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稅務:綠色稅制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2-05 16:21:08 編輯:李光超 點擊:
【編者按】在正在召開的成都市“兩會”上,“公園城市建設”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十三五”期間,成都堅定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城市生態價值永續發展優勢迅速集聚,在副省級城市中率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2021年2月4日,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出爐。報告提出,將實施生態惠民示範工程,開展“五綠潤城”城市人居環境提升行動。一直以來,成都稅務部門發揮職能作用,大力落實綠色稅制,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為城市創新、協調、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上善若水,水育萬物。成都,這個依水而成的天府之國,古韻與現代碰撞,綠水與高樓共生,城美與業興共融。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如同水脈,潤澤萬物、生生不息。成都市稅務局始終在追尋企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最優解,大力落實以水資源稅為代表的綠色稅制,為成都建設以綠色為新優勢的可持續發展先行區提供源源不斷的稅務力量。
轉方式:助力“封井”企業減輕稅負鼓起“錢袋子”
自2017年12月起,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在成都市逐步開展,企業不免擔憂:這一字之差,麻煩會不會接踵而來。“正常生活用水、城鎮公共供水和工商企業正常用水維持原有負擔水準不變”,當地稅務局第一時間為企業送上這顆政策定心丸。
一字之變,變以激勵。改革後,抽取地下水、超採區、高耗水企業稅負明顯增加,為降低地下水用水成本壓力,全市用水企業紛紛調整用水結構。據統計,水資源稅改革試點以來,成都市318戶納稅人停止直接取用水。“從水資源稅申報數據看,2020年固定納稅人取用水總量(不含農業、水力發電、疏幹排水)159766萬立方米,比2018年減少11912萬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取用水量5958萬立方米,比2018年的9046萬立方米降低34.14%,節水成效明顯,有效促進保護地下水。”成都市稅務局財産與行為稅處工作人員李爽説。
“要是沒有水資源稅的開徵,我們恐怕還停留在落後的‘井水時代’。”成都溫江華亨酒店財務負責人徐小紅回憶起3年前水資源稅開徵的情景,感慨地説。2018年以前,該酒店一直屬於自行取水企業,每年水資源費成本約3500元。“記得水資源費改稅的時候,溫江區稅務局的老師為我們算了一筆賬,水資源稅改革後,自行取用管網覆蓋內地下水的水資源稅額標準為1.9元/立方米,預計每年要繳稅28000元,比起之前增加了7倍,再加上自行取水還有不小的管理成本,用水成本大幅上升。在稅務人員的建議下,我們申請了封井,改為使用自來水。到2020年,累計節約了將近10萬元的稅費。不僅減輕了稅負,規範了酒店日常經營管理,也為保護地下水資源出了一份力”。
促創新:激勵龍頭企業走出轉型升級“新路子”
位於邛崍市綠色食品産業功能區的四川金忠食品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生産的豬肉産品暢銷國內國際市場。作為邛崍市的耗水大戶,該公司對水資源費改稅試點的感受頗深。
“水資源費改稅引導企業節能減排,從以資源為代價實現發展向節約環保的高品質發展轉變。水資源費改稅後,我公司及時抓住機會轉型升級,在用水量較2018年降低52.58%的情況下,同期生産經營增長0.54億元,便是最好的明證。可以説,正是因為水資源稅的開徵,激勵我們走出了變革創新的關鍵一步,打通了我們企業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四川金忠食品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財務負責人陳在建表示。
據了解,該公司2018年以前用水量一直保持在18萬立方米以上,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後,為促進節約用水,降低生産成本,企業先後進行了一系列技改措施,採用國內最先進的生産流程工藝,年用水量在2020年減少至8.91萬立方米,與2018年相比降幅達到52.58%。
提效率:倒逼“耗水大戶”探索廢水回收“好法子”
水資源稅改革為企業算的這一筆筆綠色帳單,不僅有效抑制抽采地下水,也促使高耗水企業主動轉變用水方式,探索節約用水的新思路。
成都市興蓉萬興環保發電有限公司是成都市龍泉驛區主要的垃圾發電企業之一,日焚燒處理垃圾2400噸,年處理垃圾87.6萬噸,四條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線同時運轉讓冷卻用水需求量居高不下,企業地表水的年累計取水量幾乎佔據區內所有企業年累計取水量總和的一半,被扣上“水資源消耗大戶”的帽子。水資源稅改革後第一年,企業痛定思痛,開始通過迴圈水冷卻塔讓大部分冷卻水迴圈利用,陸續採購引進廢水分節回收設備,提高用水效率。
“連續三年下來,不僅讓企業摘掉了不光彩的帽子,還為我們節省下稅款萬餘元。”該企業法定代表人錢亮高興地説。
成都稅務將始終以綠色稅制為紐帶,把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與企業高質高效發展緊密聯結起來,以綠色稅制的高效落地持續推動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為企業高品質綠色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新動力。(成都稅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