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三步走”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24 09:34:15 編輯:陳蓉 點擊: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做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近年來,華鎣市把建強基層黨組織作為鄉村振興“強大引擎”,著力建強基層黨組織、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育優育強村幹部隊伍,以組織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夯實“堡壘”增強村黨組織戰鬥力
幾年前,祿市鎮涼水井村曾是個沒有産業支撐、無集體經濟的“空殼村”,而今“脫胎換骨”,成了廣安遠近聞名的紅色旅遊“名村”,這一切得益於該村有一個好“支部”。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如何盤活資源,發展産業,由於不懂農村經濟,我們幾個村幹部摳破了腦殼,於是到鄰近區縣和重慶等地取經。”涼水井村黨委書記李清洪回憶到,“後來經過不斷探索,村裏海棠産業發展起來了,更加堅定了信心。”
2020年,借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東風,涼水井村與地緣相鄰、産業相近的小驢山村合併為現在的涼水井村,黨支部升格為黨委,領導班子由4名增加至6名。祿市鎮黨委充分考慮到涼水井村的實際,擇優選配兩名優秀農村致富能手進班子,班子結構更優。
今年以來,村黨委班子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在華鎣市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援下,先後建成開國中將畢佔雲生平事跡展陳館、上川東地工委祿市特支遺址,與鎮域蜜梨、花卉産業相結合,打造出“紅色旅遊+特色農業”精品旅遊區,成為廣安周邊新旅遊“打卡地”,已接待遊客6萬餘人,直接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近10萬元。
建強農村黨組織,是華鎣市組織振興的第一步。充分利用村“兩委”班子換屆契機,對全市77個村開展逐一調研,了解村域規劃、産業發展、重點任務,掌握每個村黨組織書記和常職幹部需求,實現一對一精準掌握,通過撤換一批、勸退一批、重用一批、選用一批“四個一批”辦法,書記、主任“一肩挑”率達98%,“兩委”幹部實現了學歷、年齡“一升一降”,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全面提升。
同時,華鎣市還向27個脫貧村、鄉村振興重點村持續選派幫扶力量。81名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經過綜合考察、面試上崗,全力保證人崗相適。很多重點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是近年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一些鄉村旅遊、産業發展重點村著重選派文廣旅、農業農村等部門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研究生、專業人才,極大補充了村黨組織力量,示範帶動效應明顯。
勇蹚“新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以前大佛山村裏沒有産業,通過做強‘甘溪農家’集體經濟品牌,發展羊肚菌、土雞特色種養業、商貿服務和勞務服務,去年營業收入400余萬元,集體經濟收入超過60萬元。集體經濟發展起來了,村民得了實惠,村黨委號召力自然就強了。”永興鎮黨委書記賀松柏介紹到,近年來,永興鎮通過整合項目資金,成立專門公司發展集體經濟,採取種養銷“一條龍”模式,蹚出了一條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
每到週末或晴好天氣,在位於華鎣西北不足10公里的明月鎮三合團村就會迎來許多遊客,他們或是喝茶、燒烤,或是拍攝短視頻……“天氣好的時候,江邊遊玩的客人特別多,生意十分火爆。”農家樂業主劉召全充滿信心。這正是三合團村通過集體資産入股的農家樂,每年至少可給該村集體經濟創收5萬元。
近年來,華鎣市大力發展紅色旅遊、蜜梨、獼猴桃、花卉等産業,通過土地出租、閒置資源利用、資産入股等方式,全力促進村集體增收。通過搭建“公司+集體+農戶”“集體+協會+農戶”經濟聯合體,破解集體經濟發展難題。同時,積極探索發展其他新業態,如華龍街道上壩橋村利用近城優勢開辦扶貧餐廳、高興鎮花廟嘴村村集體種植獼猴桃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目前,全市集體經濟50萬元以上的村2個,10—50萬元的10個。
育強“頭雁”鍛造過硬村幹部隊伍
加強基層治理、提升産業質效、帶領群眾致富關鍵在幹部,只有不斷提升村幹部文化素質,才能適應鄉村振興需要。“我以前只有高中文化,做夢都沒想到還能去讀大學,感謝組織培養。”高興鎮花廟嘴村黨委書記吳偉充滿感激。
近年來,華鎣市針對村幹部學歷普遍不高的問題,大膽開展村幹部能力素質提升工程。明月鎮黨委副書記彭書娟對素質提升工作大加讚許:“明月鎮前後共有20余名村幹部、後備幹部取得了大專學歷,通過專業學習,業務知識和能力水準顯著提升,成為農村工作的行家裏手。”素質提升,給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近幾年,華鎣市先後選派115名年輕村黨組織書記和村級後備幹部到高校參加大專學歷提升,鄉村振興人才儲備更加充足。
華鎣市還積極採取實踐鍛鍊、教育培訓等方式給村幹部開眼界、提能力。實踐鍛鍊主要採取設崗定責、鎮領導幹部幫帶、跟班鍛鍊等措施,提升綜合協調能力。教育培訓方面,根據工作需要每年分批選派一定比例外出學習,長見識、補短板。同時,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結合全市農村重點工作實際,精心設置黨史學習教育、鄉村治理、基層實用實踐等課程,每年都要全覆蓋對村幹部開展一次以上培訓。(陳春)