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省稅務局組建,四川省稅務局、成都市稅務局、天府新區稅務局三級聯動打造的天府中央法務區稅收法律服務中心於今年7月正式揭牌運作。該中心是集處理重大涉稅爭議、預防國際稅收糾紛、提供“一帶一路”涉稅指引等服務於一身的全能型稅收法律服務“旗艦”。近日,中心走進水發安和集團有限公司,舉行稅收法律服務現場會,為這個中國水電行業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現場送達“專屬”服務,為“走出去”企業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
精準服務跟上來 “走出去”稅收風險降下去
水發安和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從成都“走出去”的集團化水電企業,2012年起公司業務範圍從國內拓展到寮國、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等國,是一個在“一帶一路”政策帶領下,立足中國、放眼海外的中國品牌,在國際水電市場上享有盛譽。
“我們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時,由於對別國的稅制情況、稅收政策等資訊不熟悉,會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水發安和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華這樣説道,“企業的海外投資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整個投資的失敗並造成巨大損失。尤其是稅收法律,專業性很強,我們在解讀時非常忐忑。這次你們來到水發安和,就像‘及時雨’,對幫助我們熟悉對外投資稅收政策、解決稅收難題真是起到了大作用。”
在稅收法律服務現場會上,水發安和集團有限公司收到了中心發出的一份國際稅務“禮包”,裏麵包含針對公司情況“定制”的《“走出去”稅收法律指引》,對其可能涉及的稅收抵免、稅收協定等稅收法律政策進行了梳理,還附上了一份寮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國別投資稅收指南。
不只是水發安和集團有限公司,複雜的國際稅收政策、迥異的他國稅制,是許多“走出去”企業共同面對的難題。而稅收法律服務中心,就是要充當這個難題的“解密者”。
中心目前有50余名專職“服務員”,他們中有公職律師、稅務師、註冊會計師、英語高級翻譯,更有精通國際稅收的業務骨幹,他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把繁複的涉外稅收法律條文“翻譯”成人人能懂、人人會用的“通用語”,再分國別、分稅種整理成冊。這一次走進水發安和集團,中心通過“國別+稅種”坐標係,迅速篩選出了水發安和集團需要的涉外稅收法律條文。
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涉稅法律服務是中心的基本職能之一。為此,中心協調成立了省、市、區三級垂直聯動、多稅政部門橫向合作的服務隊,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解答各項稅收政策疑問、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量身定制”涉外稅收應對專題方案,提高其跨境投資風險應對能力。
互動平臺搭起來 “肩並肩“發展信心強起來
“成都‘走出去’企業數量多,新經濟業態多,對稅收法律服務的需求大。”中心首席代表黃敏介紹道,“中心借助稅務機關打造的‘稅費優惠政策標簽體系’,依託雲平臺大數據,根據行業類別、後臺申報數據等情況,篩選出有代表性的‘走出去’企業,接下來我們會陸續送專屬‘稅務政策包’到府。”
然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近年來,四川“走出去”企業的數量呈現跨越式增長,光是“到府服務”明顯不能滿足廣大“走出去”企業的稅收法律服務需求,那麼如何擴展中心稅收法律服務的覆蓋面呢?在稅收法律服務現場會上,稅企雙方也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回顧公司近幾年的“出海”之路,水發安和集團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寸天星積累的經驗是:“只有與稅務局充分互信,了解熟悉稅收法規,選擇適合自己的境外經營稅務方案,才能走得更穩更遠;只有與行業內的夥伴充分溝通,互通有無,才能了解最新的情況,大家一起進步。”而這也正與中心下一步開展工作的思路相吻合。
中心首席代表黃敏在稅收法律服務現場會上宣佈,在接下來的正式運營中,中心計劃開展針對不同行業的國際稅收“論壇”,依託天府中央法務區的戰略定位和法律資源優勢,組織不同行業的“走出去”企業,分門分類進行討論和培訓。一方面,讓更多的企業了解中心這個平臺,讓大家知道遇到了國際稅收問題可以找誰。另一方面,由中心搭臺,稅企兩方一起研討國際稅法問題、解讀國際稅法疑惑,建立起一個稅務機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平臺。
“為讓‘走出去’的企業行穩致遠,中心會快步跟進各項服務。我們會根據企業投資意向,及早提供稅收政策指南,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及時、高效的稅收服務。”會上,成都市稅務局政策法規處副處長王麗濤這樣介紹道,“我們會始終把體現納稅人利益、反映納稅人願望、維護納稅人權益落實到服務全過程,為‘走出去’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賦能加力。”
接下來,中心將繼續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強化團隊支撐,豐富稅法宣講、法律問題解答、法律風險評估等“個性化”定制服務,建立涉稅需求快速響應機制,切實把握“全能型稅收法律服務綜合體”的定位,為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稅收營商環境作出貢獻。(黃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