民上崗就業,協調教育部門解決11名學生入學問題,讓群眾“離鄉不離心”。千好萬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好”,便民服務站和義工服務隊的工作,始終圍繞著一個最終的目標,那就是為群眾做好便民服務這件實事,確保真正做到“方便群眾、服務群眾”。(大為鎮政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