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峨眉山市:“243”治理路子重樹“北大門”新形象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8-04 16:43:37 編輯:邢春燕 點擊:
近年來,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緊緊圍繞中央、省、樂山市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統籌寫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的“兩篇文章”,夯實黨委領導、管理服務、監督保障、社會治理“四根臺柱”,開闢黨建引領、産業固本、強勢治亂“三條戰線”。作為峨眉山市“北大門”的雙福鎮,探索出了一條“243”鄉村治理新路徑,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生態鄉、國家級茶葉標準化生産示範鄉、省級環境優美示範鄉、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鄉、省級鄉村旅遊特色鄉鎮、省級衛生鄉鎮等榮譽。
厲行“治軍” 扛起鄉村治理的領軍大旗
鄉村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是鄉村治理的責任主體,鄉村治理好不好,關鍵看組織沒有領導力,幹部有沒有執行力。雙福鎮黨委堅持治軍必嚴,落實鄉村治理的主體責任,全面推進鄉村治理落地生根。 
黨委把向定標“穩軍心”。今年初,新的黨政領導班子換屆調整後,雙福鎮黨委在深入調研,集中全鎮智慧的基礎上,提出了“茶葉強鎮、文旅興鎮”的發展思路,把黨的建設、産業發展、鄉村振興、民生保障作為全鎮四大戰略重點,把提速提標鄉村治理,創建全省鄉村治理示範鎮作為近期重要目標。制定了《雙福鎮創建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鎮工作方案》,建立了鎮村組三級責任體系,細化創建目標考核體系,實行“清單制”+“責任制”+“挂圖推進”相結合的立體作戰模式。鎮黨委牢牢把握鄉村治理的主導權,通過“雙福講堂”“黨史教育平臺”宣傳鄉村治理,匯聚鄉村治理的精氣神。黨政領導親自抓、分工抓、導向抓,確保創建工作在黨委工作的大局中謀劃推動,聚集必要的人力財物等保障。
黨建引領基層“振士氣”。鄉村治理,重點在基層,關鍵在組織。堅持黨建引領提振隊伍精氣神,把抓基層、抓組織作為鄉村治理的前提,貫徹落實《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範鎮黨委和村黨組織運作,不斷推進班子素能提升。完成村莊規劃編制,分步升級村級陣地。完善村規民約,加快移風易俗、擯除陳規陋習。整頓提升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6個,對工作不勝任的 名村幹部作出免職處理;制定村(社區)幹部職責清單、黨風廉政負面清單,明確任務歸屬,從制度層面規避扯皮內耗,提高工作效率。
運作機制激活“指揮棒”。落實村級建設調整改革,調減行政村20個、領薪村幹部94人,19個村(社區)實現“一肩挑”,幹部年齡、學歷結構明顯優化。主動適應改革要求,倒逼機制創新,推行鎮機關幹部“扁平化”工作機制,構建“1+19+144”的工作格局。以目標為導向,健全年度差異化考核、優秀幹部評選機制,營造爭先創優、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制定年輕幹部發現選拔、墩苗培養和實踐歷練“分池”培養計劃。實行黨員“積分制”“清單制”管理。落實村幹部評價和退出機制,提高村幹部隊伍整體戰鬥力。
固基“治本” 夯實鄉村治理的産業根基
發展是目的,治理是手段。鄉村治理的最大目的就是為産業發展創新良好的社會法制環境。只有實現産業的根本發展,鄉村治理才有真正的固本之基。
做強主打産業“拉長板”。堅持“茶葉強鎮”的發展定力,做大做強大西南茶葉基地這一區域品牌,讓特色優勢産業更優,進一步“拉長板”。推出“福茶”、“山李郎”等本土品牌;新引進奶白茶、黃金茶等高品質茶葉;做好早川茶、九號等老茶的保留保護。調整種植結構,淘汰巨桉樹,擴大茶葉、水果種植面積,形成“茶、果、花”為三大種植板塊,全鎮現有茶葉6萬畝、水果4萬畝,年産值達20億。完善種植、加工、銷售産業鏈,建成冷鏈物流基地,提高水果附加值。
推動産業升級“補短板”。行政區劃改革前的普興,有多年的鄉村旅遊産業基礎,每年的桃花節有名氣。鄉鎮區劃改革以來,雙福鎮實施“拉長鏈長,以長補短,升級發展”的産業發展戰略,圍繞“一山一景、一村一品”,挖掘鄉土文化,探索農旅融合發展,推出了一批有“文旅同享,三産融合,人景皆宜”的特色地標。如塘房村的“簡陋田野”、普興村和胡場村的櫻桃農事休閒體驗已成為的“網紅”打卡地,每年吸引近10萬人。2020年,全鎮地區生産總值25.25億元,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0175元。
擦亮集體經濟“壓艙石”。村集體經濟是村級組織“壓艙石”,是村黨支部凝聚民心的看家本領。雙福鎮黨委重點抓好“選準人,找對路,給政策”,精準指導服務,確保發展村集體經濟取得實效。大膽選拔外出創業成功人士、經濟能人、新鄉賢擔任村幹部。指導18個村根據區位、産業、資源、人才等因素,實行“一村一策,各顯神通”。支援地域相鄰、産業相近的村抱團發展,形成集體經濟聯合體。
強勢“治亂” 劍指鄉村治理的痛點頑疾
針對集鎮、人居環境等群眾長期反映突出的問題,雙福鎮黨委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強勢出擊,劍指亂象,重樹北大門新形象。
強力整治集鎮“亂象”。換屆新班子到位後,痛定思痛,響亮地發出了“奮戰90天,舊貌換新顏”的整治動員令,明確“治亂、保暢、提風貌”三大目標,把整治集鎮作為民心工程。抽調鎮村骨幹力量120余人,組建交通、衛生、營商秩序和風貌改造提升等4個工作專班,領導既挂帥又出征,幹部包片包點,黨員亮明身份,爭當志願者,全時段全域集中整治,實行點面結合、標本並治、長短兼顧。劃定臨時停車區域3個,劃定停車位200余個,安裝路燈300余盞,綠化美化點位6個1.2萬平方米。佔道經營、擺攤設點亂停亂放等痼疾問題得到全面遏制。
全面整治人居環境“亂源”。以爭創國家文明衛生城市為契機,珍惜維護“國家生態鄉”榮譽,高標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增強群眾對良好生態的獲得感。關停畜禽養殖、拆除271家。按照“農戶出一點、集體湊一點、政府補一點”的原則,在全市率先推行垃圾入戶收集工作,拆除了壩區原8個村132個垃圾池,群眾生活垃圾全部實現了入戶收集。整治河溝4條,清除水面漂浮垃圾及雜物100余噸。狠抓農村面源污染防控,推行垃圾分類入戶收集,完成廁污改造5000余戶,秸稈綜合利用率96.4%。
 預防規治小微權力“亂來”。抓住規範用權、強化監督、預防微腐敗為關鍵環節,在服務群眾上做實功。投資20萬元,對便民服務中心進行規範化、親民化改造,中心保持工作人員10名,落實村幹部集中坐班辦公,做到收辦復一站式服務,確保兩項改革後“服務不減、群眾不怨”。指導村村公開村級代辦事項16項、直辦事項15項。採取調劑、改造、新建等多種方式統籌推進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高標準建成村級便民服務中心2個。開好“陽光問廉”壩壩會,累計收集問題106個,解決問題91個,滿意率達95%,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得到有效回應。(劉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